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转喻研究

2018-09-28 10:37麻金平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词汇教学

摘要:人类思维的本质具有转喻性,转喻是概念组织、事物特性与事件表达的主要认知机制之一。本文以认知转喻的运行基础和原则为研究起点,从一词多义、名动互转、形容词转动词等角度例示认知转喻对英语词义理解与词类转化的解释力,旨在培养高中英语教师积极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的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理解、巩固与记忆英语词汇的效力。

关键词:概念转喻;词汇教学;心理可及性

1.引言

语言是人类经验世界表征的载体,作为认知表义的象征性符号,词汇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词汇概念组织的基本认知方式,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一直是应用语言学领域探讨的热点。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特征和说明概念等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拟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为理论基点,阐发高中英语中一词多义读解与词类转化中转喻机制的使用与体现,期许为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一些实质性教学启示。

2.概念转喻

自Lakoff和Johnson(1980)开创性地把隐喻提升到人类概念组织的认知层面,转喻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也相应地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的关注,甚有学者认为人类概念思维中转喻比隐喻更重要,它是人们日常表达所依仗的更为基本的认知方式。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转喻是表达主体同一认知域内概念实体A转指实体B的一种概念组织方式,即概念化者用一种实体替代另一种实体的功能指代(Lakoff & Turner 1989:103)。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遵循邻近性、凸显性和可极性三方面的原则:邻近性是转喻发生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转喻区别于隐喻的基本特征,只有处于同一概念框架(即相互邻近)的两个实体才有发生转喻互指的可能;邻近性具有类典型的特点,正是由于类典型框架和邻近性的作用,许多转喻才得以实现。K?vecses & Radden(1998)从理想化认知模型角度解释转喻,指出转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喻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目标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如餐馆里服务生常给柜台前说“7号桌买单”这一句就涉及概念转喻。在“餐馆”这一理想化认知域或就餐事件框架中,转喻喻体“7号桌”能为转喻目标“就餐的顾客”提供认知上的心理可及度。客观世界中,一个物体结果、事件过程、事物本省有许多维度、特征或属性,而人们在观察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可能平均分配,而是把观察或描述对象最吸引注意力的部分作为转喻喻体的起点,即具有转指地位的概念实体的凸显度明显要高。如“大会上的许多新面孔都不认识”中的“面孔”是人体器官中最凸显的部位,用以指代会议上说话者不认识的参会者。此外,转喻的发生还有赖于交际者之间的心理可及性。可及性是指从大脑记忆中提取某一概念或语言实体的便捷度,它通常是发话人在言语时标示不同实体的指称语,也是听者解读话语内容或寻求关联交际的指引词。譬如“Shakespeare is on the bottom shelf, and it is most difficult one to follow of all the books”一句中的“Shakespeare”与 “books”的语境提示与互明让听者把作者与其作品联系起来,从而不难推导出前者实际上是指“莎士比亚作品”。

3.词汇扩展的转喻分析

3.1转喻与词义理解

英语是一种形态发达的语言,其词汇数量较为丰富。许多英语词汇扩展或引申得益于概念转喻的促成。其中,多义词的形成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如“hand”各义项的扩展反映出英语母语者认知转喻的在不同事件框架下的具体运作。

1)With the expansion of business, our company needs more hands this year.

2)The Greens are always willing to lend a hand.

3)She is a green hand, but she does everything with high responsibility.

4)Ladies and gentlemen, lets give a big hand to our special guest tonight.

作为人类概念系统的一种认知方式,转喻是人类日常语言表达中词义扩展与规约化使用的主要认知机制之一,这种扩展是某一原义词基于客观体验、物理属性、特征、功能等进一步发散延展的结果,如上述例子中“hand”在不同认知事件中实际指称的实体截然不同,其表义扩大主要借助于转喻机制实现。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hand”本义指位于手臂末端的人体部位,包括手指和拇指(the part of the body at the end of the arm, including the fingers and thumbs)。而在例1)中即“人手”,通过“部分-整体”的概念邻近原则,概念化者用身体部位“手”转指“运用手从事工作的具体人”; lend a hand中的“hand”是帮忙行为动作所依仗的工具“手”转指“事件完成的结果”;与例1)一样,3)中的熟语“a green hand ”同样是转喻机制的规约化使用,即以事件动作者实施动作的具体方式转指导其领有者。类似地,例4)中的“hand”习惯地理解成“掌声或欢迎”,其概念化亦是动作实现方式转指行为结果的转喻过程。

3.2转喻与英語词类转化

转化(conversion)为英语词汇范畴扩展的主要构词渠道之一,转化即指特定词汇形态在未发生改变情况下从一种词类转变成另一种词类的变换过程,从而获得了新的释义。赵艳芳(2001:145-146)指出,概念转喻是词类转化的主要认知方式。英语词汇范畴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转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概念转喻机制。认知上属于事物概念、事件框架要素、事物特征或特性之间相互转指。

3.2.1 动词转名词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事件除了施事、受事两大主要概念要素外,工具、方式、结果等也属于事件系列的主要成分,它们都属于同一认知域中具有邻近的实体,概念现实化中为交际双方的转喻运作提供了心理的可及性。如:

5)We had better finish the talk right now.

6)This shop sells ice-cream and soft drink.

7)During the ceremony, his brother won the best actor award.

作为同一事件框架,以上例子中动词转化成名词的机制明显是概念转喻,如例5)、6)中“talk”与“drink”均属于同一事件框架下行为动作转指其对象,即受事转指动作。而7)中动词“award”(授予奖项、颁奖)作为名词“奖项”读解是行为动作转指行为结果的概念转喻思维所促使。

3.2.2 名词转动词

名动互转是英语词汇转化的常见措辞表现,与上一节相对的是英语中很多名词在表达者转喻思维模式下也可发生动词化的可能。如:

8)The carpenter hammered the nail into the wall.

9)The football player headed the ball into the goal.

10)My younger brother and I spent the whole morning piling those bricks.

在名动转化构词中,事件框架中的参与者实体为事件发生过程提供心理基础。具体地说,事件框架中突显成分为表达者关注的焦点,如在上例8)、9)中的名词动化过程中,动作完成的工具“hammer” 、方式“head”转指动作本身是该事件发生最引人注意的实体。而10)中“piling”的转化亦属于“行为结果”转指“行为过程本身。

3.2.3 形容词转动词

英语词类转化还体现在形容词和动词互转方面,表述动作结果状态的英语形容词是事件过程的主要概念要素。如:

11)As a musician, she has spent years perfecting her technique.

12)His presence had a calming influence.

13)Due to the rainy day, we have to slow down the car on the high way.

上述表达中事件主体的性状结果“perfect, calm, slow”转指主体行为过程是转喻驱使与惯常化表述的结果。鉴于此,这些词形容词可相应地理解为“完善、使得……镇静”和“是……减速”。

3.2.4 形容词转名词

在某一事件框架中,由主体突显性特征与事件相关主体互转是很多形容词用作名词的概念基础。如:

14)Mary is one of our regulars, she comes in for a drink every Thursday night.

15) We dont belong to the rich, but we dont belong to the poor either.

16)There are a lot of blacks in our class.

上述“perfect, poor, black”本指相关主体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突显性特征,可读解为“完美、贫穷、黑色”,而在例14)-16)中语境因素的组合编码表达可以理解为“使…..更完美、穷人和黑人”,这是相关概念特征转指事件主体本身的转喻思维体现。

4.教学启示

转喻是人类概念组织与表达的认知机制之一,它一方面可以丰富日常词汇表达的意义,有助于表达者概念意义的引申扩展;另一方面转喻为词类延展提供心理基础,为交际双方宏观层概念要素的高效运行及其表达的节俭性提供可能。在日常词汇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围绕概念转喻的运行原则,从如下几方面把认知转喻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阐明词义、词类范畴与语法结构的认知基础。按照认知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的三维理念,人们首先对客观事件接触与体验,经过认知加工形成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符号化便产生语言,而语言形式的意义根植于概念组织的过程,即概念化。传统教学注重于词汇与语法结构的成分分析,完全割裂了人类认知机制在意义形成中作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词句的结构主义分析路向,遵循词义、词类与相关语法结构的认知规律,从理念上贯彻意义即是概念化的教学思路。

其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转喻思维。根据蔡晖(2006:41)的论述,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是对外界信息进行积极加工的过程, 事物间邻近性特征反映在大脑中, 经过人类的主动信息加工, 相关联的事物能够彼此取代, 演化为人类以此代彼的转喻思维能力。鉴于此,习惯性从转喻思维的邻近性原则出发,注重于事物构成、特性语事件过程要素的概念分析,在字符激活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转喻思维的学习能力与习惯,譬如在教授“Hardy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understand”教学时,我们应该从转喻的角度阐释此句的转喻性在于说话者利用同一理想认知模型中的“作品”转指“作者”的规约化视为进行表述。

最后,注重于语言认知理据的教学,实时讲授认知语学言理论对教学的启示价值。理据是事物存在的动因,语言的存在有其自身的认知基础,这主要归因于人类客观体验后形成的认知经验或结构方面的抽绎与概括。Lakoff(1987)曾强调,有理据的东西比无理据的东西更加容易记住。因此,从认知概念模型角度讲授英语词汇的理解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所学词汇、短语或语句的理解与记忆。

5.结语

综上,人类思维的本质具有转喻性,作为语言表达重要的识解机制之一,转喻为人们同一理想认知模型中概念组织,表达与阐释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高中阶段是学生基础英语词汇学习较为丰富与繁杂的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倡导语言理论服务于教学实践的思路,将同一事物不同概念组分、特性与事件过程或框架要素的分析讲解模式贯穿于词教学中,实践方面把转喻思维的原则运用于其理解与意义阐释中,充分展示概念转喻运用于实践教学的心理现实性,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与动机,有力提升他们对词句理解、强化与记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K?vecses,Z. & G.Radden. Metonymy:developing a 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 Cognitive Linguistics.1998

(1):37-77.

[2]Lakoff,G. & Mark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3]蔡暉.转喻思维产生动因的多元思考[J].外语学刊,2006(6):41-45.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麻金平,女(1973.8-),苗族,贵州松桃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与文化。

猜你喜欢
词汇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新课程研究的高中英语课程词汇教学模式应用
基于感知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