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规划中极限小户型的研究与讨论

2018-09-27 09:10赵钱王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居住小区

赵钱 王丽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人口拥入城市,导致房屋资源越来越紧张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住房需求出现了变化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传统小区规划单一、封闭的种种问题也浮出水面,而极限小户型灵活多变的特点也展露无遗。本文站在“90后”的思维角度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极限小户型;居住小区;单一模式;创新结合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277-02

传统的住宅规划沿用过久就会出现形式单一、组合缺少变化等等问题,容易使人们产生“不新鲜”的感觉。在这样的背景下,使用较小的居住空间来满足人们基本生活、以达到人们心里“舒适度”的极限小户型将受到大众欢迎。

一、传统居住规划研究

(一)传统居住规划缺陷

1.小区的规模性带来的影响:传统的规划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旧城改造项目造成冲击以及对历史文化地域保护的不利。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这种“文脉”的延续形成了老城区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街巷空间。这些“文脉环是静止的历史断面而是有生命的个体,每时每刻都在演化更替。这种自然的更新属于“小规模、连续性、渐进式、分散型和局部进行”的。但是,居住小区所具有“大规模、突发性、跳跃式、集中型和整体型”的特点与之矛盾。各方面的催化最终导致旧城改造中的“文化传承”等一系列目标都化为乌有。

2.小区的封闭性:小区的封闭割裂了城市系统的完整性,给城市交通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城市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同时也是开放的大系统。传统的形同小区的规划,也都是封闭的个体。这正好与“开放的大系统,,相悖。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就是北京,它拥有众多机关、院所等大单位,它们各处一隅,可视为小区的一种特例。因为它们的存在,城市道路只能疏而不密、处处受梗。这也正是北京的道路越修越宽、立交桥越修越多,但城市交通却每况愈下的症结之所在。

3.模式单一、无趣: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之间千差万别,各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例如北京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重庆的吊脚楼……,它们是发展过程中综合协调后的产物。而如果地无南北、城无新旧,都以小区蔽之,一定单调生硬、重复无趣。并且不利于设计者的创新、城市规划的多样化城市规划中百花齐放、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新意识。

结合这三个缺点,很容易就能看到传统居住规划的弊病。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个体的封闭性、以及固定的模块化设计。原因很明显,但是若不对传统规划进行调整,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对于如何解决,会在接下来的段落里进行回答。

(二)创新居住规划的优势

1.创新居住空间的兼容性:创新居住规划就是把下文即将提到的极限户型进行实际应用。因为这种户型的特殊性(每个单位占用空间极小),不会出现传统规划类型存在的问题。创新方式不仅避免前面提到的问题,还可以进行完美解决。由于新户型的小巧和风格的多变,可以完美融入到老城区、旧街道中。不仅不会出现格格不入的现象,反而能够对旧城改造起到修饰作用。创新户型从本质上满足了“文脉”的演化特点。

2.创新居住空间的开放性:创新户型的使用丰富多变,由于它侧重个体的突出,所以每个个体“自成一派”,个体之间通过“虚连接”在广义上形成“群”,这样就不会出现传统规划中的“高墙深院现象。这种处理同“开放大系统”的精神完美契合。物理上的“开放”带来的影响就是住户心理上的开放。也会对于居住人群的身心带来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

3.创新居住的丰富多彩:正如前文提到的,创新户型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自主设计、凸显个性,所以它的创新性和个性毋庸置疑。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是富有变化的。所以,创新户型在处理这个问题方面的能力是无需怀疑的。

通过创新居住规划很容易就能解决之前出现的问题,所以这个创新方案的可行性得到了保证。在可行性得到了保证的前提下,我会进一步对创新居住空间进行讨论。通过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两个方面进行深入。

二、极限小户型研究

我国商品房政策从1998年开始贯彻并实施,房地产商对小户型住宅开发和供应需求促成了微型住宅时代的到来。据新浪网调查数据显示,倾向于购买小型住宅的人在受访者占比高达95%,这样的结果意味着年轻一代里会有很大一群人成为“蜗居族”。

(一)极限小户型出现的意义

通过以上背景我们可以看到小户型的流行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传统的小户型在60平米左右,但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出现的是10平米左右的户型,所以接下来我们讨论的是更具有前前瞻性质的问题,就是“极限小户型”。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归根到底就是对传统居住形式冲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1.时代的发展:21世纪并不是由某个国家主导的世纪,,而是世界上多个国家不同的理念相互碰撞产生火花的世纪。世界大背景尚且如此,落实到小方面也应该看到它们的影子。所以我们对传统居住形式产生了质疑从而进行讨论也是合情合理的,并且在这里进行的讨论并不是盲目的否定,而是客观的提出看法理性的进行分析。

2.环境的改变:21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从“60后”“70后”、“80后”逐渐过渡到“90后”。这个过程虽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这是一个无法阻拦的过程。所以我对传统居住形式的提问中提及到的“前瞻性”就顺势体现出来了。作为“90后”的一份子性格中的“不安分”因素促使笔者产生这样的思考也是顺理成章。

(二)极限小户型的优势

1.空间处理:相比起传统户型,极限小户型因为空间的特殊性,所以比传统的居住空间更加考验设计者的手法,也正因为手法的多变,使得极限小户型的空间的划分以及排布更加的丰富与自主。具有创新性和自主性这也正是“90后”所看重的地方。

2.施工方式:极限户型的建造方式有别于传统,首先户型的外墙面采用特殊材料预制板,用户可以自定义规格,展示属于自己的个性;其次拼装方面,因为面积的限制,所以预制板完成后一个成年人通过简单的工具就可以独立完成拼装,最多耗时三个小时左右。在设计与拼装过程中用户投身其中的独特感受是传统居住所不能给与的。

3.个性装饰:极限户型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从外墙面到内表面都是完全可以自主设计创造的。从主体结构到内部细节都是自己设计、亲自动手,这种从无到有的乐趣也是传统居住方式所不具备的特色。

从空间、施工、个性三个方面都能够提现出极限小户型独一无二的优势,这也就是先前提到它会成为一种主流趋势的主要依据。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想让它被大家认可,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程需要走。

三、传统规划与小户型的结合

传统小区整体规划因为建筑组群的关系,规划起来比较死板,从我列举出来的缺陷就能够很明显的看出来。建筑的组群限制了排布方式,导致整体造型过于无趣,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小区都是这种方式,反复出现相同的类型容易让人审美疲劳。但是用创新居住规划代替传统建筑规划可以解决之前提到的种种问题。因建筑组群单调而引起的规划死板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由于它的体量很小可供排布的方式也就更多,个体组合成组群的种类也比传统的丰富的太多。同时组群与组群的连接方式多样,由于体量轻的缘故族群之间进行堆叠也容易多。类似于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一定会让整体布局出现丰富的变化。这也就是表现出来创新规划形式上更加灵活多变,排布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同时也顺应“90后”创新、自主的思维方式,两者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结语

通过整篇资料的找寻与思考,我发现这种极限小户型与规划相结合的理论具有普及的意义,并且有一定的时代前瞻性,值得继续花费时间深入讨论。在时代不断前进的背景下,這种更为新颖的设计理念应该会逐步淘汰掉陈旧的观念,成为主流思想。不过在此之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普及,这也是接下来我们工作的方向。

猜你喜欢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更新改造规划设计
浅谈现代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
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思考与分析
大同市居住小区植物配植问题与对策研究
寒冷地区居住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浅析
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