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还不快快“褪”下

2018-09-28 02:33宁静
江苏卫生保健 2018年9期
关键词:黑眼圈不良习惯睡眠不足

○宁静

黑眼圈,我所不欲也,不仅让我们看起来疲倦没有精神,还拉低我们的颜值,更有可能预示着有了某些疾病。人人都不希望黑眼圈找上门,那该如何让它远离、快快“褪”下呢?

黑眼圈,为何偏爱你

黑眼圈即熊猫眼,是由于经常熬夜,情绪不稳定,眼部疲劳、衰老,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眼部皮肤红细胞供氧不足,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积累过多,形成慢性缺氧,血液较暗并形成滞流以及造成眼部色素沉着。形成黑眼圈的机制有很多,最主要的有血管型和色素型两类。

血管型黑眼圈一般表现为青黑色,这其实是眼睛周围皮下血管的颜色。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用眼、不注意眼部保健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眼周血液循环不佳、微血管供血不足以及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积累过多,形成慢性缺氧,血液较暗并形成滞留。这时从外表看来,眼周就会出现黑眼圈。

色素性黑眼圈一般表现为茶色,多是由日晒、药疹以及滥用化妆品各种原因等导致眼周皮肤的炎症、损伤和色素沉淀引起的。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防晒、皮肤清洁,并预防眼周疾病等。

先天性的眼周皮肤下垂、肌肉松弛、泪沟下陷会造成局部的阴影,形成黑眼圈的外观。如果眼周形成眼袋,会增加眼周皮肤和血管的压力,让血管更加贴近皮肤,黑眼圈也会更加明显。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周皮肤失去弹性、变薄,也会让黑眼圈更明显。

警惕疾病“画”的黑眼圈

除了上面说的常见原因外,黑眼圈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生活中还需警惕这些疾病“画”上的黑眼圈。

肝脏疾病肝病患者的面部和眼眶周围都有色素沉着,呈现出“黑眼圈”。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肝肿大者,黑眼圈往往长期存在。

肾脏疾病肾炎、肾结石等,高血压、糖尿病等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疾病,都可能会出现黑眼圈。

心脏疾病如果你有黑眼圈,且心脏部位不时有刺痛感、呼吸感到困难,不要不以为然,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心脏疾患,及早预防治疗。

气血不畅妇女黑眼圈多是痛经或月经不调所致。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痛经是由气滞血淤、寒凝血淤引起气血运行失常所致,而黑眼圈便是气血运行失常在面部的表现。此外,经血量过多、卵巢疾病或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女性,也容易出现黑眼圈。

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是上述某种疾病,别愣着,尽早去正规医院就诊。

如何赶走黑眼圈

生活中如果出现黑眼圈伴随其他症状,可能是疾病的征兆,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而由不良习惯和不良情绪引起的黑眼圈,最好的治疗方法自然就是改变坏习惯,调整作息时间等,防患于未然。

日常生活中,尤其要做好以下方面:

戒掉熬夜熬夜、睡眠不足是导致黑眼圈的头号公敌,想要远离黑眼圈,第一就需要戒掉熬夜的坏习惯,尽量在晚上11点前睡觉,睡眠时间保证每天有7~8小时。

戴太阳镜阳光中的紫外线会造成眼周皮肤的色素沉着,因此晴天出门一定要带个太阳镜,尤其是在紫外线强烈的夏季。

减少用眼长时间的用眼会造成眼疲劳,因此一定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尤其是长时间面对电脑和手机时。眨眨眼、站起眺望远方或闭眼休息会儿,这样都能够让眼得到放松,减少黑眼圈出现的可能。

有轻微的黑眼圈也不必过分的担心,一般不良习惯得到纠正后,多能缓解消失。生活中也可以用冷热毛巾交替敷敷眼周或给眼睛按按摩等方法加快血液循环,可有效缓解由熬夜和用眼过度引起的血管型黑眼圈。

猜你喜欢
黑眼圈不良习惯睡眠不足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胖嘟嘟,黑眼圈
睡眠不足
这样会睡眠不足
黑眼圈今天就要消灭你
熊猫的黑眼圈
迟到
黑眼圈 红眼珠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