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

2018-09-26 11:42张向忠
神州民俗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才对策

[摘 要]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的工作,需要掌握历史、考古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基层文物工作部门因财政编制原因,人才引进较为困难,致使专业人才严重缺失,业务培训不到位,而造成的业务知识严重缺乏。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事业的有效发展和推进。本文将就此探索县级文物保护方面的路子,以期得到更多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县级文物;现状与保护;人才;对策

一、我县文物保护现状

(一)文物基本概况

我县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考证,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博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是广东省最古老县域之一。经过我县文物工作者多年的夯实工作,特别是通过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到,基本上摸清我县文物家底,目前为止,我县文物部门登记造册的不可移动文物250多处,有古遗址17处、古墓葬18处、古建筑140、石窟寺及石刻1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8。经省有关专家评审,认定并公布“通奉弟”等100处文物点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在全县二百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省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5处,较为著名的有: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横岭山古墓群,广东省首批八大遗址之一银岗古窑场遗址,岭南第一山的罗浮山摩崖石刻群,罗浮山下第一村的陈百万家族建筑群等。囯有單位县博物馆收藏可移动文物一千多件套,其中珍贵文物一百多件,县图书馆收藏可移动文物近百件,县档案局可移动文物几十件。这些文物的存在对了解博罗的历史进程提供不可代替的实物资料。

(二)文物保护主要措施

多年来,文物保护工作受到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及其文物行政部门认真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坚持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在文物抢救、保护、管理、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成立由县、镇、村三级保护网络,县级主要贯彻落实各项政策,镇级负责政策执行管理,村级负责日常管理。二是一直以来为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对文物破坏,我们把文物工作的重点放到维护维修方面,据统计,我县部分文保单位都在不同程度得到了修缮,维修资金部分由政府拔出,大部分则由使用单位和社会热心人士赞助。自2013年县文体旅游局组建以来,多次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到实地考察和论证,请有文物维修资质的工程队维修好文物保护单位,在维修过程中,坚持按《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认真抓好文物维修质量,专款专用,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确实做到文物维修的三保持原则。这几年重点维修的文物有泰美车氏宗祠,湖镇风安围,龙溪银岗古窑场。

二、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文物保护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

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推广缺乏力度,存在一些群众和部门对于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政策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将文物保护、开发与利用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存在轻文物、重经济的意识,没有考虑到文物可以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思想,比如许多大型基础建设的建设单位很少事先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担心会增加建设资金和影响工期,还有在建设工程或农业生产中发现文物也很少主动报告文物部门,这些现象增加了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的难度。

(二)保护管理经费不足

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四有”和“五纳入”条例,即对文物要有保护范围,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有标志说明;同时,要把文物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体制改革,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度。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很多文化遗存遭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文化遗存周边环境乱脏差,严重影响了文物的美观。同时,我县的不可移动文物都处在露天野外,建筑多年,大部分都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然损坏。目前我县文物保护经费严重不足,县财政拨款的文物保护经费每年才20万元,每年只能重点抢修一处文物保护单位,而我县大多数文物保护单位都要修缮,并且没有文物征集经费,使得相对复杂、繁重的文物保护工作不成体系,很多文物保护单位存在安全隐患,许多民间文物无法征集,不利于丰富馆藏藏品。这些都是困扰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缺失

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的工作,需要掌握历史、考古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基层文物工作部门属于硬性条件较差的单位,待遇和福利偏低,导致文博专业学校毕业生大多不愿意到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就职,而基层文物工作部门又因财政编制原因,高知人才无法引进,致使专业人才严重缺失,例如我县文物管理部门从1983年成立博物馆和文物管理委员会到现在的文体旅游局和博物馆没有一个文博专业学历人员,甚至连全日制本科生也极少。同时,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参加专业系统培训机会又很少,业务培训不到位,业务知识严重缺乏,对突发文物事件应对缺乏手段。另外,我县聘请的业余文物保护员基本上是当地村民,根本谈不上专业知识,只能应付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的简单工作。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事业的有效发展和推进,也是目前文物保护的迫切问题。

三、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宣传和严格执法,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保护工作关系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文物保护工作应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只有社会各界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因此,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宣传文物保护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积极开展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和“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同时多举办展览、讲座、文物知识竞赛,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参加,着重宣传当地有价值的文物,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激发人们保护文物的热情,从而提高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以及成效。另外要严格执法,加强文物保护力度。一是对重大工程建设要贯彻执行《文物法》关于“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规定,县域的重点工程建设和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的修缮工程都需报县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待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后方可开工建设和修缮。二是对文物保护单位经划定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土地项目立项要依法从严审批,对在此区域破坏原来风貌的建设项目,国土及规建部门应依法制止和拆除。

(二)加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和利用。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需要有财力、人力的支持保障。资金投入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关健之一。对于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来说,政府的投入是主要渠道。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转换,我县将新增一批省、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因我县文物保护单位多是木构古建筑损毁严重及文物维修市场成本不断增加等因素,因此,建议县政府应根据当前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文物事业费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年增加。同时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从社会、企业、个人多方面引进、筹集文物保护资金,适当时候建立文物保护基金及相应基金会。通过政策引导方式,采取捐资、集资和募捐方法,鼓励各种社会资金修缮保护文物。另外加强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尽快把新博物馆建设好,提高展览水平,改善办公条件和馆藏文物的保护设施。争取省文物局支持,将保存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我县出土的文物返还我县博物馆收藏。加快对民俗文物的征集,对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梳理,做好急需保护的文物的抢修工作。

(三)加强文物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文物工作者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利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我县开展的考古发掘、文物调查、文物勘探等工作机会,我县文物部门要主动参与和配合,多选送业务骨干参加考古发掘、文物勘探等工作,多参加省市举办的培训班、讲座等,不断提高业务素养。二是充分调动村文化协管员的工作热情,目前我县每个行政村都设置一名文化协管员,在经费保障充足的前提下提高待遇,增设文物管理补贴,每月毎人发放200元文物保护补贴费,补贴他们用于文物点每日巡查和日常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一线作用,当地的文物点。三是完善事业编制招聘制度,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工作岗位,解决他们住宿等问题,这样才能引进和留住高素质专业人才。这三方面真正落实,文物保护事业的才能有效发展和推进。

结语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要合理利用全县的文物资源优势,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把文物的保护利用与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开发和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的基础上,努力把“死文物”变成“活文物”,将罗浮山文物古迹、银岗古窑场、龙华五村古村落、杨村井水龙通奉第、公庄四角楼客家围屋等人文景观打造为旅游亮点,充分展示我县文明历史和千年古县,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我县旅游品位。

参考文献:

[1]馮源.人民时评.人民日报,2017年7月25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15(5);

[3]黄观礼.博罗县文物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12)。

作者简介:张向忠(1968—),男,文博管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现任职博罗县博物馆。

猜你喜欢
人才对策
人才云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