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伴奏合唱的多元化研究

2018-09-27 09:10刘文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国多元化

刘文珺

摘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的进步,国民的审美水平与艺术需求也有了显著提高,合唱越来越受到国民的欢迎,无伴奏合唱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与传统的合唱方式不同,无伴奏合唱对合唱团队的排练方式、演出形式等都有了新的要求。本文将对中国无伴奏合唱的多元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无伴奏合唱;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87-01

一、中国无伴奏合唱的发展

1.民间流传的合唱形态。多声部民歌是少数民族合唱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对不同旋律与起唱时间的调整,体现出歌曲的层次感。自上世纪30年代起,多声部首次进入大众视野,这与传统的单声部合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声部民歌主要体现在各民族婚丧嫁娶等活动当中,它代表了少数民族祖祖辈辈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地势偏远的山区,受到交通信息不畅的影响,这些民族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而多声部民歌的合唱技巧也被完整的保留下来。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的多声部民歌发现较晚,但却为我国多生音乐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与此同时,笔者也相信这种带有浓厚中国韵味的演唱形式将会在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

2.寺庙诵经的合唱形式。佛教对我国老百姓的思想与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是佛教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心。目前,我国出土的古代佛教乐谱分为“口读谱”与“演奏谱”两种,但从总体上讲,大多数寺庙仍采用单声部的诵经合唱方式。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寺庙也再度成为国民祈福消灾、寻求信仰的重要场所,寺庙诵经仍然采用单声部的形态,但同时也有搭配少量和声的现象。

二、中国无伴奏合唱的多元化变现形式

1.作品风格。衡量音乐作品的风格主要通过旋律、节奏、音色、和声以及肢体等因素。其中作曲家风格是作品风格的最直接表现。例如西欧合唱作品的旋律反复,往往带给人一种华丽、优雅的感觉。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合唱旋律简单、曲调朴素,但对演唱者的唱功要求很高。受到时代与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同作曲家所创作出的作品也拥有不同的风格。我国著名作曲家刘晓耕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他喜欢在当代曲目中突出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使其创作风格自成一派。

2.地域风格。少数民族与外界的来往较少,因此在长期半封闭式的發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这种风格在音乐上也有很好的体现。少数民族的合唱歌曲大都来自于生活与生产,例如陕北地区的《兰花花》,充分的体现了陕北民族淳朴、健康的特质。新疆地区的《嘎俄丽泰》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搭配上新疆人特有的民族舞蹈,形成了一幅活色生香的画面。

3.演唱风格。我国合唱起步晚,大多数人对于多声部都缺乏系统的认识。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民族艺术的投入上相对较少,一些人将子女送到国外去,接受西方合唱艺术的熏陶,我国民族艺术的传承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对此,我国应当加强对民族艺术的研究,加大对民族合唱的宣传力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唱艺术,使这种合唱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例如,南开大学在2014年的世界合唱大赛中,合唱经典曲目《霸王别姬》,并在其中加入了京剧元素与唱腔,获得了国外的一致好评。

4.团队构建。传统的合唱分为混声、童声与同声三种,其中每个合唱团队又细致的分为四个声部。现代合唱团借鉴了国外的优秀经验,对团队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赛级与业余组的团队分配各有不同,合唱团可以结合队员的特点以及演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此外,现代合唱团在人数上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合唱讲求气势,人数较多,且声音洪亮,随着队员声乐水平的不断提高,合唱队也渐渐从百人团发展为小型团队,队员的分工也更加灵活。

5.排练环境。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演唱者的细小问题会被无限放大,因此无伴奏的合唱对场地的要求更高,传统的合唱排练大都在会议厅或者排练厅举行,用于训练的设备主要有钢琴与手风琴。现代无伴奏合唱的硬件水平不断提升,负责人可以租用舞蹈室、音乐厅等场地,设备除了传统的钢琴,还有电声扩音设备、调音台等。

6.舞台表演。传统合唱讲求整洁统一,队员上台表演需穿相同服装、迈整齐的步伐,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现代舞台表演更将求创新性,表现手法也更加多元化,气氛轻松活跃,更具有观赏价值。除合唱外,演员还会搭配一定的肢体动作,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与听觉体验,创作出更具有感染力的舞台效果。

7.创作手法。现代多声部合唱保留了民族合唱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和声上也具有丰富性特征。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现代作曲家的创作手法更加大胆,合唱者的演唱技艺更加丰富,呈现出人声乐器化的特征。例如元音辅音的配合、不同的发声方式等,以此来衬托出不同的意境美,也能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带领观众体验不同的情感世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合唱艺术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为了促进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有关工作者应当注重对民族艺术与文化的传承,构建新的合唱体系,为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中国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