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2018-09-26 11:42张炜松
神州民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抢救、保护、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是更为主动,更有成效,也更加长远的。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生命力,必会自我成长,适应新时代,在传承中得到真正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激发生命力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其中,保护和抢救是最基本的措施,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是更进一步的要求。只有做到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真正的出路。要做到这些,必须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着”。

本文结合本土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情况,通过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着”的几点看法。

一、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蕴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人民世代相传下来的,都有着其自身的历史,有着传统文化底蕴,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的价值。努力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历史,或者是动人的传说,或者是有温度的,都能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别样的色彩和内涵。尽量完整地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历史脉络,挖掘出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让人感受到其历史感。这样将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活力,使其变得更为立体,更有厚度。

这样的挖掘与构建需要耐心,也需要专业性知识和方法。针对某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各种角度普查并收集资料。然后,找对口专家将资料有系统地构建起来,用多种渠道加以宣传。这样的构建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历史有背景有底蕴,拥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生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是整体性的,而不是碎片化的。

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英歌(普宁英歌)》,便极有历史感与文化内蕴。它已有几百年历史,其源头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发展历程与背景很丰富,有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艺术的、民俗的、传说的各种因素参与其中。发展至今天,普宁英歌既有表演性,又与本土民俗、民众生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还承载着潮汕特色文化的传承。这一系列挖掘与构建使普寧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蕴丰饶,极具生命力。

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良好的生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成为其支撑,保证其延续的意义与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提到: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托社会而存在的,需要特定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像潮剧这一传统戏剧,便有着潮汕地区潮汕文化这一大背景,与潮汕地区的某些风俗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方言戏剧,潮剧能走向世界各地,也是因为那些地方有潮汕人,他们在海外为潮剧构建了生存生态。

生活是最好的生态,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甚至成为一种生活状态,它本身就是生态的一部分,将在“不知不觉”中被保护被传承。潮汕的功夫茶是极好的例子。在潮汕地区,不管多贫困的家庭,都有工夫茶茶具。条件好点的,整套俱全:茶盘,茶杯,茶壶、盖碗、公道杯、茶洗、茶滤、茶夹。最简单的也要茶盘、茶壶、茶杯。再平常又粗糙的生活,功夫茶也总是准备着的。很多时候,还要讲究高冲低洒,春风拂面般的刮沫,倒茶须似关公巡城,点茶必如韩信点兵。功夫茶有种仪式性的庄严,是烟火生活里坚韧的精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活融于一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便真正生根发芽了。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守护与扶持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人的传承至关重要。可以说,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能得到传承发展,是否拥有生命力的保证,对传承人的呵护与扶持极为重要。首先,挖掘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寻找其传承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对传承人给予尊重与社会认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为其搭建平台,让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展示、推出。《青狮(揭阳青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便得到较为全面的宣传与推出,其传承人所带领的青狮队得到省、市电视台、报纸、电台等各种媒体的大力推出,揭阳青狮已经走出去,走进各大城市,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2010年还在上海世博会亮相。其传承人在《揭阳青狮》项目的传承、保护、延续、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受到一方民众的承认与尊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需要好的传承人。优秀的传承人,在继承传统中有能力作出文化选择,懂得在继承中发展,传承人的活力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四、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规律是进化,靠传承而进化,在传承中进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必须有创新,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既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体现时代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要更新观念,懂得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创造性地让传统文化这棵老树长出新枝。有些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思想观念较落后,固守传统,没有意识到新时代的新要求,容易被时代所抛弃。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给其提供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使其懂得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新理念是创新的前提,将目光放远,了解新时代的要求,打开思路,大胆尝试。

以《木雕》为例,这是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熔雕刻与绘画于一炉,充分体现潮汕文化精致灵动的风格。但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需求的变化,传統的潮汕木雕市场越来越狭小零散。这时候要寻求突破,潮汕木雕多为传统题材,可合理地融入现代题材,在设计上大胆革新,充分融入现代元素,利用当代艺术丰富多元的表现手法,使传统木雕呈现全新面目。当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创作时要有精品意识,艺术是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当作品成为艺术精品,其档次将更高,生命力将更为长久。另外,可以尝试多渠道多形式的展现、宣传。

五、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团队,系统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理论研究,能为非物质文论遗产保护制度的设计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决策咨询,指导、协助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研究团队,聘请权威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一是对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学术研究,形成相关理论,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二是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考察、搜集、研究以及整理出版。在这第二方面,揭阳市群众艺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做得比较好,组织了专家团队,对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整理,出版了《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共六本,分为《文学 戏剧 曲艺》《音乐 舞蹈》《美术 体育 医药》《传统技艺》《民俗》《非遗名录新荟》,对揭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归纳,图文结合,生动又详实,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在广东省第七届粤东侨博会期间举办的粤东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中,这套丛书受到归国华侨极大的欢迎,表示这份文化礼物是家乡最好的馈赠,对他们来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系了浓浓的故乡情。接下来可以以此为基础,建立资源数据,以大数据和网络传播的方式,扩大影响,实现非遗文化的社会共享。

这样的构建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力的支撑,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活力,强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情感,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同时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现代文明的发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变差,保护难度越来越大。在抢救、保护、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是更为主动,更有成效,也更加长远的。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生命力,必会自我成长,适应新的时代,在传承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发办.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18号,2005年3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2月25日;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于2006年4月生效;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10);

[5]冯守仁,鲍和平.群众文化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作者简介:张炜松(1980--),男,本科,馆员,现任揭阳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