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教学改革探析

2018-09-25 09:42关硕齐超刘洪臣孙立山王艳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1期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研究生教学创新能力

关硕 齐超 刘洪臣 孙立山 王艳敏

摘要:本文分析了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研究生课程还处于传统教学阶段,已经无法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此,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从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内涵建设、教学模式以及导师指导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研究生课程;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078-02

一、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现状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个阶段,研究生入学后,首先要进行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虽然,近年来一直在深化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鼓励任课教师进行课程革新,但基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研究生培养则更加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无论是院系管理者、任课教师,还是研究生对课程教学都不够重视。因此,通过课程教学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被极大地限制,甚至很难实现。

1.课程设置具有局限性。课程设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是将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科特色统筹结合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目前,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主要突出本领域的专业知识,而缺少学科前沿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的设置,从而影响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虽然体系中包含了很多课程,却主要是由二级学科的课程模块组成,不同学科的课程彼此独立,缺乏学科交叉和知识渗透。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主要选择所在二级学科开设的课程,相对来说获取的知识面很窄,不仅不利于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也限制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

2.教学内容具有滞后性。目前,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国际化程度却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在教学内容上,很少引入学科前沿的外文文献、外文资料及视频讲座,无法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到最新的学术理论和科研成果,这与教育国际化的背景极为不符,很多课程在修订培养方案后,多年未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多年不变,缺乏灵活性,知识点单一,教学内容和本科课程重复率较高,课程缺乏理论深度和国际视野,并缺乏学科交叉的知识渗透,这使得研究生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人才培养要求。

3.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任课教师主要采用PPT进行授课,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对专业领域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以知识点讲授为主,很少安排相关的实践和研讨环节。在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的教学内容,缺乏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互动,逐渐的养成了依赖性的思维模式,影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到了论文研究阶段,一些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点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而是依赖于导师的指导,一步步的进行论文研究,缺乏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激发。

4.学生选课缺乏目的性。研究生入学之初,学生一般对导师的科研领域不甚了解,对自己的论文方向尚未规划,只是简单地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学科方向。并且,学生对课程学习还停留在本科阶段的概念中,认为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并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选课倾向于选择所在学科开设的课程、熟悉老师开设的课程、简单易学且得分高的课程,目的是希望获得奖学金,而不认为课程学习对自己的科研及毕业论文有很大帮助。大部分导师一般也不关注学生的选课情况,导师认为在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科研活动的参与度,通过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随意的选课使学生无法构成和研究相关的知识体系,限制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措施

1.优化课程体系。首先,要合理的分配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实践课及专题课所占的课程比例,根据课程的内容设定学时数,根据课程的衔接做好授课安排,授课制度上给予教师一定的灵活性,鼓励增加实践学时、研讨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地安排授课模式、授课场地。

其次,要加快一流水平课程的建设速度,淘汰内容陈旧的课程,鼓励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等高水平教师授课或开设新课,重视培养和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授课,引进或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和讲学,加强国际共建课、学术专题课、前沿学术讲座的建设。

最后,要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课程设置不仅要符合二级学科的知识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还要注重多学科交叉的課程构建。可以参考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课程构建思路,结合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2.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课程内涵反映了教学内容的学术高度,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具备广阔的学术视野,任课教师通过授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从多种视角思考问题,突破自身的思维局限性。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注重将学科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国际前沿理论融入到教学中,扩宽和加深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部分课程可依托科研平台增加实验或实践学时,增加引导式、互动性的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的国际化视野,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院系应成立教学指导组,指导小组可由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组成,定期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审核,并给予一定的改进意见,保证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质量。

3.发挥媒体教材的导学作用。媒体教材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新突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和传统教材不同的是,媒体教材可以根据学术动态做到随时更新,并可以自由地加入短视频、学术资源链接、导学思路、科研实例等内容,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教材。并且,生动的内容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教学计划。在授课前,任课教师可以使用媒体教材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关注即将学习的内容、思考知识难点,并提出疑问;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学生进行了预习,因此大大缩短了课堂的讲授时间,从而增加了互动讨论的时间,有利于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深化研究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开展研究式的教学模式。研究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围绕项目设计或前沿理论让学生展开实践和研讨。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应适当减少授课学时数,增加研讨和实践的学时数,明确学生的研讨或实践计划,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才有能力完成课堂的研讨环节,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科研项目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利用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实践小组,指导学生如何选题、设计、实验、撰写研究报告等,让学生可以完整地经历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5.加强导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中,应强化导师的职责意识和指导能力,导师的指导应贯穿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而不是单单体现在科研实践或毕业论文写作中。在研究生入学初期,导师应围绕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和项目情况,为新入学的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让学生在选课之初就对所要研究的领域及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有一定了解。导师还应认真地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好选课计划,让研究生有意识地进行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的学习意识,为科研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结语

研究生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学管理者在师资配备、教学制度、教学方法上进行科学的研讨和有效的论证,还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改革中付出巨大的精力,与此同时,怎样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总之,研究生教学改革还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教学工作者的共同探讨,从而摸索出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韩鹤友,侯顺,郑学刚.新时期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25-29.

[2]耿成轩,鄂海涛.中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264-265.

[3]高坤华,余江明,段安平,雷磊,李新潮.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20-23.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课程研究生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云计算环境下研究生课程信息化体系的重塑与优化
英国电子信息类课程观摩与思考
关于研究生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