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与硝烟中诞生的教育奇迹

2018-09-25 10:23周倩
赢未来 2018年2期
关键词:南开西南联大师者

周倩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西南联大校歌

我是含着热泪读完这首西南联大校歌的,诸多的感动和震撼充盈其中——為了那战火与硝烟中诞生的教育奇迹。

幸而遇见此书——《西南联大行思录》,能让我有机会触摸到这一段被遗忘许久的历史,打开书页,那尘封了近乎80年的历史大门卷起漫漫的风尘和战火的硝烟被郑重的推开。如果不是翻阅此书,我无法得知,在民族危亡、生灵涂炭的背景下,这所“寿命”只有八岁的临时大学,为何会给世人留下无法磨灭的烙印!肩负着历史重任的那一代师者,是如何用风骨与才情为我们绘就了一幅永不褪色的希望之卷,用热血与泪水为我们谱写了中国教育的序曲!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难忘南开张伯苓校长在学校被炸后发表的讲话: “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摧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奋励。故本人对于此次南开物质上所遭受之损失,绝不挂怀。更当本创校一贯精神,而重为南开树立一新生命。本人唯有凭此种精神,绝不稍馁,深信于短期内,不难建立以新的规模。”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啊!

日本鬼子强占北平,欺凌百姓,对知识分子更是残暴,京城人不得不手持小面太阳旗,不得不对太阳旗躬下身子……每每读到此处,愤恨溢满心头!我想,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会愤慨,又何况是有着民族气节的陈三立老先生?他以绝食的方式无声地抵抗着,宁死不屈,至死不渝……读到这里,泪水模糊了视线,打湿了书页,古稀之年的老人他绝望的不愿苟活,这是怎样的傲骨啊!

西南联大的师生是由北京、天津辗转南下,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而后才迁往昆明的。在迁往昆明的过程中,有一支是从长沙出发的“步行团”。组成这支“步行团”的另外一层意义是:战时整个大学多从境外绕道撤退,也必须有一些人从国内撤退,以维护中国大学的尊严,师生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穿过湘黔滇万水千山。如诗人穆旦所言: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我要以一切拥抱你,我到处看到的人民啊,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联大的校舍是简陋的,又屡遭日本人空袭及风雨侵蚀,以至于经常漏雨。在图书馆看书要打伞,在寝室里睡觉也要张着伞。随着国土的大片沦陷,联大师生们的生计便成了大问题,他们在校外“打工”便非常普遍和正常。但是,不论条件何其艰苦,都阻挡不了师者传道受业的步伐,更阻挡不了莘莘学子对知识的孜孜以求!虽历经万难,唯教育不可弃!国破,山——何在?西南联大,中国最后的教育净土,中国教育最后的希望!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是联大!

“国难耻而不辱,学风历难不衰”,是联大!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大学恰恰是培养仰望天空的人的场所。何谓大学?梅贻琦校长给出了最好的诠释:“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

翻阅着《西南联大行思录》,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陈三立、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或遗忘的大师被提起、被怀念、被景仰。细读着大师们独特的教学方式,品味着大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是中国教育的脊梁。

教育是灵性与理性的产物,而不是生产车间式的流程。你看,大师们对学子的感情与栽培,重悟性而不是记性,教授就像“一盏灯,照耀着你,吸引着你,让人不由自主地追随奋进”,你会感到他们才是最懂教育的人!教授教课内容自由,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上课。学生们自由选课,只要选够要求的学分就行。在这包容多样的环境里,不同内容的冲撞融汇让学子收获更多;在这无为而治的管理下,学生可以自由转系,无形中,联大学子养成了自我管理的习惯。人生目标,学术方向,学习方法,时间安排都自己管理。在良师益友的陪同下,每个人找自己的路。我仿佛看到,在联大的校园里,迎面走来一位忙碌的身影——李政道,任何一位大师都是他的老师,随时随地的请教着,学习便在这一问一答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他也在上下求索的自由中翱翔着。黄昆、刘东生、叶笃正、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朱光亚、邓稼先、王希季.......这些耳熟能详并为新中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无不是联大校友!这种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在当今的教育中亦是难得的。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

学高为师,身高为范。你看,大师们竞争读书、搞学问,这竞争不是说我把你拉下来,而是我要努力,你也要努力,你会真切感受到他们才是真正的师者!在炸弹的怒嚎中,我仿佛听到了闻一多先生为学生讲诗时的温情与诗意,为残酷的战乱生活注入一缕阳光。在寒冬的清晨,我仿佛看到一位披着赶马人的披风踯躅前行的书斋学者—— 朱自清,虽文弱多病,依旧呕心沥血的工作,一位散文大家用其“润物细无声” 的方式,写下《国文教学》《经典常谈》……像朱自清这样的大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是新中国的教育的铺路石,这怎能不是教育的奇迹?

.......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师者,真正的教育。与大师相比,身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不禁汗颜,从教六载,却早已被攀比、抱怨、疲沓、浮躁所笼罩,生活中匆匆而了无生趣,业务上不思进取,教学中照本宣科。感谢《西南联大行思录》,感谢前辈大师,让我重新反省、审视自我,不坠“师者”之名!

生活在如今之中华,是几代人倾一世之力去铸就,最后只想说:这盛世,如你们所愿!这盛世,我们来守护!有幸身为中国人,感恩吾之先辈!

猜你喜欢
南开西南联大师者
高振魁
西南联大
我只说给月光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由西南联大想到的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
江枫:诗人气质 师者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