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师团队式学生培养模式探究

2018-09-28 10:37赵战民马艳玲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本科生解决方法实践

赵战民 马艳玲

摘要:研究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情况,并根据其具体情况,结合本科导师制的发展,提出导师团队式的指导方法,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更加合适的细节,发现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根据问题的特点研究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导师团队式学习方式不断发展起来。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团队式;实践;问题;解决方法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的更新,新工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阵大规模扩招及学校升格已经告一段落,作为普通院校来讲,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则是当前的一个主要任务。随着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当代大学生的三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浮躁和急于求成在大学生中不断蔓延,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是我们应该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

1、当前学生基本状态

作为一个普通高校的老师,从事信息工程类教育十几年,看到了学生们的一些发展和变化。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大学生入学时的知识水平以及见识已经远远的比十几年前扩展了很多,当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学生中各种不好的风气也快速传播开来。学生入学开始,就自然进入一个放松的状态,而且是越放越松,从公共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就这样慢慢的荒废了整个学业,甚至无法毕业,最终形成了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也招不到可用人才的双方尴尬局面,而现在社会的现实情况恰恰的是,信息工程类专业的社会需求量还是很大。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学生之间的传帮带更加重要。多数学校开展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但不少学校都因无果而终,下面根据我们近几年的研究来进行一下分析。

2、导师制的利與弊

在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已经推行了多年,很多院校也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尝试,推行的结果也是有好有坏,不尽相同,好的院校还在持续,效果不好的则不了了之,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导师制的利与弊。

导师制的初衷是好的,导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和差异性的指导及管理,让不同的学生有不用的发展方向,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成长速度,为培养优秀大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辅导员不能照顾到的地方,导师也能在思想及生活上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导师制的推行过程中还是遇到很多问题的,具体如下:

(一)师生比过低,导致学生和老师积极性都不高,导师在管理学生中无法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学生同样也没有归属感,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制慢慢就成了一个形式上存在,但空无内涵的空壳,最后走向消亡。

(二)导师的部分指导工作会与辅导员重叠,但由于工作经验、所在立场不同等因素,对学生的指导也会出现与辅导员思路的不同,导致学生在选择判断上出现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对指导学生非常不利。

(三)如果导师对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思想上的指导,而没有一个有目标的团队,时间一长,由于导师日常工作也比较多,不能长时间或频繁的指导学生,学生也就渐渐的疏远了导师,这也大大削弱导师的作用。

(四)制度是导师制中最大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制度,再好的形式都难以维持,而高校间的各种差异使得难有标准制度可行,而对制度保障的各个因素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导师制的未来不可预期。

3、导师团队式

导师制发展到今天,虽然问题多多,但很多高校仍在不断探索,一大批老师也在为此默默付出。在我校这几年的发展中,针对一些问题,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有了一些小的收获,最主要的一点是创建师生一体的团队。

团队是一个群体,是有着明确目标的一个组织。以导师为核心的学生团队,首先一点是学生人数不能太多,总数最好控制在20人左右,但这20人不能是一个年级的,要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参加,每个年级最好控制在6人以内,团队有良好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这样的团队建设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导师在此过程中要在人员选取、任务制定、学生培养中付出更多精力,达到稳定团队的建设时间一般二到三年。有个稳定团队后,导师要逐步培养高年级学生或高水平学生在团队中的领导和带头能力,让其逐步能够胜任团队管理、新加入人员培养等工作,逐步减轻导师在团队中的工作量,并逐渐达到一种导师和学生的平衡,使团队良性发展下去。

其次一点,导师在建立团队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及时间表,这种任务可以是导师的某个项目,更好的是学生的某一项赛事,如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赛等等,当然,也可以是开发一款简单的小产品。初期的团队建设建议以某项竞赛为依托,目标和时间都清晰固定,容易实现。

4、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不同于专业班主任,更不同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它是一种更加自由、灵活的组织方式,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就我校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

团队建设初期,找不到合适的目标,致使大家在热情高涨之后没有延续的动力,使团队无法继续发展。此时最好的方法是瞄准竞赛,当前各个级别的竞赛较前些年多了不少,可以选择合适的竞赛为目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利用大赛的明确目标及固定时间节点,让团队能够紧张而有序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发展壮大起来。

参加竞赛,有了目标,接下来遇到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这是团队建设最主要的问题。我们可以多方面解决,可以学校申请,可以某个教研项目支出,同样也可以通过一些小的设计或社会上的小任务来换取,总之,只要坚持,问题肯定能解决。

导师如何指导学生,如果一位老师时间上不充足,我们可以采取教师联合的形式,两到三个老师共同指导一个团队,只要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加上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带,同样也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当所有建设问题都解决的时候,最敏感的一个问题是:老师和学生需要被认可。学生参加竞赛,如果获奖,则是最大的被认可,而指导老师则更倾向于学校的认可,主要体现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中是否有用,是否有经济上的补偿等。我认为,想做事,不要老想事,既然要做,首先就不好考虑事情以外的东西,“只顾攀登莫问高”,当我们有了高度,自然就被别人看见了。

结论

通过几年的实践来看,本科导师团队式指导方式能够适应当前普通高校学生的学情,能够带动一批有理想、有目标的同学,让大家在实践中提高,在交流中成长,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不但知识上丰富了自己,团队意识也大大增强,从而自然的成为了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当然,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能够不断学习,保持思维清晰,走在科技的前沿。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从专业到学院,在到学校,肯定会有一个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婷婷等.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析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8.4

[2]孙美洁等.我国高校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难点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8.3

基金项目:河北地质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课外兴趣引导式电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J14。

作者简介:

赵战民,(1979.11-),男,汉,河北保定人,河北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硕士,讲师,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传感器数据采集,智能控制。

马艳玲,(1980年5月-),女,河北藁城,硕士,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现就职于河北地质大学,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

猜你喜欢
本科生解决方法实践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