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影响下汤阴五四街村特色分析与景观环境营造

2018-09-28 05:41鲍文慧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0期
关键词:风貌古村落民居

鲍文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55)

1 五四街村概况

五陵镇五四街村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境东南,东部、南部与内黄县、浚县隔卫河相望,西距安阳市主城区45km,距汤阴县城15km。卫河流经村东南,明清时期航运发达。五陵镇五四街村是汤阴县通向内黄、浚县等地的码头要津,古称“桃花渡口”。

五四街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明清传统建筑群及其独特的村庄格局,尤以晚清民居建筑为代表的杨氏大院等,见证了五四街村的发展史,是五陵镇乃至卫河流域为数不多的古建筑群落,对于研究卫河流域清代民国建筑及其运河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2 五四街村历史特色及环境分析

五四街村因水而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古运河——卫河从村落东侧流过。明清以来,就是卫河沿岸繁忙的码头渡口。卫河两岸林木茂盛,村落周围河渠纵横,水源充沛,粮食作物、林果种植养殖业较为发达。途经村南部的晋豫鲁铁路可以一窥乡村全貌。

五四街村是农耕文明时代古老的传统村落。村庄整体布局雄踞于卫河堤岸西北部,街道纵横,商业贸易兴盛,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呈现古代水旱码头的风貌和特点。全镇30%以上的民居为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规模宏大,古朴典雅。建筑以1~2层为主,村中商业街至今保存清代至民国商业店铺。卫河与古商街之间保留多座传统民居院落,建筑风貌以清代、民国为主,部分建筑融入民国时期的西式建筑风格。村中有千年古刹-隆兴寺,贞观二年修建,至距今已有1387年的历史。经多次战乱焚毁,隆兴寺的弟子为恢复历史原貌,相继建成释迦牟尼殿、大雄宝殿等,古香古色,金碧辉煌,是五陵镇的一张靓丽的历史名片。

现存五四街村古村落风貌已毁,但其古街框架保留还算完好,古街的尺度及空间感随着后人的改造及拆毁已经消失,现保存相对完好的贾家大院、隆兴寺、杨氏大院,牌坊、古街及码头基本消失。

3 五四街村景观环境营造

3.1 明确街区景观保护框架

保护框架强调对街区空间的保护,简单概括一般由“点、线、面”三部分因素构成。在五四街村中,“点”指的是古街道交通节点、寺庙,特色民居大院等强调街区空间的主要物体;“线”指的是街区中的几条主要街巷、河道水系的走向等,包括人在欣赏街区时的视线走廊;“面”指的是街区中的墙面及其建筑界面、建筑特色风貌等。

3.2 历史建筑与景观保护

五四街村中建筑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民居建筑、宗教建筑和商业建筑。其中主要以民居建筑为主,宗教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隆兴寺(如图1所示),历经多次战乱目前保存状况良好,经由其后代弟子维护修缮,香火旺盛。

图1 隆兴寺近景

图2 杨氏大院周边环境

由于当地古村落保护意识缺乏和修葺力度欠缺,大部分建筑没有得到较好地保护,五四街村内的古建筑群落受到废弃、破坏甚至泯灭,致使五四街村的传统古村落形态遭到严重损害。所以在保护过程中,必须以保留老建筑本身特色为重点,注重弘扬卫河文化。对于建筑的改造采取保存、保护、暂留、整饰、更新。

针对五四街村传统古村落中的景观和建筑,对古建筑民居周边空间如隆兴寺保护、民居大院建筑文化应从细节入手,增加绿化和景观小品,加强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在景观特色塑造上,采用合理的方法,利用传统符号当地材料,达到景观的观赏、艺术实用性的统一,丰富街区空间环境,精心设计丰富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以建立相互的空间联系,在视觉功能上有机统一,形成街区空间有秩序的景观序列。尤其注重把古村落与运河文化相互关联,增加景观互动空间和绿化面积,最后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空间以适应五陵镇特色小镇建设发展。

3.3 街道与运河景观塑造

五四街村与卫河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商业街区风貌保护的重点,在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合理组织各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注重运河滨水景观与古街区风貌统一发展,同时增加有关河道景观风貌保护的相关规定。

保护五陵镇卫河河段现有的走向和宽度,尽量保持现状或者恢复传统原有的风貌特色和空间尺度范围。保护古运河河道,针对现状遭到破坏的驳岸等设施,按照传统样式风貌及传统材料,最大限度完善修复,也可以采用现代技术及方法加以巩固。修葺古建筑院落外墙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公共设施。保护古运河河道水体环境,改善维护水体质量,清理河道垃圾,两侧建筑居民不应向河道内排放污水丢弃生活垃圾,使运河与街区环境保持一致。

3.4 交通系统现状改善

五四街村传统古村落的形成与卫河运河的演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村落内交通系统的形成也与运河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历史影响。旧有的交通格局难以满足现代古村落发展的需要。现有交通车辆以农用车,私家车及农用非机动车为主,停放杂乱无章,人车混流。在后期的古村落恢复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绿化来丰富交通空间,采取人车分流,在西北部村主出入口设置停车区域,既保护传统古村落街巷空间格局,又可以更好保护和发展其历史文化建筑环境形态。

3.5 公共环境基础设施更新

公共基础设施的更新在维护历史古街区整体风貌和发扬传统古村落文化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五四街村现有的环境由于其建造的特殊年代及其周边环境和历史文化的衰落,陈旧的设施无法满足使用者的生活需求。诸如村落内存在电线架空、管道老化、夜间缺少照明、垃圾随意放置的问题。所以,基础设施更新应融入传统街巷特色,在保护古村落历史风貌基础条件下,从公共座椅、指示牌、垃圾箱、路灯等基础小品设施进行改造美化。

4 结语

五四街村的地理优势与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运河文化与清代民国建筑文化相互交融背景下的文化内涵及研究价值。一方面从五四街村历史环境特色入手,分析古村落受到特有历史基因影响下与卫河古运河历史的发展与相互影响;另一方面,对其景观环境营造的现状和空间布局做了简要概括分析,提出关于其村落发展和环境提升的方法与理念。对今后卫河沿岸,古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风貌古村落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包裹的一切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