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俗文化石雕拴马柱造型艺术研究

2018-09-27 09:10王佳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民俗文化

王佳丽

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陕西省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丰富的文化遗存孕育了许多瑰丽独特的民俗文化。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随着时代进步,拴马柱民间艺术逐渐脱颖而出走入大众的视线。拴马柱作为北方独有的民间雕塑艺术,具有独有的审美艺术价值和造型研究意义。

关键词:民俗文化;栓马柱;造型艺术

中图分类号:K8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15-01

一、拴马柱石雕艺术产生的环境

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特点让关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且陕西地产资源丰富,石材资源种类繁多,澄城北山一带出产的石料成色稳重,质地硬密,便于雕刻,所以成为大批量生产的拴马柱的材料。

拴马柱石雕艺术是在关中居民生活、劳动中一步步产生的,从发现在平凡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开始被创造逐渐完善和美化。关中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关中以为主的格局,也决定了民俗艺术品的命运为农所用。

《中国民间美术教程》指出“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劳动者,其社会实践往往在一定的社会范围里进行着。因地理、气候、物产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和劳动者在需求上的差异,以及改造自然时所采取的观念、方式、技艺等主观因素的不同,使创造出来的社会文化传统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

拴馬柱最早始于元代,从元代开始雕琢成型的具有实用功能的拴马柱到清代具有审美艺术价值的拴马柱,前后经历了二百年。

源远流长的关中文化脉络奠定了民俗文化艺术品发展的基础,千百年来关中地区的兴衰,经历盛大的繁荣,也经历了三次衰败,正是因为这种跌宕起伏,沉淀了关中地区拴马柱民俗文化艺术品的风格。

关中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孕育出特有的关中文化,造就了关中人的发展足迹。

在观察任何一件拴马柱石雕作品时,你都会感觉它是有一个有鲜活生命力的作品,感受到它身上关中文化气息的沉淀。色泽沉重又有质感的石材,生动活泼的雕塑,精美的装饰花纹等,这些要素和特定的时代结合在拴马柱上,更加让人们体会到了生命的气息。所以拴马柱石雕艺术是在关中地区长期地理影响、文化熏陶下形成的艺术品。

二、分析栓马柱的造型艺术

要想研究拴马柱第一步就是研究拴马柱的外在造型,从造型艺术入手,结合特定的时空解读每一根拴马柱的生命内涵。拴马柱分为四个部分,柱首,柱颈,柱身和柱根。柱首重点雕刻,造型各异,形态万千。拴马柱的柱首普遍以雕塑的形式表现,雕塑作为造型语言的一种,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不拘一格的雕刻手法给人一种独特的东方魅力。

拴马柱作为民间造型艺术的一种,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也反映了民间文化特色。拴马柱的柱首大部分是采用圆雕的表现形式,有的做了镂空以供拴绑绳索。它的柱首和当时关中地区百姓的民俗风水生活宗教等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柱首雕刻的不论是千姿百态的人物,还是形态各异的动物,都给人一种饱满的生命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关中博物院展示的拴马柱中大部分是以动物为柱首,而其中以狮子为造型的形态比较丰富。这种生动灵巧的造型风格是拴马柱中以石狮为柱首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将石狮的神态和动态雕刻的淋漓精致。在形态各异的石狮中,有的蹲有的站立,有的侧头凝视有的仰天咆哮。

除了以石狮为首之外,另一种以石猴作为柱首的拴马柱也比较常见。因为“猴”通“候”,古人擅长运用通假字,寓意“辈辈封侯”,“马上封侯”之意,表达出老百姓渴望光耀门楣的美好愿望。

在拴马柱柱首造型中,也有人和动物相结合的造型,大部分为人驭狮,造型内涵也比仅为人物和动物的要更复杂。

从造型上看,人物一般都是跨骑在动物身上,也有一条腿盘坐在动物身上,而且大部分人物造型为胡人,展现出人们狩猎和驯兽的生活场景,意味着百姓对太平盛世、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物的神态也各有特色,有的冷漠凶狠,有的和蔼可亲,有的沉默,还有的喜笑颜开。

三、结语

民俗文化艺术从艺术鉴赏的专业角度来说可能较为粗糙,可是从人类审美意识的角度来讲却在闪闪发光,而且民俗文化艺术品中饱含着人们最美好最质朴的愿望和对生命最鲜活最真实的意蕴。

拴马柱作为我国民俗文化艺术的一个分支,被许多的学者被誉为“地上兵马俑”、“民间艺术的华表”。

拴马柱是由关中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孕育出来的艺术品类,而拴马柱石雕的艺术生命是由关中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关中民居给予的,在研究拴马柱的造型艺术分析时,要将拴马柱置放在特定时空中结合关中建筑,关中文化及其当时的宗教信仰等,最后还有人们的审美观念。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教改成果展示作品选
巫傩面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艺术探究
基于南北文化融合背景下的献技戏楼造型艺术探讨
纤变墨画
解读汉画像石“线”语言的生命力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