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镇“墨戏”思想的表现特点

2018-09-27 09:10张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想

张哲

摘要:“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独具个性,其绘画风格也迥异于其他画家,学术思想上最有代表性并且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他的“墨戏”思想。对吴镇的“墨戏”思想进行个例研究分析,足以窥元代文艺思想一斑。

关键词:吴镇;“墨戏”思想

中图分类号:J2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139-01

墨戏的创作者主要以文人为主,墨戏随着文人画的发展而发展,墨戏的艺术追求、审美特征也就由文人做主。“墨戏”思想渗透在吴镇的艺术创作中。1345年吴镇在作品《梅松兰竹四友图》中说道他在墨池中游戏“仅五十年”,50年前,正是吴镇15岁初学绘画时期。这说明吴镇在绘画前期就已把墨戏当做自己的创作方式,然后在大量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墨戏”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吴镇在创作时多用游戏的态度来进行

吴镇认为“墨戏”是一种为了表达创作者精神追求和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即兴创作,整个创作过程随意放松,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旧。这里的“兴趣”就是指创作者因为兴之所至无需苦心经营直接完成绘画过程的创作行为。这里的“游戏心态”其实就是指吴镇强调绘画的寄兴写意及自我表现化。

(一)吴镇以“戏”相称,以“写”代“画”

吴镇很少卖画并且从来不凭借画作结交权贵,所以不用迎合世俗和他人喜好,故而吴镇的创作都是凭借个人喜好,是他真性情的完全流露。吴镇作画时十分注重“意”的传达,这与倪瓒的“聊以自娱耳”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他常常在题跋落款中以“戏”称之。例如《洞庭渔隐图》中的题跋是“梅花道人戏墨”;《松泉图》中以“戏作题之;《渔父图轴》中也写到“梅花道人戏作”。他也常在画作题跋上言“写”代“画”,画梅说是写梅,画竹说是写竹,画兰说是写兰,为什么呢?“盖花卉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初不在形似耳。陈去非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其斯之谓欤。”

(二)作画要全身心投入——“物我两忘”

至于如何进入游戏的状态,吴镇在《墨竹图》开篇写到:“初画不自知,忽忘笔在手”,可见墨戏者只有摒弃一切世俗杂念,保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真正达到轻松、自在的心境,实现无拘无束的精神畅游,此时完成的作品才能真正传达作者心意,而这正是“物我两忘”境界的生动写照。吴镇的这种精神面貌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能体现出。

二、吴镇以草书作跋

(一)吴镇以草书作跋具有原创性质

中国画到了元代,虽然更加注重写意,但在题画时仍采用比较规整的楷体,例如倪瓒就比较喜欢用清丽挺拔的小楷,就连朱德润杨维桢曹知白辈用的行书都极为少见,而唯独吴镇喜用草书作跋,这种绘画实践是具有原创性质的。飞动的草书与山水画的沉稳似乎并不协调,但是草书最自由,最随意,最能体现个人的心境,这与吴镇主张墨戏说密不可分。以草书入画,既要求墨戏者要以书写进入游戏的状态,又要保证字体需与画面相和谐,这是十分困难的,可是吴镇运用的仍然十分娴熟,这说明吴镇的技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而且他的心境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吴镇的草书本身就是“墨戏”的体现

吴镇的《墨竹谱册》共有22页,前2页内容写的是苏轼的《题文同画偃竹记》,后面的则绘制了各种各样姿态的墨竹,并且在每一幅上,吴镇都书写了关于描绘墨竹的心得体会或者关于竹子的诗词。这本册子是吴镇元至正十年完成的,当时他有71岁,这是他留给自己儿子佛奴的作品,包含了他迄今为止对绘画墨竹的经验,是他晚年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三)吴镇将诗书画有机结合

1.吴镇认同苏轼倡导的文人画理念

在《墨竹谱》的前两页,吴镇用草书抄写了苏轼的《题文同画偃竹记》,这是一篇画论,里边充分阐释了苏轼重意重法和其所倡导的文人画核心诗书画结合的理念,吴镇把此篇置于开头,无疑表明认同苏轼文人画的观念。吴镇以草书作跋充分表明吴镇在继承宋文人画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化了其精神的内核,在诗书画结合的实践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2.吴镇对诗画关系处理创新之处

因为提倡“墨戏”,吴镇对书画关系的处理突破了前人的屏障,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吴镇之前的画家题诗的位置往往占據画面一小块,篇幅也不敢太大,没有多大突破,而吴镇画中提款的位置往往位于中间,如《松泉图轴》中的题跋和之前提到的甜《庭渔隐图》的题跋就为草书且处于居中的位置;并且吴镇打破了以画为主导的空间结构,草书会随着画面构图起伏而生变,如《墨竹谱》之六,画跋各占一半空间:《墨竹谱》之五、之十,题跋较墨竹占更多的空间;《墨竹谱》之十一、之十二,画较跋占更大的空间。这显示出吴镇对于自己草书无比的自信并且充分按照内心所需安排构图。

三、吴镇“戏”墨有度

(一)吴镇强调遵循自然法度,笔依于形,迹着于象

吴镇“戏”墨有度首先体现在他强调遵循自然法度。

吴镇虽强调要用游戏的心态创作,不要求画的多么写实逼真,但同时也强调了要师法自然。他的“墨戏”绝不是毫无节制,毫无秩序的玩弄笔墨的胡涂乱抹,而是基于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在笔的带动下,极尽变化,聚散之能事,从而创作出墨色绚烂的奇妙世界。如果忽视了对所要表现客观事物的深入观察与理解,仅仅醉心于笔墨效果,就会流于粗鄙率易,使作品变得没有内涵。

吴镇的笔是建立在笔依于形,迹着于象的基础上的。他在竹谱上有许多自己总结的画竹心得与经验,如“如墨竹位置,如画竹干节枝叶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工夫,终不成画。濡墨有浅深,下笔有轻重。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浓淡粗细,变见枯荣。仍要叶叶着枝,枝枝着节……使笔笔有生意,面面得自然,四向团栾,枝叶活动,方为成竹。”画竹如此,画山川草木也如此,都是“从心所欲,不渝准绳”正因如此吴镇的笔随形而走,而后又以墨色加以晕染,使笔墨紧扣物象形体,溶于肌理之中。即使是有笔触的形象,如叶子苔藓的剔挑点垛,山石枯枝的勾勒皴擦,吴镇为使之服从形象需求都尽量不过分外漏笔触。他的每一笔,每块墨都在求变的同时重视法度,吴镇重法度的态度在他的作品《嘉禾八景图》与《水村图》都能看到。

(二)吴镇强调遵循人生法度

吴镇也强调遵循人生法度,吴镇在他墨竹图的题跋上有这样一句:“吾老矣,惜其所学欠精,后生者当有精力之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略亲于研池游戏,终胜别用心,亦不可终焉溺于此,但能玩而不流”吴镇认为后生喜欢游戏翰墨,终胜无所用心,但不能始终沉溺此道,要把持有度方可。这是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论语·述而)之余“游于艺”的观点。孔子视“艺”为小道,“致远恐泥”,所以“游于艺”。吴镇是典型的文人心态,绘画被作为了文章翰墨之余的游戏之作,可以适当的创作,但是不能沉迷于此,通过绘画抒情寄怀,从而摆脱匠气,把墨戏之作与画工画、院体画区别开。结合吴镇这则题跋来看,可知他是在游戏和法度这两者之间追求着一种平衡,既不为囿于法度的窠臼之中,也不胡乱挥洒流于率易,而是既入于法而又出于法。因此吴镇即使在“游于艺”的过程中,也以技近乎道,惟德是尊作为前提,并一直遵守着。在抒发自己内心情感时,也并没有采用任何极端的形式,而是选择了具表现性、充满文人情趣的“墨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吴镇将“墨戏”确立为文艺创作的根本特质,强调要用游戏的态度来进行文艺创作,借以抒情寄怀及自我娱乐;大胆以草书作跋,作品追求诗书画并茂的完美结合;“戏”墨有度,十分注重绘画技法,发展了儒家“游而不戏”的创作理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性。从吴镇的“墨戏”创作观中足可窥探代文艺创作思想和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之一斑。

猜你喜欢
思想
最有思想的句子
谈数学思想在一次函数中的应用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数学思想
集合中的数学思想
有过程才会有思想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在解中考题中的应用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