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加工,精彩纷呈

2018-09-26 11:48王雷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白杨树虚构加工

王雷

对于生活中的素材,我们要对它进行必要的加工,使之更能服务文章中心。加工就要有加工的方法,我们只有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加工,才能让素材更符合文章的需要。加工不是没有目的的加工,相反是有一定目的和一定要求的加工。这种加工要符合艺术表现的需要,更是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实例来说一下这一问题。

一、杂取种种,合为一个。在写作时为了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我们常常要把别人的素材加到我们所要描写的人身上。这样才能使我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鲜明,更有个性。单写某一个人物内容不丰富,人物也显得干瘪,可是把这些事组合在一个人身上,内容不仅丰富了,人物也饱满了。鲁迅先生说过,他在塑造人物中采取“杂取种种,合为一个”的方法,“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但这不意味着胡乱杂取,相反,所取的必是確有价值与有特色的东西。而且这里所说的拼凑,也绝不等于毫无序列地堆积,而是要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构成一个血肉丰满,富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二、处理好详略。生活中素材的详略与我们写作时需要素材的详略往往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确定哪里详写哪里略写,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加工处理的。有时生活中的素材很详细,但我们需要的是略写的内容,那么我们就要把生活中的素材简略化。有时生活中的素材很简略,但我们需要的是详写的内容,那么我们就要把生活中的素材详细化。

《背影》的详写片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此段外貌描写细致,尤其是运用连续的动词,准确生动,将父亲买橘的过程拉长,镜头放慢,显得真实而富有深情,使“我”感动,表现了父爱的深沉、细腻。

三、艺术虚构。在进行写作时,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是现成的,有很多素材需要我们在现有素材基础之上进行虚构,就是要我们凭空虚构出本来没有的素材。艺术虚构不是凭空编造,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必须受生活逻辑的制约;艺术虚构不能同艺术真实相背离,而是必须以艺术真实为目的。通过虚构所得到的,不是远离真实,而是比生活事实更加真实的艺术真实。

我们看《白杨礼赞》第五段,作者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接着具体描绘白杨树: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无横斜逸出;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作者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构的成分,但只有这样才更能体现文章的中心。

(上接1版)

一天我去超市买东西,听到里屋传来稀里哗啦的声音,还伴随着“二万、听、三条……”等话语。回到家里问了爸爸才知道,原来超市又办起了麻将厅。

不仅如此,在我们村的超市里你还可以买到绳子、镰刀、锨……总之一句话,只要是农村能用得上的,在超市里都可以买到。还有像奶奶这样的老人,可以在那里找到快乐。你看,我们的综合超市厉害吧!你那里也有这样的超市吗?

【评点】

作者取材于生活,从身边生活的变化入手,一个超市的变化,反映的是我们社会的进步,以小见大。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对众多的素材进行选择和加工,为自己的文章中心服务。

需要改进的是,文章语言略显拖沓,内容还不够吸引人的眼球。

猜你喜欢
白杨树虚构加工
听故事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会唱歌的树
虚构的犹太民族?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