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屋顶我家院坝

2018-09-27 14:43周媛
中华民居 2018年4期
关键词:傣族民居彝族

去过云南很多次,曾感受过纳西族民居的灵动,见识过白族民居的精致,感叹过傣族竹楼的曼妙,但这一次见到的土掌房似乎格外不同。

从红河谷到哀牢山顶分布着许多土黄色的民居—土掌房。这种名字透出些许“土气”的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大墩子遗址出土的房屋被认为是土掌房的雏形。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把土掌房视为彝族的传统民居。但事实上,不仅仅是彝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而创造的民居建筑,有的也仿照了土掌房的样式。

从外观来看,土坯墙、平屋顶的土掌房没有印象中西南少数民族民居的俊秀,反而带着几分西北少雨干旱地区民居的憨厚和质朴。但一走进房屋内部,就会发现别有乾坤。原来整座房子并不是由厚厚的土坯墙支撑的,而是依靠柱子和梁架承重的。这些裸露交错的木材,简单直接地传递出一种原生态的美感。

就地取材几乎是中国传统民居在材料选择上的通用原则。土掌房大多建在山腰,运输困难,因此,土、石、木是建房时最常见的材料。土黄色的房子犹如山里长出来的草木一般浑然天成,没有突兀感。工匠造房时会先用黏土筑成墙,然后立上木柱,木柱上架设承重的大梁,大梁上又架设小粱,小梁上铺上松枝,再夯筑上一层黏土层,可以防雨防寒的土掌房便建成了。

土掌房在建造时遵循丰俭由人的原则,根据各家经济条件和人口多寡的不同,土掌房的大小也不尽相同。富足人家盖成有天井的四合院形式。一般人家的土掌房是单体式建筑,虽无院落,但居住的各种功能都具备。

土掌房通常为两层,原本下层是饲养牲畜的空间,上层是人们生活的空间和晾晒粮食的晒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家选择在房舍旁另搭建牲口棚,把土掌房下层的空间改成厨房、客厅和卧室,二层的房间变成存储粮食的仓房。从仓房到作为晒台的一层屋顶,不过一步之遥,这也让劳作变得更加方便。不过,与其他大多数民居不同,土掌房的楼梯多设在屋外。

土掌房的屋顶最具特色。无论是彝族、哈尼族还是傣族,都有聚居的习俗,而山间平整宜居的土地不多,因此先民们便想到把屋顶建成平顶。这种充分利用山地地形创造出来的平坦又实用的屋顶,既能遮风挡雨,又是家里的晒场、休闲娱乐的小广场。而一家的屋顶又成为另一家门口的院坝,于是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土掌房群景观。

土掌房的屋顶是由一根根木材铺底,然后在上面铺上柴草、松针之类,最上层铺上黏土,然后喷一层水,夯实而形成的平顶。用这样的工艺建造的屋顶冬暖夏凉,防水性好,翻修也容易。

通常来说,修建土掌房屋顶的土是不能有耕作历史的。因为曾经用于耕作的土里面往往会留存着生命的迹象。一遇雨水,土里的种子生根发芽,屋顶便会产生小裂缝,时间久了就容易漏雨。因此,修建土掌房屋顶的土要选择不易渗透、质地黏重、干后坚硬的黄黏土才行。

屋顶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晾晒粮食、宴请亲朋、婚嫁丧娶、欢庆节日……土掌房里的生活事务很大一部分都在这一方小小天地里完成。屋顶也乐于承担这份欢愉和喧闹,人踩得多了,屋顶不会长草,自然就更不会漏雨了。

村里的阿婆坐在屋顶的躺椅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年轻小伙子们在屋顶上聚会聊天;年轻的阿姐们穿着鲜艳的服饰,笑颜如花地在屋顶上跳舞;孩子们在屋顶上跑来跑去来,各家各户地串门……这何尝不是屋顶上最美妙的生活旋律?

猜你喜欢
傣族民居彝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彝族海菜腔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傣剧与德宏傣族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