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8-09-25 10:23徐晓威
赢未来 2018年2期
关键词:雷锋学困生课文

徐晓威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的。

一、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因为没有好奇,就没有求知欲,更没有创造精神。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强的,他们对各种事物、现象总爱问为什么。于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索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课堂上我常提出一些疑问“为什么让·彼浩勒添了几个字,下午给老人钱的人就多了起来?”、“包公为什么审驴不审人呢?”同学之间常常开展质疑活动。学生产生了好奇,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接触和研究,并逐步进入乐此不疲的境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认为教师的宽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容的课堂教学中,在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新的环境中,才会充分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不可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每个人对同事物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故事,课文通过描述老班长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病人,最后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表达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文中有四个省略号,表示不同的作用。课堂中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积极讨论四个省略号所表达的内容,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老班长的高贵品质,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

创新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的面很广,从教师设计课堂活动而言,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放幻灯、听音乐、看录像、猜谜语、进行有趣的比赛、表演等。

比如,在《你,浪花的一滴水》一课的学习中,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让学生放松心情欣赏,歌曲播放完毕后,提问学生说说雷锋的英雄事迹,大家畅所欲言。在范读课文时配上柔美的乐曲,学生回忆雷锋的事迹,犹如回到雷锋的时代,感受雷锋的精神,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为课文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又如学习课文《太阳》以谜语导入: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每个学生都认真的思考,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有的说是光,有的说是地球,还有的说是母爱等等。此时的我只笑不语,充满了神秘感。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点燃,为学好本课打下很好的基础。

当然,不是每堂课都有多种活动形式并存,但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每节课不呆板,不机械,不单一,千万不能只有教师一味的填鸭式“满堂灌”。要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认真准备教学图片,善于搜集背景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取听说、演示、图像观察、猜测词义等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丁点儿。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并且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小马过河》,当归纳出全文的主旨“凡事都要亲自试一试”时,有个学困生忽然提出不同意见:“老师,有些事是不能试的,有些事是不该试的。”逆向思维正是产生新观点的大好时机。我马上表扬这名学生并问:“请大家说一说,哪些事是不能试的,哪些事是不該试的?”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而那名学困生更是踊跃发言,小学生是不能试着做犯法的事,例如:杀人、抢劫等。其他同学也不甘落后,小学生是不该试着学习吸烟、赌博。小学生不该试着不尊重年长的人等等。这样逆向思维的提问,一方面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尊重、爱护、理解和信任等做人的常识。

总之,创新是人的最本质、最基本的活动,每一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愉悦地去学,去说,去写,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创新的乐园。

猜你喜欢
雷锋学困生课文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背课文的小偷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写给雷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