推进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四点建议

2018-09-25 07:29乔宏时
中国德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法治环境素养

乔宏时

中小学是法治教育的关键期和黄金期,对于唤醒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学生法治素养、塑造学生法治精神具有启蒙和奠基作用。2017年秋,法治教育纳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开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法治教育进校园,教师除了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外,还要加强对法治教育基本理念和具体路径的研究和思考,以科学的理念和扎实的行动来保证法治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对此,本人觉得以下四点值得重视:

掌握科学的理念、规律和原则是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根本前提。中小学是法治意识的奠基期和法治精神发育的胚胎期,该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在于:第一,要把承载法治素养的法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用最凝练的话语呈现出来,把它作为法治教育的根基,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法治理论基础,作为指引学生人生道路的价值观念入脑入心。第二,培育学生法治素养,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学生当下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也不能大水漫灌、放任自流,任何违背学生成长规律的法治教育都可能会适得其反。第三,培育学生法治素养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将法治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法治素养之后,再外化于形,转化为具体的法治行为。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实践方式。“源自生活、服务生活、在生活中运行”,是一切法律的根本存在形态。以法治教育为主渠道,培育学生法治素养,必须植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提供接触、利用、实践法律的“做”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体验中将法治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和法治精神。

法治教育联系生活实际,需要重点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坚持法治教育源于生活,为生活所用。将法治意识、法治情感、法治知识与典型的守法、违法、护法案例结合起来,与儿童实际生活中的人、事、物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法治教育的生动性与鲜活性,提高法治教育的亲切感与真实感。比如,留守儿童教育权利援助、校园暴力、虐童事件等,法治教育借助这些形式,将单调、抽象的法律条文生动化、具体化,使这些法律要求与保护学生公民的潜在功能形象地呈现出来,进而实现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精神等融入学生生活,融入学生头脑。第二,坚持遵循法治教育规律,法治教育的形式、内容等要有学段差异。在小学阶段,法治教育建议以故事讲述、影视收看、机构设施参观等为主,提高法治教育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中学阶段则以法治案例研讨、法律知识竞赛等为主,着力提高学生的法治认知与基本能力。

构建学校法治文化是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有效抓手。众所周知,培育法治素养不能只靠课程教学,更需要环境,特别是微环境的法治生态涵养。因此,如何根据法治教育要求,依托课程教学和学校环境,形成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生态微环境,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只有法治教育植根于学校文化,法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才能真正构筑起来。因此,需要从法治精神、学校环境、学校制度、法治行为等方面构建法治文化:第一,法治精神是学校法治文化的灵魂,法治精神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价值观念上。办学理念是灵魂,校训是核心,两者是学校办学行为的意义之源,集中体现着学校师生的共同法治理想和价值追求。第二,学校环境是学校法治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些校园环境、公共设施、宣传阵地,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绿化等都可以蕴含法治元素,体现法治关怀,可以作为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動、提升学校法治文化品味和师生法治素养的文化资源。第三,学校制度是学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石,凝结着学校法治精神,保障着师生法治权利。“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与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日常管理,是实现公民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学校法治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第四,法治行为是学校法治文化的精髓。法治行为包括围绕依法治校理念和思想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文化活动,以及通过全体师生的言行所体现出来的法治文化元素。可以说,学校法治环境如何,从学校里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就可以折射出来。

实施家校联动是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重要保障。对中小学生而言,家庭、学校是他们生活的两大实体环境,是他们最切近、往来最频繁的生活环境。学生所感知到的真实法治教育主要存在于这两个环境。可以说,学生法治素养的高低与这两个环境中人的法治素养、事的公正化处置程度直接相关。因此,当前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形成家校法治教育同盟,形成法治教育合力。

在法治教育方面,发挥家校法治教育协同性至关重要:第一,建立学校与家庭法治教育联动机制,保持家校对学生法治教育的一致性,减少彼此间的教育力量内耗,形成齐心、一致、共通的法治教育格局。第二,学校、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长会、互联网、社区宣传、手机终端等渠道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法治教育计划与活动,扩展家长法治意识教育,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第三,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班主任的定期联络,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不良矛头,协助学校通过心理干预、道德教育、同学帮助、专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将不良矛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法治教育平台。第四,在家校协同基础上,逐步向法治教育社区化、社会化推进。通过社会法治微环境建设,法治学校、法治社区、法治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学校、社区、社会治理法治化,进而形成法治育人社会。

猜你喜欢
法治环境素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环境清洁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