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2018-09-25 06:12林小云
赢未来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族小学生传统

林小云

摘 要: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积淀,对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受到部分学校的冷落,并且在把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内容、方法上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小学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她凝聚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护着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要结合中小学、幼儿教学特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六中全会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然而,传统文化在承载着民族未来和希望的小学生身上传播的现实状况是严峻的。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在全社会都在鼓励消费的大环境下,如何让2000年后出生的小学生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从而在他们身上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网络全面普及,网络文化良莠不齐类似“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等网络恶搞语冲击小学校园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小学生浸润中华民族优秀诗词文化的底蕴?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时刻娇宠着的书包不用自己背,被子不用自己叠的“小皇帝”,这些温室里的花朵仿佛离华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渐行渐远……少年儿童缺乏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不懂礼貌、自私自利等等劣习在现实生活屡见不鲜,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薪火相传遇到了挑战,危机四伏。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为传统文化传播阵地的现实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个阵地的任务也将更加的艰巨和紧迫。正如一位教育界学者指出,要想在民族精神的培育、民族文化的建设、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弘扬等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重视和强化小学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承。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一)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往往高年级的学生会出现叛逆的现象,也会受到虚拟网络世界的影响,极容易使小学生在此阶段形成不良习惯,对人生观的理解也会存在偏差,针对此种情况教师除了日常对学生耳提面命外,也可以在语文教材中充分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受到影响。

(二)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历史學科固然是向学生介绍我国发展历史的重要学科,但其将过多精力集中在向学生传播发展历程,使学生对我国从古自今的发展有一定了解,却无法很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也就难以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学科养成良好品质。而在语文教学中则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一缺憾,语文教学中往往会蕴含许多大道理,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容易使学生感受的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开展多种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

文化不是纯理论性的,不是仅停留在书本中,而是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人们的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要更好的体味文化内蕴,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内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哪些人物相关,是否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是否读过屈原的作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黑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交流,还可以呤诗词、吃粽子,让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对文化传承的意义是深远的。

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在快乐中,无意识中学习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通过“对对子”、“灯谜”、“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学生领略汉语的结构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每周开设一节表演课,将传统文化的经典演绎出来,让学生在享受的表演的快乐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地博大精深。

三、学习课外的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内容丰富,仅有课内阅读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工作,选好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古典文诗歌、古典名著、中外故事等,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课外文献,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补充途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从内心处洗涤,从最开始渲染,从最远处收获,从身边出发,这是学生应有的学习能力和态度,也是传播传统文化形式。语文是最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早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

小学阶段正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时机,既是我们人生启蒙教育的初始,又是长远教育的开端,从某种意义上讲,品德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因此,利用语文课堂教育,在小学阶段就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力度,在学生幼小的心里埋下学习传统文化的种子,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民族宝贵财富的继续流传并发扬光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杜娅.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学习,2009,(12).

[2]葛文豪.传扬传统文化 培养时代新人――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 小学生作文辅导,2011,(1).

[3]田秀云.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J].新课标学习,2011,(2).

猜你喜欢
民族小学生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