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孩子爱上学习

2018-09-28 10:37孟庆勇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习惯作业孩子

孟庆勇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是对客体的现有认识去建构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阻力,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按照教师或家长预期的那样发展,往往孩子的主动学习却变成了被动学习,被动学习往往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教孩子爱上学习,促进教学改革,成为了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但是更要关注如何让孩子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让孩子们真正爱上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对学习的积极行为来自于自身对学习内容的主观认可与喜爱。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兴趣、让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只有激起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想学、乐学,学习动力才会增强,伴随着学习成绩才会有所提高,这样才会朝着教师或家长预期的方向发展。

那如何教孩子爱上学习,我通过对新课改的研究以及多年的教学探索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培养、增强、激发孩子自信心

在众多影响学习的因素中,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具备自信心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喜爱学习。反之缺乏信心的孩子常感到自己与其他孩子有明显的差距,学习主动性差,长此下去,有些孩子就会慢慢地悲观失望,有的孩子甚至自暴自弃。教师要尽量创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充满爱心的学习空间和氛围。教师的微笑、亲切的语言、与学生平等的相处,不仅能使孩子感到安全感,产生信任,也使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实践锻炼,大胆放手,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机会帮助鼓励他们去尝试参与各种活动,掌握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当一个引导者,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一个有心人,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及个性发展,并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因材施教。如有些孩子积极向上,乐于学习,勇于面对困难;有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经不起考验,面对挫折产生恐惧心理;有些孩子主观能动性差,学习不能持之以恒。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孩子们的情况不断适时地提出恰当的要求和希望,使情况不同的孩子都学有所成。对于一些基础不好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加强其基础教育,对于一些简单问题的交流,让他们多发言,从而体会到掌握所学知识后的成就感,对学习充满热情,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重视师生情感的建立

正所谓爱屋及乌,教师与学科是一体的。孩子对学科的喜好与老师的喜好有着直接的联系,孩子喜爱老师,自然会喜爱上他所任教的学科。相反,如果不喜爱,那么他们也很难会对老师的任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要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只有真心地热爱孩子,真心地关心孩子,将爱的阳光洒向学生,让孩子们能够在爱的阳光沐浴下快乐地成长,这样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用真心换来孩子的爱。其次是靠知识吸引来让孩子爱上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贯彻,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更加深入和全面,要求教师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传到授业解惑,更要提升教师魅力,用渊博的知识来吸引孩子,建立教师的师者地位。赢得孩子们的尊重,孩子们会自觉地以教师为榜样努力学习成为一位博学者。几乎所有的学生毫不例外的喜欢和敬佩知识丰富、能力强、有爱心的学生,无不被他们渊博的知识与深入浅出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一个老师的课堂上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素质,亲和力强,说理清晰透彻,抒情真切感人,知识渊博,讲课谈生风趣,幽默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给学生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的东西。则学生尊敬和敬佩。如果自己没有才能,怎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才能,怎能树立教师的威信,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对他所说的话。必然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抗议。有威信的教师,学生就会心悦诚服第接受他的教诲和指导。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道理去说服学生,教师应不断地充电,知识和知识结构进行更新,以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的,为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使自身具备学生崇拜的条件,以自己杰出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感染学生,以自己高超的语言能力感化学生,以自己的成熟、优秀的心理素质征服学生,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然后教师要用活力来感染学生,孩子们活泼好动,情感与心理非常丰富,我们要将自身打造成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师者,要朝气蓬勃,这样才能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中,与他们打成一片,亦师亦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喜爱上自己教授的学科。

三、让学习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学习包括直接和间接地学习,有书本的知识,也有生活中的知识。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家长对他说话,他就学会了汉语。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熏陶,他便渐渐学习了更加丰富的词汇。所以增长了讲故事的本领,叙述事情的本领。 求知是人的天性,但养成习惯才可能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常常看到很多父母自己没有学习的习惯,也不关注孩子是否有学习的习惯,而只关注作业或成绩。比如,如果孩子有作业,父母能一直陪孩子做到深夜;而没作业的时候,则完全放任。特别是寒暑假,前一个月不闻不问,临开学一周又开始天天看着孩子写作业。当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时,孩子是不会真正爱上学习的。学习,原本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有没有作业、成绩好坏无关。比如,引导孩子养成习惯,每天晚上7点到9点就是学习时间,有作业写作业,没作业复习、预习、看课外书等。

四、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家长科学地引导孩子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使老师教与学的效果相得益彰,而且能使孩子终身受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我们的孩子还处在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因而引导和修正孩子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显重要。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的家长经常会有一些困惑和遗憾,为什么家长教育孩子有许多无奈?我总结为以下几点,因为不懂所以无方;因为不才所以无力;因为不思所以无路;因为不学所以无能;因为不行所以无果;因为无果所以无奈。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才可能讓孩子的学习潜力得以最大化地发挥。每个孩子的天赋秉性、气质类型都是不同的。就学习而言,有些孩子习惯听老师讲,所以上课特别认真;有些孩子适合做题,要做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有些孩子适合场景性记忆;有些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好,有些孩子则逻辑思维能力强,父母不能总拿“别的孩子如何”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才是硬道理。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就是父母要明白孩子自身的气质特点,这与孩子的学习问题息息相关,比如同样是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是因为活泼外向,做事缺乏耐心,粗心马虎所致,有些孩子则是因为内向敏感,容易被外在的环境变化和别人的评价所影响。父母只有在了解孩子个性的基础上,才能找到适应孩子的教育方法。比如对于做事粗心的孩子需要养成踏实谨慎认真检查的习惯,而对于内心敏感的孩子,则需要培养其自信心和安全感,让其能够专注做自己的事情,避免被外界干扰。其次,父母们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比如小学三四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与一二年级就开始有所不同,孩子到了小学三四年级,逻辑思维开始发展,正在完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转变,他们所学的知识开始变得抽象,内心对所学习知识的感受也开始变得模糊。父母这时就需要关注孩子的变化,并给予一些指导,比如引导孩子在学习较为抽象的知识时,结合现实生活中例子进行运用,便于他加深理解。事实上,无论是了解孩子,还是尊重孩子,根本上都是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寻找到孩子适合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父母避免对孩子的主观判断,更要避免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强迫或规定孩子走不适合他们的道路。

总之,教孩子爱上学习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要正确掌握方式方法,不断探索研究,让孩子真正地爱上学习,使学习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习惯作业孩子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作业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