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与创新可提升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效能

2018-09-26 11:42黄云南
神州民俗 2018年5期
关键词:提升效能

[摘 要]为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各地大力推进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有的地方效果并不理想,参与群众不多,服务效能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坚持三个常态,创新五大举措”的观点,即坚持定时开放、坚持开展活动、坚持保障服务;创新参与方式、拓展服务内容、增强场地氛围、突出活动魅力、引入传媒互动。为解决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激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力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提升

40年改革发展,使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党和政府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特别是对基层文化事业的建设,对基层群众文化产品的供给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近年来,从下文件到制定法律法规,政府在保障群众获得基本文化公共服务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

为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2015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提出了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县以下乡镇迅速行动,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夯实阵地建设。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在村(社区)原文化建设“五个有”的基础上,大力推進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有的地方效果并不理想,参与群众不多,服务效能不高。主要表现是硬件投入迅速并达到相应标准,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但软件滞后,有的服务中心管理人员配备较差,开放不经常,活动少,从而导致参与的群众少;有的村(社区)图书馆图书外借率低,电子阅览室摆设的多,又影响到社区再投入的积极性等等。目前,如何提高效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也是解决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利用工作之便对东莞部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现结合实际做些探讨。笔者认为,提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效能必须“坚持三个常态,创新五大举措”。

一、坚持“三个常态”

坚持“三个常态”就是要做好基础工作,确保正常开放,确保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逐步培养群众的认同感、需要感、参与感。

(一)坚持定时开放。一是要科学制定开放时间。目前,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和人员配置不一样,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开放也有不同,有的根据群众便利参与的时间开放,有的按照机关单位的上下班时间开放,有的不定时开放。后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而应根据基层群众的生活规律和习惯确定开放时间,例如白天10点到晚上9点,休息日、节假日照常开放,把每周关闭时间定在周一或者周五,这样,更便利于当地居民有时间参与进来。二是要坚持按时开放。不能“三天打渔四天撒网”,有人来就开放,没有人来就关门。一定要持之以恒,按照公布的时间开放,培养群众的参与意识,形成群众的参与习惯,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基层群众的生活需要。

(二)坚持开展活动。开展活动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主要内容。有活动就会有人气,有了人气就能产生效益。首先要策划好活动,以年度为策划时间,做好年度活动计划;以宣传导向和群众需求为内容,做好活动的主题策划;以风情和时尚为方向,做好活动形式的策划,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其次要组织好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部门、项目、场地、舞美、广告、宣传、组织者、参与者等等,而吸引群众参与是基层群文活动最主要的愿望。所以,要深入群众,广泛动员,多方协调,精心组织,办好每一次活动;再是要宣传好活动,现在传媒发达,将群文活动+传媒,有利于提高影响力,形成浓厚氛围,也有利于群众更好地宣传自我,使活动形成叠加效应。

(三)坚持保障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我国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从法律的层面提出了公共文化保障服务要求。因此,做好公共文化保障服务是我们文化战线的主要工作任务。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一方面,要了解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并围绕这一需求来组织活动,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势,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并且力求点面结合,因地制宜推进均等化、便利化服务,补齐短板,打通“最后一公里”,增加基层群众的满足感、获得感。

二、创新五大举措

创新“五大举措”就是要更新工作方法,通过引入新创意、新时尚、新媒体等手段,实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以满足现实社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美好感。

(一)创新参与方式。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精神文化方面为属地群众服务,这就需要解决参与对象的问题,参与群众越多,效能就越高,作用就越大。因此,要改变“工作我做,活动我办,你来不来是你的事”的传统工作方法,而采取摸清情况、征求意见、订单模式、台账服务的新方式。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属地居民台账资料,分类了解群众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并记录在案,每年更新;二是要分类提供文化产品,改“配餐制”为“订单式”,解决供需对接的问题,提升产品的服务效益;三是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可以先由有一技之长的爱好者参与活动、组织活动,然后发展文化志愿者,组建业余团队,使群众参与文艺活动成为一种时尚。

(二)拓展服务内容。过去,基层文化站或者社区文化活动室以文化建设为主,资源单一,影响力不大。而同时存在的各部门文艺、体育、科普、卫生以及群团等活动各自为战,形成多线同质,力量分散,且多为完成工作而开展活动。成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后,不是只换牌子不换汤,而是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强化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各地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形成功能完善、资源丰富、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群众满意的公共文化活动阵地和综合服务平台,特别是要通过加强资源整合,拓展服务内容,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文化保障服务。如东莞市整合了宣传、文化、体育、民政、科普以及工青妇等群团为基层服务的资源,以原文化设施、民政设施为主阵地,统筹协调,综合利用,建成了具备多功能培训室、图书电子阅览室、展览展示厅、文体广场、文化宣传栏为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大大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渠道,激活了公共文化服务活力。

(三)增强场地氛围。成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建设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活动阵地和平台,增加了活动对象和内容。如何吸引不同群体的参与,做好场地布置,增强参与氛围是一项很直接的事情,需要结合新时代人们的感官元素进行视角、行为铺垫。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统一标识,在形象上形成独特的服务标志。东莞市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套建设标准,并提出了统一标识形象设计,在logo、颜色、字体、标牌等方面进行了标准化规范,使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形象外观上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二是要布置好各功能室。由于服务内容较多,除在功能室的分配上要科学合理,还做好各功能室的场地布置,做到大环境很“暖”,小环境很“嗨”,处处方便,处处人性化,特别是要安排好业余文艺团体的活动场地,使它们成为民间文艺活动之家;三是要有时尚创意。就是在设计场地时要尽量接近一些时尚元素,如摄影有景物配置,新媒体有体验配置,阅读休闲有吧台配置,使居民群众喜欢到这里来。东莞市厚街镇白濠社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服务中心与绿化广场相结合,事物与状景相联系;阅读区间宽敞,并有吧台和体验配置,附近居民乐于前来参与感受。

(四)突出活动魅力。活动是文化服务的生命力所在,群众参与不参与,效能高不高,关键在于活动的吸引力,有魅力的活动一定是群众喜欢的、乐于参加的。因此,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主要业务就是要策划好各种活动。首先,开展活动要有针对性,就是根据当地居民的需求来安排活动。比如东莞市厚街镇涌口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对常住居民建立了臺账资料,每年都要深入群众中了解他们的意愿,有针对性地做出分类活动计划,唱粤曲、听故事、学手艺已经成为社区群众最受欢迎的项目,每年必做;其次,要突出参与性。群众参与是关键,可围绕知识性、趣味性、民俗性等安排易于为群众接受的活动项目,如书画、演唱、龙舟、非遗、志愿活动等,把学、娱、游、玩等因素结合起来,使群众意愿参与进来;其三是有展示性。就是参与了活动有社会影响,群众自己参与的活动自己能够看得到。比如某某参加了龙舟赛,某某参加了演唱会,某某参加了沙龙,能够看到自己的形象,看到自己的表现,这是人们乐此不疲广泛参加社会活动的现代元素。

(五)引入传媒互动。现代传媒,特别是新媒体,资讯发达,使用方便,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有效地运用好新媒体,有利于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可以产生文化+的叠加效应。一是利用传媒联系群众。通过建立居民台账,可以分类联系群众。比如利用手机微信分类建立活动群,将属地居民群众都加入进来,并通过微信的桥梁纽带作用产生多方互动,讨论问题;二是利用传媒做预告宣传。预告活动是件大事,要尽可能地让群众知晓服务中心的工作活动情况。比如开展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排练室等的开放时间;请进来、走出去的文化活动信息等;三是利用传媒展示互动。许多活动可以和传媒合作进行,如东莞市文化馆文化年历、文化活动季、非遗活动周等,既使活动的全过程向公众进行了展示,又产生了互动,增强了活动吸引力,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四是利用传媒宣传推广。群众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教化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有了媒体的参与,自然使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得到较好的展示,参与的和没有参与的群众都可以从中获得收益,更能够扩大影响力,提高活动的附加值,当然,也是检验活动成效的一个途径。

结语

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中央的重要部署,也是各级政府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保障服务的重要举措,对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坚持三个常态,创新五大举措”的观点,是直面现实,总结经验形成的新思路,将有效提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效能,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文件);

[2]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3号文件);

[3]东莞市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东委办发[2015]10号文件)。

作者简介:黄云南(1967—),男,本科,馆员,现任东莞市厚街镇文广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提升效能
提升人大信访工作效能的若干思考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