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长健全人格修养的探讨

2018-09-28 10:37黄燕梅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熏陶感染爱心

黄燕梅

摘要:在新时代下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面临很多难题,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用具体可感的体验,用亲切感人“爱”,用班级文化来感染熏陶学生,学生在民主、爱心、文化上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来打造班级文明新常态,学生更容易内化为文明守纪的好习惯,不断滋长健全的人格的修养。

关键词:班级管理;熏陶;感染;爱心;文化

狂犬疫苗事件还在发酵,三聚氰氨造就的大头婴儿犹在眼前,地沟油上餐桌尚未在记忆中抹去,聪明人制造出来的产品在却危害人民,人民欠缺的不是聪明才智,而是对道德底线的坚守。以前备受青睐的中国食品无人问津,在韩国食品展中与台湾、日本、美国的食品滩档形成鲜明对比,《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的修养。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我们尝试用具体可感的体验式活动,用亲切感人“爱”,用班级文化来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更易接受,更易内化的方式,德育效果更加明显。

一、体验活动过程,可让教育更深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对“一言堂”、“家长制”的传统管理方式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抵触情绪。“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只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沉闷乏味,让学生“敬而远之”。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以人为本,顺势而为,主动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切实转变管理观念,做到“心中有人”, 心中有爱” ,让学生从“幕后”走到“台前”,自己“当家作主”。如:班级机构集体选举,班级制度集体制定,班级计划集体研究,班级活动集体策划,班级大事集体决策,班会学生唱主角。形成民主、开放、包容、和谐的班级生态,班主任指导班干部带动学生开好思想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中体验教育的整个过程,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的目的。

二、强化爱心感染,可让学生更文明

爱是什么呢?有位作家曾说过:爱心是一种自我经营的过程,要经营就要有体验。所以,生活离不开加减乘除的,爱是教育的灵魂,班主任,无疑是教学生涯中最幸福的爱心体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反之亦是如此,一个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可以千差万别,但爱却是永恒的主题。班主任用爱温暖学生、激励学生、成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洒满爱的班级里享受爱的喜悦,体验爱的幸福,感受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做到“以爱育人”,让爱的阳光洒满校园,照亮社会。

班主任要有爱的情感、有爱的行为、有爱的能力、有爱的艺术。有爱的情感就是要求班主任要胸中有爱、心中有情,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自觉融入到学生中间;有爱的行为就是要求班主任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状况,关注学生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洞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对一些问题学生和特殊家庭学生给予关心和照顾;有爱的能力则需要班主任不断学习、强化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有爱的艺术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班主任要有献身教育的使命担当,有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要把学习、实践、反思、创新贯穿爱的教育全过程,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三、实施文化熏陶,可让学生更高尚

“有墨而无识囿于一隅,有识而无学则失之浅窄”。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深远、融入血脉的教育力量,具有唤醒潜能、塑造灵魂、蓬勃生命的重要作用。创建教育现代代先进区提倡文化作为学校班级管理的重要抓手,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用心落实,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健康成长。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是行为的导向,班级全体成员精神行为的风向标,它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要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日常生活的价值追求中应有所体现。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设计班级愿景、班风班训、班级精神、班规班纪、班级制度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班级全体成员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张贴悬挂于教室内,要求全体成员认真学习,量化评比,表扬奖励。让学生深刻领会其内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全班学生的心灵就会逐步得到净化,行为就会逐步规范,班级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强,班级管理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二)培殖行为文化

行为是思想的外化,是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的综合体现。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判断这个学生道德修养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為习惯是德育的重要任务。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对于班规校纪的坚守,行为生活的节制、勤奋学习的习惯,讲究卫生的饮食习惯,朴素整洁、健康干净的习惯,活泼阳光、风雨无阻的锻炼习惯等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和依据,运用各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约束和规范,着力抓细节、抓长效、抓常态、抓反复,综合运用示范引导、表彰激励、批评惩戒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树立文明守纪的班级文化形象。

(三)打造活动文化

教育靠体验,体验靠活动。道德修养在活动中滋长,情感在活动中升华,能力在活动中形成。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必须要开展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诸如主题班会、演讲会、运动会、辩论会、艺术节或象棋比赛、书法比赛、手工评比等,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还要主动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如班级文化策划、劳动卫生评比等,活动要注重参与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全员参加,尽量做到天天有奖惩、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评比。要特别注重活动的系统设计和科学组织,做好积累总结,推进活动课程化、多元化、特色化。学生在活动中感染熏陶,德育尽在不言中。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学生在优良的班级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中成长,在学生活动中体验感染熏陶,不断学习,认识,内化,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步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滋长健全人格修养。独具匠心班主任用大爱,运用德育的精华艺术,付出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学生一生铭记,社会有更多坚守道德底线的人,为建设文明社会尽一份责任。

猜你喜欢
熏陶感染爱心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爱心树(下)
爱心
花糕,我爱摆弄
重视隐性德育关注心灵成长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