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细鳞鲑开口饵料的集约化培育方法研究

2018-09-28 09:58齐喜荣沈红保
中国水产 2018年9期
关键词:藻类秦岭饵料

文/刘 涛 齐喜荣 沈红保 陆 斌 王 丰

为了解决秦岭细鳞鲑规模化人工繁育苗种培育的鱼苗开口问题,笔者在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试验基地开展了开口饵料的集约化高密度培育方法的研究。通过不断优化枝角类的培养环境和培育方式,每个缸体可连续供应枝角类30d~50d,可累计供应枝角类10kg~25kg,解决了秦岭细鳞鲑开口饵料的供应问题,也避免了传统粗放式的土池肥水培育枝角类可能带来的病原菌感染,也便于秦岭细鳞鲑苗种的强化培育,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

秦岭细鳞鲑属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是中国特有的冷水性鱼类,由于其分布范围狭窄、天然种群分布稀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将其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秦岭细鳞鲑规模化人工繁育的苗种培育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开口饵料是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枝角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枝角目,是鱼虫的代表种类,也是淡水水体中重要的浮游生物组成部分。枝角类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富含鱼类营养所需的重要氨基酸,而且维生素和钙质也比较丰富,是培育秦岭细鳞鲑苗种的理想开口饵料。枝角类、溞属中的大型溞、蚤状溞和隆线溞生态耐性广、繁殖力强、体型较大,适合人工高密度集约化培育。因此,选用枝角类、溞属中的大型溞、蚤状溞和隆线溞作为开口饵料进行秦岭细鳞鲑苗种培育的研究。

本试验将鲜活饵料枝角类的培育从粗放式的土池肥水培育改进成为集约化高密度的培育方式,在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试验基地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具有节省养殖空间、提高饵料密度等优点,也便于苗种的强化培育,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以供相关的养殖研究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1.培养液的制备

将CaCl233.29g、MgSO4·7H2O 44.36g、K2HPO411.41g、KNO3106.16g、NaHCO315.12g、Na2SiO3·9H2O 42.63g 以及NaCl 29.22g分别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制成7种基础母液;在1000L的水中加入7种基础母液各1000mL,用NaOH(0.1mol/L)和HCl(0.1mol/L)将pH调为7.5。即为培养藻类所需的培养液。

2.培养缸的准备

枝角类的培育在秦岭细鳞鲑繁育基地进行,设置5个直径1m、深45cm的圆形养殖缸作为枝角类培育缸,用透明塑料布覆盖,利于保温,避免摇蚊幼虫和蝇蛆的繁殖,培育缸露天放置,进排水方便。每个培育缸内放置2个~4个增氧气石,充气培育,通过压缩机或者气泵充氧,清理培养缸,先在缸中注入养殖水体,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消毒,静置2d~3d后使用。

(二)试验方法

1.选藻

培育枝角类的藻类选用的是栅藻或小球藻,藻种的接种一般选择在天气晴朗的上午。

2.接种

按照培养液与栅藻或小球藻20∶1的比例接种到培养缸中培养。

3.充气培育

在培育缸内放置增氧气石,每个培育缸中放置2个~4个,通过压缩机或者气泵充氧。

4.培育条件

培养用水取自秦岭细鳞鲑繁育基地的蓄水池,培养时温度保持在22℃~27℃的范围内,pH值控制在7~9.5之间,溶解氧控制在5mg/L~10mg/L的范围内,避免培育条件的变化引起藻类和枝角类的大面积死亡。

5.接入枝角类

在栅藻或小球藻于培养液中培育7d~10d后观察培育缸中的水体颜色,当其由浅绿色变成深绿色或者墨绿色后,接入实验室培育的枝角类,接种密度在1000ind/L~3000ind/L之间。

6.检查枝角类密度

建立枝角类培育理化指标生产记录表,在枝角类接入之后注意水温、溶氧和pH的变化。一周后,检查枝角类密度,当培育水体中的枝角类密度达到10000ind/L~20000ind/L时,可以用13号的棉质筛网捞取枝角类,同时加入适量藻液,补充枝角类食物消耗。

7.清污

在生产培育的过程中,要对枝角类的产量做统计,确定捞取枝角类的最佳时间。并每隔1d~2d通过虹吸的方法,清理缸底沉积物并补充部分新水。

枝角类卵期

枝角类幼龄期

枝角类成熟期

枝角类抱卵成龄期

枝角类成龄期

二、试验结果

(一)水质指标

表1记录了1号培育缸为期一个月(2018年5月13日~2016年6月12日)的水质指标变化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溶解氧(DO)变化范围在8.5mg/L~10.5mg/L之间,pH值在7.9~9.5之间,温度(T)在24.1℃~26.6℃之间,铵态氮浓度(NH4-N)在1.63mg/L~3.05mg/L之间,表明在培育生产期间1号培育缸的水质指标符合藻类和枝角类生长所需的环境。

表1 1号表培育缸水质指标记录表

(二)枝角类产量

表2记录了5个培育缸可连续供应的枝角类产量,从表2可以看出,每个培育缸体可连续供应枝角类33d~45d,可累计供应枝角类17.0kg~24.2kg。这种集约化高密度的培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秦岭细鳞鲑开口饵料的供应问题,也避免了传统粗放式的土池肥水培育枝角类可能带来的病原菌感染,从而大大提高了秦岭细鳞鲑鱼苗的成活率。

表2 枝角类产量统计表

三、讨论与小结

(一)控制枝角类的培育温度

在秦岭细鳞鲑开口饵料枝角类的培育过程中注意保持藻类生长所需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2℃~27℃之间,可将培育缸放到露天避风采光好的地方。注意水温变化,如遇高温天气中午要适当打开塑料纸透风降温,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藻类和枝角类的大面积死亡。

(二)控制枝角类的接种密度

在栅藻或小球藻在培养液中培育7d~10d后观察培育缸中的水体颜色,当其水体颜色由浅绿色变成深绿色或者墨绿色后,接入实验室培育的枝角类,接种的枝角类密度控制在1000ind/L~3000ind/L的范围内。

(三)控制枝角类的生长密度

在枝角类培育过程中建立枝角类的生产记录表,并注意水温、溶氧和pH的变化,一周后。检查枝角类密度,当培养缸中的枝角类密度达到10000ind/L~20000ind/L时,可以用13号的棉质筛网捞取枝角类,每天每个培养缸中可收获250g~500g枝角类,并必须及时加入适量的新藻液,补充枝角类食物消耗。

(四)清理培育缸底的沉积物

在枝角类的生产培育代谢过程中,缸底会有一定的代谢沉积物,可每隔1d~2d通过虹吸的方法,清理缸底沉积物并及时补充部分新水,每个缸体可连续供应枝角类30d~50d,可累计供应枝角类10kg~25kg。

(五)培养的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缸一次,观察藻类和枝角类的生长、活动情况、培育缸的水色与老化状况,坚持每天检测一次水温、溶氧和pH值等,以利于及时了解培育缸中的水质情况,特殊天气可适当增加检测次数,遇到不良天气及夜晚,可增开气泵充氧以改善水质。坚持每天清晨清理缸底沉积物并及时补充部分新水。

猜你喜欢
藻类秦岭饵料
暑期秦岭游
香饵
洞穿秦岭
香饵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浞河浮游藻类的调查研究与水质评价
细菌和藻类先移民火星
贾平凹:从秦岭到秦岭
吃蔬菜有个“321模式” 三两叶菜类,二两其他类,一两菌藻类
藤——致树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