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汉阴黄龙金矿脆-韧性剪切带中S2面理特征及其对成矿的作用

2018-09-27 09:56韩珂杨兴科安乐高雅宁杨宏宇
西北地质 2018年3期
关键词:黄铁矿金矿石英

韩珂,杨兴科,安乐,高雅宁,杨宏宇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

陕西石泉-旬阳金矿整装勘查区位于扬子板块北部边缘的南秦岭构造带内,是秦岭造山带中一条重要的金成矿区带。近年来,在安康汉阴北部地区相继发现了一大批规模大小不一的金矿床和金矿化点,如:黄龙金矿、沙沟金矿、鹿鸣金矿、长沟金矿、沈坝金矿、金斗坡金矿、柳树坪金矿等,基本赋存在该区内广泛出露的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中,为一套巨厚的已强烈变形变质的泥质细碎屑岩系。区域内构造复杂,发育有多期构造运动(陈虹等,2014;陈鹏等,2015),主要的金矿类型为蚀变岩型金矿(冯明伸等,1994)。主要的构造类型为脆-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褶皱变形强烈,S2片理发育,变质程度普遍达绿片岩相,主要的控矿构造为区域内的几条规模较大的走向NW—近EW向的脆-韧性剪切带(杨兴科等,2011;李万玲,2011;张康,2012;樊培贺,2015)。黄龙金矿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的勘查评价与开发历史,随着矿区内勘探工作的不断进行,对于黄龙矿区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和成矿规律研究逐渐深入。黄龙金矿表现出脆-韧性剪切作用控矿的特征(樊秉鸿等,1991);金矿矿体受向形构造控制,在向形转折端矿体厚度增大,品位高(李会民,1997);白龙安(2005)经过综合研究后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是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矿床;矿区褶皱强烈,片理发育,韧性剪切作用越强,矿体规模越大且品位越高(刘洪祺等,2002);据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梅子垭组砂泥岩互层,发育热水沉积和火山岩,并且早古生代地层构造改造强烈,不同规模脆-韧性剪切带发育,矿床成因为沉积-改造型矿床(张俊良等,2013)。综上,前人对该矿床进行了构造方面的研究,并对矿区内的脆-韧性剪切带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区内多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叠加,导致区内面理置换复杂,对矿区内的多期面理置换和面理期次划分目前还存在争议,对矿区内控矿脆-韧性剪切带研究也不够深入,面理与金的成矿富集存在何种关系也不明确。根据近年来笔者承担完成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陕西石泉-旬阳金矿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综合研究项目工作,按照 “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标志”的“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思路和模型,在确定了成矿地质体之后,如何客观准确而快速的找到成矿结构面或控矿构造,确定找矿标志,这就成为该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关键(叶天竺等,2014)。本次重点研究对象为矿区内的面理构造,即成矿结构面,包括面理的期次划分、野外地质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1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概况

汉阴北部地区地处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的南秦岭印支褶皱造山带南部,属于南秦岭-北大巴山多层次韧性滑脱逆冲推覆褶皱带之石泉-神河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图1)。将秦岭造山带分别划分为扬子板块北缘、秦岭微板块、华北板块南部3个构造单元,并分别由勉略构造带和商丹构造带所分割(张国伟等,2009)。南秦岭构造带还可细分为南秦岭南部构造带和南秦岭北部构造带。研究区分布于南秦岭南部构造带,加里东末期随着秦岭洋向北消减俯冲,扬子板块北缘整体隆升,泥盆系与下伏志留系局部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印支期—燕山期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俯冲碰撞造山,在南秦岭地区上古生界与下古生界之间、下古生界与基底之间作为主顺层滑脱界面,早古生代地层中弱能干性岩层作为次级滑脱界面,沿构造软弱层发生顺层滑脱逆冲推覆,形成多个推覆体岩片叠置的逆冲推覆构造带和构造岩片之间的脆-韧性剪切带,断裂、褶皱十分发育,构造变形弱的地段原生沉积构造得以保留,变形强的地带原生沉积构造已被彻底改造和构造置换。

1.新生界;2.古生界(西部包括三叠系);3.过渡性基底;4.结晶基底陆块;5.中生代花岗岩;6.商丹构造带;7.勉略构造带;8.主要断裂带;9.研究区图1 汉阴北部地区大地构造位置(据张国伟等,2001;陕西地调院,2007)Fig.1 Tectonic location map of north Hanyin area(Modified after ZHANG guowei et al.,2001; Geological Survey of Shaanxi Province, 2007)

南秦岭汉阴北部志留系金矿田存在南北分带,金矿化从北向南与脆-韧性剪切变形带基本同位,并可划分为5~6个带。北部脆-韧性剪切带DSZ1(或RF3)控制金斗坡矿区、白果树-柳树坪矿区等,中部脆-韧性剪切带DSZ2(或RF4)控制黄龙金矿区、坝王沟矿化区等,南部脆-韧性剪切带DSZ3(或RF5)控制长沟-鹿鸣金矿区、沙沟-沈坝金矿区,更南部脆-韧性剪切带DSZ4(或RF6)控制吴家湾-韩家湾金矿区等(其中RF3、RF4、RF5、RF6为前人资料所命名)(杨兴科等,2016)(图2)。

黄龙矿区内主要出露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岩性主要为含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含碳绢云石英片岩、碳质片岩,夹有变粉砂岩、粉砂质(硅质)板岩等。矿区地层呈NW向展布。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遭受了加里东期以来的构造变形,构造形变复杂而强烈,岩相变化较大,变质程度达绿片岩相,岩石原有的面貌已完全改变,原生层理构造基本被后期构造叠加、置换而难以识别,原始层理S0或S1多不存在,被后期面理叠加改造,后期S2、S3期面理较发育。矿区脆-韧性剪切带内发育一系列断层破碎带,断层产状总体倾向NE,走向NW,倾角在20°~60°,次级揉皱、层间小褶皱发育,尤其是岩层刚柔程度相差较大时,会出现一系列尖棱褶皱、平卧褶皱(赵进江等,2013;杜坚,2014)。

1.梅子垭组;2.斑鸠关组;3.奥陶系;4.寒武系;5.耀岭河岩组;6.武当岩群;7.硅质岩条带;8.花岗岩(脉);9.灰岩条带;10.褐铁矿化条带;11.脆-韧性剪切带及代号;12.糜棱岩带;13.脆性断层;14.韧性滑脱断层;15.金矿;16.黄龙金矿位置图2 汉阴北部脆-韧性剪切带及金矿床分布图(据杨兴科等,2016)Fig.2 Brittle-ductile shear zone and the gold deposit distribution map in north Hanyin(Modified after YANG Xingke et al., 2016)

黄龙金矿床包括金沟、硝磺硐、王家湾、水地沟、茶园沟矿段,其中以金沟、硝磺硐2个矿段为主。截止到目前开采阶段,金沟、硝磺硐共发现12个金矿体,硝磺硐矿段8个金矿体,金沟矿段4个金矿体(图3)。金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金矿体主要产在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碳质绢云石英片岩、含黄铁矿绢云石英片岩、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中。矿体长度在100~876 m,控制延深50~150 m,厚度1~15 m。矿体走向280°~300°,倾向NE,倾角40°~70°。黄龙金矿金品位w(Au)= 1×10-6~15.32×10-6,一般为1×10-6~4×10-6,是一个低品位的金矿床。

2 S2面理构造发育特征

2.1 矿区多期面理特征

区域内与金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构造为脆-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岩石变形、揉皱较为复杂而强烈。研究区内岩石普遍遭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动力+热液变质作用的改造,岩石变形较强,片理化发育,野外可以识别出至少三期新生的构造面理。

第一期变形以S0面理为褶皱变形面理,为伸展体制下的塑性固态流变变形。形成一系列顺层掩卧褶皱、顺层剪切带、鞘褶皱、石香肠等褶叠构造(图4)。主要变形是以S0面理为褶皱变形面理,伴随本期变形,发育本区透入性面理组构形成S1面理,S1几乎全部置换了S0,且大多看到S0与S1近乎平行。在黄龙剖面上S0+1较常见,一般在靠近断层的弱能干层中构造置换增强,发育透入性顺层劈理S1,面理向北倾斜,倾角近于水平。据研究该期褶皱变形及S1面理的产生时代总体应属前华力西期(杨兴科等,2016)。

S1m3.绢英石英片岩和二云石英片岩;S1m4.碳质绢云石英片岩和含碳变砂岩;S1m5.含碳黑云母变斑晶石英片岩;S1m6.含碳绢云石英片岩、含碳变砂岩、碳质硅质岩和黑云母变斑晶石英片岩(各岩性段分界面为S2面理);1.矿体及编号;2.脆性断层;3.S2面理产状图3 黄龙矿区地质简图Fig.3 Geological map of Huanglong gold deposit

图4 黄龙矿区顺层剪切(顺层掩卧褶皱)S1面理置换S0图Fig.4 Shear along layers (bedding recumbent folds) S1 foliation replacement S0 of Huanglong gold deposit

第二期变形是以S1面理为褶皱的变形面理,为挤压体制下的韧性推覆变形,形成南倒北倾的同斜褶皱、S2透入性面理及韧性剪切带(图5)。该期变形即为矿区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时期,金矿就产于该期脆-韧性剪切带中。主要变形是以S1面理为褶皱变形面理,形成同斜褶皱,其轴面或翼部受强烈的挤压剪切作用,形成第二次片内无根褶皱。伴随本期变形,发育区内透入性面理组构形成S2面理。形成同构造分泌石英脉,石英、云母、绿泥石等矿物沿S2面理拉长定向排列(图6)。S2总体产状NNE—NE倾,顺S2面理可见有黄铁矿,局部有石榴子石、黑云母、绢云母等。据前人对石泉—汉阴北部一带韧性剪切带中的黑云母变斑晶测年数据,本次褶皱变形及S2面理的产生时代大致在161~222 Ma,应为晚印支—早燕山期(吴闻人等,1991;胡健民等,2009;董树文等,2014;杨兴科等,2016),并可能存在多期活动。

第三期变形是以S2面理为褶皱的变形面理,形成宽缓褶皱。在弱能干层中常见伴随S3发育的陡倾劈理,呈放射状展布,并使先成面理发生微褶皱。S3总体上北倾,倾角较陡,为60°~85°。该期变形叠加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变形之上(图7),大致形成于中晚燕山期(J3—K2)(杨兴科等,2016)。

图5 黄龙矿区挤压同斜褶皱S2面理置换S1图Fig.5 Extrusion isosurface fold S2 foliation replacement S1 of Huanglong gold deposit

Q.石英;Bi.黑云母图6 黄龙矿区新生矿物顺S2面理定向发育图Fig.6 New mineral orientation along S2 foliation of Huanglong gold deposit (Q: quartz; Bi: biotite)

图7 黄龙矿区S3改造S2面理图Fig.7 S3 deform S2 foliation of Huanglong gold deposit

黄龙金矿第二期主变形期形成的S2面理普遍发育,逐渐置换早期S1面理或原始S0层理,表现出一种具有透入性和弥散性发育的面理特点,局部地段仍可见S1或S0残留,未被S2面理彻底置换(图8e)。通常在能干性较强的岩石中或区域弱变形变质带,如变石英砂岩、硅质岩等,S2面理不发育,相对难以置换原始S0或S1;而在能干性较弱的泥质碎屑岩中或区域强变形变质带,S2面理较为发育,已经较为彻底的置换S0或S1。

由于脆-韧性剪切带内S2面理与金矿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因此笔者重点讨论主变形期第二期S2面理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野外识别S2面理的典型标志为新生矿物石英、绢云母、黑云母等在该面的定向排列,特别是云母类矿物的定向排列(图6、图8a、图8b、图8c)。

a.S2面理显微构造特征(单偏光,4×10);b.矿物顺S2面理定向排列(单偏光,4×10)(Qz.石英;Ser.绢云母;Bi.黑云母);c.黑云母变斑晶顺S2面理定向排列;d.顺S2面理发育的石英脉受构造应力弯曲变形;e.S2面理置换S1面理;f.S3面理(劈理)改造S2面理图8 黄龙矿区各期面理构造野外特征图Fig.8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foliation of Huanglong gold deposit

2.2 黄龙金矿脆-韧性剪切带及S2面理地质特征

矿区脆-韧性剪切带内断层、褶皱、节理等发育,构造线总体为NW—近EW走向,倾向NE—NNE,断层带内石英脉发育,糜棱岩线理明显,线理产状295°∠17°左右。通过粗略统计,可发现岩石片理化程度与石英脉发育密度(单位长度剖面出现的石英脉数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可见剪切作用强度与热液活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脆-韧性剪切作用在不同的区段构造变形强度不同,在有金矿化的区段,剪切带内层间小尖棱褶曲、平卧褶曲、构造透镜体、无根弯构造发育,劈理亦发育,带内岩石被劈成0.3~1 mm的岩石薄片并遭受一定程度的碳化,黑云母变斑晶被拉长,定向排列,常有宽1~3 mm的微细脉石英和细脉浸染状黄铁矿、磁黄铁矿沿劈理充填。在南秦岭晚印支—早燕山期陆内造山期,剪切作用转化为推覆型脆-韧性剪切变形,在含矿层中多见走滑-逆冲断层、剪切褶皱等较复杂的剪切构造形迹,反映了地壳在压扭性作用力下的复杂韧性剪切(逆冲+走滑+伸展)变形(陈虹等,2014;杨兴科等,2016;高怀雄等,2016)。

通过在黄龙金矿区的野外调研中发现,S2面理总体倾向NE—NNE,倾角变化较大。顺S2面理可见有新生矿物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等发育,局部可见石榴子石、透闪石、电气石等。片状矿物通常在S2面理定向排列,表现为黑云母、黑云母变斑晶、绢云母等矿物的长轴具有定向性顺S2面理排列。此外,矿区内顺S2面理发育石英条带、黄铁矿、磁黄铁矿细脉等,部分与S2面理已发生同步弯曲变形(图9)。在陆内造山过程中,热液活动并顺主变形期面理构造流动,形成了一系列顺S2面理发育的石英条带、黄铁矿、磁黄铁矿细脉等,早于第二期主变形期形成的条带状脉体(顺S0、S1发育)和主变形期(S2)形成的脉体在区域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流变(矿区构造多表现为塑性变形),使得它们均随本次构造变形被拉长、挤压或压扁进而形成各种褶皱、旋转构造,规模不一,并且指示了由北向南的挤压推覆作用。在构造变形强烈部位可形成脆-韧性剪切带,表现为岩石的糜棱岩化。在剪切作用中由于剪切而产生的热能和扩散、压溶、重结晶等一系列作用,岩石中出现沿着S2面理分布的拔丝状石英脉,金属硫化物(黄铁矿)也随之发生进一步聚集及重结晶,由原来零星分散状,聚集成粗粒集合体,分布在石英细条纹中或在石英脉被切割成的雁列脉之间。金矿化与黑云母变斑晶、拔丝状石英脉及金属硫化物密切相关。

a.顺S2面理发育的石英脉弯曲变形;b.颗粒状、拔丝状黄铁矿顺S2面理发育;c.S2面理受应力作用弯曲变形;d.绢云石英片岩中S2面理“M”型褶曲;q.石英脉;Py.黄铁矿图9 黄龙矿区S2面理褶皱变形特征图Fig.9 S2foliation fold deformation features of Huanglong gold deposit

2.3 S2面理产状变化特征

硝磺硐矿段S2面理走向NW—近EW向,倾向变化在50°~0°~350°,即由NE逐渐偏转至N再到NW;倾角变化在10°~70°,变化较大,局部地段S2面理褶曲变形发育(图9a),顺S2面理发育的石英细脉和黄铁矿细脉(宽1~2 mm)也同样发生褶曲变形,产状变化较快。通常较小尺度(局部)的S2面理调整变化往往会导致在较大尺度上的S2面理产状整体改变。

金沟矿段较为典型,S2面理变化较硝磺硐矿段强烈,在地表露头同样可以看到S2面理褶曲变形强烈(图9c),地表S2倾向变化在60°~0°~330°,即由NE逐渐偏转至N再到NW;倾角变化在5°~70°,产状变化较为强烈,如此剧烈的产状变化同样也是通过S2面理的褶皱变形和局部断层实现的(图9d、图10)。

综合统计黄龙矿段、王家湾矿段、金沟矿段野外典型实测剖面中S2面理产状,共计139处,做面理走向玫瑰花图、面理等密图和极点图,不难发现,黄龙金矿S2面理主体走向NW,倾向NE。在区域构造应力的作用下,部分地段岩石发生塑性变形,形成一系列规模不一的褶皱、断层等构造,导致S2面理发生偏转,走向从NW偏转至正N再偏转至SWW向(图11)。在区域内几条脆-韧性剪切带内S2面理的褶曲变化尤为强烈。

1.绢云石英片岩;2.硅质岩;3.含碳绢云石英片岩;4.坡积物;5.逆断层;6.S2面理产状图10 金沟矿段典型剖面Fig.10 Typical section of Jingou

3 S2面理与金矿成生控制关系

3.1 拔丝状构造与S2面理发育一致

通过野外的大量调研,发现岩石中的拔丝状构造与S2面理关系极为密切,这是韧性剪切作用的典型标志(陈柏林,2000,2002)。在拔丝状构造中发育有拔丝状黄铁矿、拔丝状磁黄铁矿、拔丝状石英细脉,通常宽1~3 mm,平行S2面理发育,而这种拔丝状构造就是矿区内主要的含矿构造。在对金矿体的观察和研究中发现,凡是赋矿岩石,即含碳绢云石英片岩、含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中几乎都发育有拔丝状构造,当这种构造发育较密集时,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增高。由此可见这种顺S2面理发育的拔丝状构造与金矿化关系极为密切,并且在野外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

a.S2面理走向玫瑰花图;b.S2面理极点图;c.S2面理等密图图11 黄龙金矿S2面理产状统计图Fig.11 S2 foliation occurrence chart of Huanglong gold deposit

在金沟矿段对Ⅳ号矿体的勘探中,在平硐所观察到的矿体中,拔丝状构造极其发育。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石英细脉呈拔丝状顺S2面理发育(图12a)。在ZK2602岩心上从孔深313.15~372.15 m同样可以看到S2面理褶曲变形较为强烈,产状发生显著变化,顺S2面理发育有拔丝状黄铁矿和石英细脉(图12b),在324~330 m已检测到金矿化,品位最高可达11×10-9。

李会民(1997)对黄龙金矿金粒的嵌布特点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龙金矿中73.84%的金粒嵌于区内顺S2面理发育的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石英细脉以及其他硫化物裂隙中。足以说明S2面理为金的成矿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

a.金沟425中段Ⅳ号矿体中拔丝状黄铁矿及石英顺S2发育;b.金沟ZK2602中拔丝状石英细脉顺S2面理褶曲变形q.石英脉;Py.黄铁矿图12 黄龙矿区拔丝状构造顺S2面理发育图Fig.12 Wire drawing shape structure along the S2 foliation of Huanglong gold deposit

3.2 S2面理与金矿体同步弯曲变形

在陆内造山过程中(晚印支期—早燕山期),伴随脆-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动力变质热液、岩浆热液等(冯明伸等,1994;张苏楠等,2012;赵进江等,2013),顺主变形期面理构造(S2)流动,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并趋向形成一种新的构造物理化学体系,发生金矿的富集与沉淀。S2面理即为该区金矿的导矿及容矿构造,在后一期晚于S2的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S2面理与矿体发生变形弯曲及其他应变变形。

在硝磺硐矿段795矿硐中对Ⅷ号矿体及围岩的观察发现,矿体和围岩中拔丝状黄铁矿(宽1~3 mm)顺S2面理发育,矿脉体随S2变化较明显,揉皱变形发育,矿体产状基本和S2面理产状一致,倾向由NE渐变为NW。金沟矿段矿体和围岩中拔丝状黄铁矿、磁黄铁矿(宽1~3 mm)发育,基本顺S2面理产出,并同S2期面理同步弯曲变形(图13、图14),通过黄铁矿电子探针及选矿发现,金往往赋存于黄铁矿、磁黄铁矿细脉中,而颗粒状、团块状黄铁矿发育的部位一般不会发生金的矿化。

Py.黄铁矿图13 黄龙矿区拔丝状黄铁矿与S2面理同步弯曲变形Fig.13 Wire drawing shape pyrite and S2 foliation synchronous bending of Huanglong gold deposit

3.3 金沟矿段坑道主矿体产状受S2面理控制

S2面理在金沟矿段465、505中段的变化更为典型突出,在505中段,自28到26线(由东向西)50m的范围内,S2面理的产状从270°∠17°逐渐变化至310°∠15°再到294°∠68°;在465中段,自26线到18线(由东向西)200m的范围内,S2面理产状的变化:25°∠59°→0°∠65°→348°∠28°→333°∠46°→298°∠24°→265°∠26°,其倾向由NE偏向N再到NW并逐渐向SW偏转,然而在矿体开采与坑道追索找矿中发现,Ⅳ号矿体的产状与S2的产状变化一致,矿体的倾向变化同样也是从NE逐渐偏转,偏向SW(图14),矿体产状变化与S2面理产状变化一致,这就为证明该区域控制金矿体产出的构造为S2面理提供了重要证据。在追索Ⅳ号矿体时,由于误将S1或S3期面理认作S2,在465中段20线坑探作业中,曾一度没有见矿。在465中段,可以看到晚于S2发育的后一期面理S3置换S2的现象(图14Ⅳ),S3面理对该区域金矿的成矿富集作用不大,形成于主成矿期之后,并在王家湾矿段对矿体产状具有后期改造作用(图3)。

1.勘探线及编号;2.坑探工程;3.矿体大致边界;4.平移断层;5.S2面理;6.S2面理产状;7.S2面理产状;8.钻孔及编号;Ⅰ.平移断层内黄钾铁矾化;Ⅱ.顺S2面理发育黄铁矿细脉;Ⅲ.S2褶曲变形强烈,其产状发生偏转;Ⅳ.S3面理(劈理)截切S2面理图14 黄龙矿区金沟矿段465中段S2面理与金矿体产状变化平面图Fig.14 The change of S2 foli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gold deposits map in the 465 level of Huanglong gold deposit

4 讨论

汉阴黄龙金矿区金的赋存层位主要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的一套含碳浅变质碎屑岩系,矿体的产出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而更深层次的控矿构造为脆-韧性剪切带内的S2面理,即C面理。S2面理产状的变化会导致金矿体产状的变化,二者的变化一致,脆-韧性剪切带内的S2面理为成矿期构造,对金矿体的控制作用明显,在金矿体发育部位往往伴生有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等,表现为受剪切作用形成的含金拔丝状黄铁矿、磁黄铁矿、石英细脉顺S2面理发育。已有的研究区脆-韧性剪切带内黑云母Ar-Ar测年数据显示,该区控矿的脆-韧性剪切带形成于161~222 Ma,为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对应晚印支—早燕山期(吴闻人等,1991;胡健民等,2009;董树文等,2014),表明S2期面理具有多阶段、长期活动的特征,从而也有可能说明矿区的多期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晚印支—早燕山期,南秦岭进入陆内造山期,是秦岭造山带一个重要的成矿阶段(毛景文等,2012),有关本区的成矿年代数据鲜有报道,笔者在宏观、微观尺度上对S2面理与金矿的关系做了论述,认为脆-韧性剪切带内的S2面理,即C面理对金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缺乏相应的成矿年代学证据加以验证,因此下一步应对该区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加以重视。

晚印支—早燕山期,南秦岭进入陆内造山期,构造应力场发生变化,由南北向挤压收缩逐渐转换为南北向伸展走滑,形成了区域近EW向的逆冲推覆构造、脆-韧性剪切带、伸展走滑构造、陆相山间断陷盆地等(杨兴科等,2016),先期形成的S1面理被大量置换为S2面理,后期在释放应力的同时,形成构造减压扩容带,为成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现已发现的金矿体基本都赋存在主剪切带中的片理面内(S2),而不是存在于原始沉积地层S0或S1内,进一步说明金矿的成矿与晚印支—早燕山期的陆内造山作用中形成的近EW向的脆-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

5 结论

(1)黄龙金矿岩石变形强烈,面理置换清晰,至少可识别出三期面理构造,分别为S1、S2、S3面理,其中S2期面理与金成矿关系密切。S1面理形成于前华力西期(D—T1+2),S2面理大致形成于晚印支—早燕山期,即南秦岭陆内造山期(T3—J1+2),S3面理形成于中晚燕山期(J3—K2)。

(2)黄龙金矿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明显,剪切带内的S2面理褶皱变形强烈,顺S2面理发育的拔丝状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等均在后期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矿区更深一层次的控矿构造应为脆-韧性剪切带内的S2面理。

致谢:野外工作得到了黄龙金矿吴玉刚工程师及相关负责人的大力帮助,同时也得到了审稿专家给予的详细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猜你喜欢
黄铁矿金矿石英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黄铁矿主微量元素及晶胞参数研究内容和意义
关于宽带石英滤波器配套谐振器的选用
严重楔状缺损石英纤维桩树脂修复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