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目标、逻辑、模式创新为视角

2018-09-28 10:37沈冠东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体系目标专业

摘要:设计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其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是一层不变,它随着社会、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但其目标、逻辑关系、模式创新却是相对稳定的。

关键词:设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设计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其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因为设计学类专业不同于一般艺术类专业,它的应用性较强,有明确的实践对象与操作规程。在艺术与实用的天平上,它明显倾向于实用功能,在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发挥艺术的情感效用。正因为此各高等学校都强调设计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如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强调校企合作,注重实习环节以及实施项目教学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笔者在考察省内本科院校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盐城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近年来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总结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其切入视角包括:目标、内在逻辑、模式创新三个方面。

一、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似乎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不言自明的,即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这只是对于实践教学宽泛的了解,每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它的专业特性紧密相连的。设计学类专业包括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8个专业门类,它们的专业特点较为接近,所以才可以归类,一同探究它们的实践教学体系。

1.知识目标。所谓知识目标是指对本专业应具备的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常规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似乎很少把实践能力的养成纳入知识体系,实践对应的是具体操作,如室内装饰中的现场施工,陶艺中拉坯、烧窑等,即具有鲜明的“匠人”特色。“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做出的反应,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它的获取以实践为基础。人们以各种形式记录在平常生活、活动和相关研究中所得到的信息,其有效成分就是知识。”这则定义中强调了实践之于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的获取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要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势必要以实践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说明实践能力就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知识目标内容。

2.创新目标。创新是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尽管我们认为设计教学强调创新,但如何“创新”却莫衷一是。在设计学实践教学中创新目标隐含在所有实践内容中,如实践手段、技术创新,产品的功能创新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想到是实践能力,同时更要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创新。譬如同样是绘制施工图,手工绘制和计算机绘制相比较而言,计算机绘制施工图就是技术手段创新。同样是展示视觉效果VR的效果就优于于一般三维效果。“创新”目标的实施不能囿于固有知识,“规则”不仅僅是约束,同时是用来打破的。

3.情感目标。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强调情感目标,似乎“偏离”实践教学。当我们从设计学类专业特点来考察,就会发现情感目标不仅必须,而且还很重要。我们知道设计学类具有双重知识背景,即既有人文色彩,又具备工学特征。以产品设计为例,同样设计一个电话座机,就要区分居家使用、办公使用,以及不同人群使用,这些都融入了产品设计的情感因素。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将情感目标纳入到目标体系中。此外情感目标还涉及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在实践教学中设置相应的趣味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现代手工艺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首饰设计纳入实践教学环节。

二、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逻辑关系

1.内涵与外延的关系。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具有丰富的层次性。首先是实践教学中的技能层面,解决所谓动手能力。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诉求;其次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层次。技能、技法不仅仅靠目识心记,还要进行系统的总结。每个人实践技能的体悟是不同的,因为实践主体不一样;最后实践教学的创造层次。实践技能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应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境界。实践教学的外延具有一定的广延性。它首先是基于设计学类本科教育体系之内,与相关理论、技能传授浑然一体的,没有能够脱离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其次实践教学不单单指课程内部的实践操作部分,它包含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模块,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最后实践教学的广延性还体现在实践内容的广泛性。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例,实践教学包括印刷制版工艺、媒体发布、广告工程等。

2.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是由各个要素组成,整体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叠加,整体具有方向性。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其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对实践教学课程性质的评估,制定见习、实习、实训等步骤流程;梳理各实践环节与相应课程的相互联系与对接,如模型制作课程,相对应什么样的实践形式;同时还要关注到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目前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是否能够满足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完善该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在院系层面出台激励机制。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注重局部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也要重点把握依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制定实践教学方案,解决具体实践能力。

3.主次关系。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不是均等对待的,有鲜明的主次之分。同样以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它的实践能力体系包括制图、模型制作、现场管理、材料评估、经营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构成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能力体系。这里有明确的能力培养的顺序,制图能力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能力,包括手绘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在制图能力基础上逐步提升其他能力。主次关系不仅体现在实践能力层面,还体现各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与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存在主次关系,这些可以明确在课时与学分的区分上。

4.具体与一般的关系。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是一般的,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践教学是培养设计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的空间差异性以及目标多元性决定了其教学形态的多样性,存在着由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构成的逻辑体系”多样性、差异性构成了实践教学的具体特质,任何具体不能脱离一般。

三、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创新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一个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观测点与评价标准。就目前而言设计学类专业教学还没有摆脱理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新时期需要新人才,设计学类专业亦是如此,唯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合乎时代需求的应用型设计专业人才。结合盐城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的实践教学,我们认为实践教学的模式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问题-体验-反思”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从问题出发,考量设计学类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实践能力。譬如地方文创产品设计,哪些要素需从实践中获取。产品的目标人群、产品的功能诉求、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等,都构成创新设计的问题域。围绕这些问题通过调研、设计、制作、反馈等步骤完成初步设计。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用户体验与学生的设计体验,这两者需要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体验”也可分为一般体验与深度体验。一般体验是直接的感性体验,如在设计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深度体验是深层次的理性体验,注重对设计实践各环节的理性思考。譬如设计过程如何提高产品的功能。“反思”主要针对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在该创新模式下有什么亟待提高的内容。问题设置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材料是否体现绿色设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是否有效提高操作能力等。这些都需要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在完成阶段教学之后进行反思,并形成教学材料,开展适当形式的研讨,以便将来取得更佳的实践教学效果。

“问题-体验-反思”实践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切入点,体验为基本内容,反思为结论的实践教学模式,它主要适合高年级学生以及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

2.“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实践教学模式

“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展开的,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是递进式的线性逻辑关系。课程实践是目前高校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比如笔者所在的盐城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在编写授课计划时,硬性规定了但凡涉及到实践环节的课程必须有不低于总课时量50%的实践教学。其余50%课时为理论讲授、作品点评等。课程实践教学突破了传统理论为导向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身份也不断发生转化,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实践过程中的协作者。课程实践的实施不仅仅局限于校内实验中心或实训室,也可以拓展到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专业实践”可以包括校内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与校外的“专业实习”。目前许多高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规定了作为课程而存在的“实践课时”,主要围绕本专业的核心实践能力展开。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广告设计综合实践”、“导视设计实践”等。“专业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既定内容,是大学实践教学最普遍的形式。是设计类专业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的必要环节,笔者不作详述。“社会实践”是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高级形式。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本专业社会角色与时空场景,它不同于“专业实习”,带有一定的社会调研色彩,通常安排在寒暑假,每个学生要提交社会实践的调研报告。

“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这三者之间尽管是线性递进关系,却也是环环相扣的。该实践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它是融合一体的,贯穿于全部的实践教学过程。

3.“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模式

“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是以能力为导向的實践教学模式。在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明晰各实践内容致力于培养何种实践能力,避免了目标不够清晰所造成的实践效果不佳的状况。这四种能力也是一种递进关系,是实践能力的进阶。各阶段有各阶段的目标与措施。譬如环境设计专业的基本技能有造型技能、色彩表达技能、空间塑造技能等,根据这些技能需求安排相对应的实践课程,如设计造型、设计色彩、空间表达等相关课程。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工程能力”,看似与设计类专业不相关联。实际上设计任务在具体实施中,有相当的工程色彩。包括市场调研、方案确定、设计制作、工程预算、评价验收等环节。这方面的能力是设计学类专业重要的实践能力。

设计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是一层不变,它随着社会、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但其目标、逻辑关系却是相对稳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或许正是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魅力所在,因为创新是设计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韩珂著. 知识管理的核心理论体系及方法探究[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15.05.

[2]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作者简介:沈冠东,男,(1974.03-),江苏盐城人,博士,盐城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法: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体系目标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