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案例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9-25 09:42郭炬亮丁海燕木合布力·阿不力孜王艳马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9期
关键词:药物化学案例教学法教学法

郭炬亮 丁海燕 木合布力·阿不力孜 王艳 马成

摘要: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多,涉及面广,教学难度较大。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高教学质量,将复合型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药物化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药物化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190-02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不仅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也是执业药师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学好药物化学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课程是一门连接化学和生命科学并使其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将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生命科学交叉融合,又为药剂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等药学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重点药物的结构、命名、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化学合成等,熟悉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用途,通过典型药物的研发过程的学习,掌握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整体内容繁杂、知识面广。尽管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但是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学生普遍反映药物化学难学,一是课程内容比较枯燥,特别是大量的化学结构的认识和记忆;二是所学内容与与实际相脱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些问题,药物化学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一定的改革,应该应用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积极性的授课形式,让学生能够保持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CAM)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案例来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景和事件,通过指定学生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规律,可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结合学科知识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文献调研、问题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3]。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相长,在许多课程中得到了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成绩[4],我们也将其应用于药物化学的教学中。

为了使枯燥难学的药物化学理论教学能够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案例的选择就比较重要,不能仅仅是少量的一些经典案例,应该是一些系统完整的案例,才能使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增强教学效果。复合型案例就是其中的一种,而复合型案例应该注重其内涵建设,每个章节应设置1-2个有针对性的案例,通过案例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药物化学教学案例主要与药物发现、研发、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药物的配伍等问题密切相关。而复合型案例由多个相关问题有机组合而成,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5]。复合型案例主要有两类,一类比较简单,主要是关于临床用药、药物选择及药物的配伍等的案例,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并且符合现在国家执业药师制度对药师的要求——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另一类主要是关于药物的研发、设计、合成、构效关系、作用机制等的案例,形象生动地讲解新药研发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药物研发的案例:例如,爱尔兰药物学家James W.Black领导的研发小组深入研究了未能应用于临床的β受体部分激动剂二氯特诺的药理学特性,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在1964年合成了安全有效的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并开始了组胺受体拮抗剂的研究,以组胺为先导化合物,通过不断假设、不断验证、不断创新,最终研制成功第一个上市的抗溃疡药物西咪替丁(泰胃美),于1976年在英国上市,改变了传统的用抗酸劑和手术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引发了胃溃疡治疗史上的“泰胃美”革命。因其在药物治疗方面的贡献,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再比如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领导的小组,1972年从黄花蒿中提取出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于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让这些案例中蕴含的创新精神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源泉。这样为学生学习与灵活应用合理药物设计原理奠定基础。

临床用药方面的案例:患者男性,56岁,在过去的4-6个月间,关节痛持续加重。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高血压。问题设计如下:(1)开始治疗骨关节炎选择的药物是A.对乙酰氨基酚B.曲马多C.羟考酮D.布洛芬E.阿司匹林;(2)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3)以下哪项商品名/通用名配对是正确的A.西矢葆(Celebrex)/吡罗昔康B.罗丁(Lodine)/酮洛芬C.扶他林(Voltaren)/双氯芬酸D.瑞力芬(Relafen)/萘普生E.拿百疼(Napton)/萘丁美酮;(4)以下哪个药物与非甾类抗炎药不存在潜在引起典型临床相互作用的风险A.华法林B.碳酸锂C.苯妥因纳D.赖洛普利E.雷尼替丁。案例分析结果:(1)引导学生分析五个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骨关节炎镇痛的首选药物,通过此案例,学生一定会牢记这五个药物;(2)作为药师,应该建议患者按照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来服用,并应该避免饮酒,此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会如何、产生毒性的代谢产物是什么、如何解救等问题,学生不仅将对乙酰氨基酚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临床应用等问题记忆深刻,还能体会到作为药师如何指导患者安全用药;(3)商品名/通用名配对正确的是扶他林(Voltaren)/双氯芬酸,引导学生意识到实际工作中掌握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以及化学名的重要性;(4)非甾类抗炎药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增强华法林的作用(可能导致出血),能增加锂的血药浓度,抑制肝微粒体酶影响苯妥因纳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增加),能降低抗高血压药的作用,尤其是普利类药物和利尿剂,不与雷尼替丁有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因为使用的药物种类比较多,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作为药师,一定要充分掌握各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进行安全用药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采用启发式教学,层层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的成功运用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得越牢固,案例分析就越透彻。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它只是药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不能替代理论教学。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应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取长补短,共同促进药物化学教学。

总之,在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中,通过合理引入复合型案例,丰富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尤启东.药物化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Hendricson WD,Andrieu SC,Chadwick DG,et al. Educa tional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problem-solving,critical thinking,and self -directed learning [J].J Dent Educ,2006,70(9):925-36.

[3]刘冬梅,盛继文.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98.

[4]顾军,崔颖,李建宇,等.系统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03-104.

[5]周中流.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复合型案例构建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6,43(14):287.

猜你喜欢
药物化学案例教学法教学法
五年制大专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双语教材编写模式初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翻转课堂在大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