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课《红河谷》中的美学体验

2018-09-28 10:37项敏娟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格桑雪儿琼斯

项敏娟

摘要:电影《红河谷》成为电影经典,不仅因为其中巧妙的构思,还因为其精良的制作,而其中音乐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借助此电影中的杰出音乐,来讨论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从“感官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红河谷》音乐赏析美学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效率。电影《红河谷》因其艺术成就而在电影历史上占有经典的地位,而其中的音乐由于其在影片中的重大推动作用,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将以其中的音乐作为教学材料,介绍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

一、展示《红河谷》优美音乐画面,调动学生感官欣赏

处在“感官欣赏”层次的听赏者只停留在生理感官感受音乐的“形式美”阶段。他们判断音乐美的标准是:音乐是否“悦耳”,是否“好听”。他们追求的目标往往是倾听音乐时所引起的“快”感。

《红河谷》可以说是一部带给观众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力的经典大作,可与好莱坞影片媲美,它新奇、壮观,有着史诗般的美丽,整个影片色、香、味俱全,令人赏心悦目。本片导演冯小宁用油画般浓厚,雄壮的镜头,展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无比神奇“谜"一样的西藏高原的风光,以及那里的古朴的民俗风情,还有那场惊心动魄的民族战争,让观众有了十分充足的感官体验。但本文主要是从音乐这个角度来进行剖析。

作曲家使用了交响乐队的编制,并且还加入了电子合成器。在录音方式上采用了多轨分录来完成整部影片音乐的制作。影片的音乐格调高雅,充满民族风格。不但与影片的画面配合贴切,单独聆听也具有相当的欣赏性。为此影片的音乐获得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如影片最初有姑娘被黄河的浪涛冲到雅鲁藏布江边,被藏族青年格桑和老阿妈救起,老阿妈为姑娘起了藏族的名字雪儿达娃。这段音乐是影片的主题音乐,作曲家为这段音乐定的标题为“雪儿达娃”。音乐通过转调处理后突然出现了优美而圣洁的女声合唱,音画融为一体,如同一幅壮美的油画。

二、出示《红河谷》时代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感情欣赏

处在“感情欣赏”层次的听赏者发展到在感情上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的阶段,他们判断音乐美的标准是:音乐是否“感人”,是否“动听”,他们追求的目标往往是倾听音乐时所激起的“情”感。

先介绍一下影片当时的时代背景知识:彼时英帝国通过两次侵藏战争,攫取了种种在藏特权,民族利益受到很大的威胁,民族矛盾也由此上升。影片展现了两个英国探险家琼斯和罗克曼,他俩在进入西藏后蛮不讲理,朝着雪山开枪。枪声的震动引起了雪崩,他们被雪崩淹没,幸亏格桑与雪儿将其救起。可由于他们违反规矩即将被处死。此处音乐是一段很强的祭奠音乐,法号声,唢呐声以及法器的敲击声混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原始的美。就在两个英国人将被处死的千钧一发之际,朝廷的释放命令送到了。随即格桑用“乌朵”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救出。这段音乐从定音鼓沉重的敲击声和弦乐器的密集和声的长音开始,营造了极为紧张的气氛。随后弦乐器拉出了一大段用颤弓演奏的音型,把气氛推向高潮。铜乐器在高声部吹出刺耳的长音,类似歇斯底里的狂叫声,这是英国人将被处死前绝望心情的写照。当格桑用“乌朵”把他们救下后音乐突然停止,画面转到罗克曼走的场景,这时优美的双簧管奏出了主题音乐“雪儿达娃”亲切动人的旋律。这样的画面,由于有了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到格桑和藏族人民的博大胸怀以及罗克曼当时尚存的感恩心情。

三、理解《红河谷》音乐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理智欣赏

处在“理智欣赏”层次的听赏者则上升到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美感、道德感、理智感的境界来理解音乐,在这个层面上不仅了解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态度,还通晓作品的内在意蕴。它超越了“形式美”,在道德感和理智感的境界中感受音乐的“意蕴美”。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至高无上的“美”感。其实,这才算是真正进入了音乐世界,也就是科普兰所说的听赏音乐的最高境界——“纯音乐阶段”。在这个层面上再来体会快感,将超越单纯的生理刺激而获得快感,达到高品位的身心愉悦感。陶冶人类高级情感是音乐教育的崇高目的之所在。其实在人类高级情感中,美感中的“美”,道德感中的“善”,理智感中的“智”,其本质是一体的,不可分割。

影片中体现音乐与道德美很好地融合的片段有几处,一处如美丽的草原和朴实的藏民,让琼斯爱上了这块神秘之地。他认识了格桑、雪儿、嘎嘎和老阿妈。雪儿达娃用巧手剪出了许多精美的剪纸,引得琼斯和嘎嘎哈哈大笑。漂亮的画册在雪儿达娃的手中变成了美丽的风筝,琼斯和嘎嘎把风筝放上了天空。琼斯教丹珠跳华尔兹,丹珠不小心踩到了琼斯的脚,琼斯大叫,丹珠却笑得开心。此时优美的主题音乐“雪儿达娃”又一次出现了,把画面上愉快和谐的气氛装饰得完美无缺。主题音乐已经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青藏高原这块神圣的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朴实而勇敢的藏民。另一处如格桑无法推脱头人女儿丹珠的命令,只能陪她去打猎。在猎场,丹珠向格桑含蓄地表达了爱慕之情,并且把那只本来就属于格桑的后来被她父亲拿走的打火机还给了格桑。这段音乐是由单簧管的独奏开始的,随后是弦乐和木管的交谈。一问一答深情的旋律刻画了丹珠的复杂心理。从表面上看,丹珠任性而无忧无虑,但是她的內心并不如此,她也有自己的烦恼。她爱格桑,但她也知道地位相差悬殊,她父亲是不可能答应她嫁给格桑的。音乐的最后出现了两句女声独唱,而且渐渐地轻,渐渐地远。这里有着几个含义,丹珠对格桑说过,她真想带着心爱的人离开这里。女声独唱的远离可以表示丹珠的心灵远离,另外这是在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再一处如节日的晚上,在柴火堆旁,琼斯教格桑使用打火机,格桑教琼斯使用火石和火绒。打火机终于窜出了火苗,火绒也冒出了第一缕青烟。琼斯和格桑都笑了,他们在火堆边纵情欢呼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段音乐的主题是经过变奏的“雪儿达娃”主题音乐,双簧管独奏开始伴着乐器轻轻地衬托体现出亲切的气氛。丹珠用她那嘹亮的歌声唱着酒歌给格桑和琼斯敬酒,把节日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时丹珠想到琼斯即将回国,顿时流下了依依不舍的眼泪。随后镜头转为另一个画面,丹珠和格桑送琼斯回国。这段音乐的处理非常有特点,它先是从丹珠拿着酒杯唱起酒歌开始。独特的是丹珠的歌声不用乐队伴奏而是用藏民演唱的原生态民歌作为衬托。丹珠的歌声和原生态民歌形成了多调性,完全把画面上的内容体现出来。

总之,影片中的背景音乐是为内容表达服务的,适宜的音乐与相应的画面融为一体,或表达人物心理动态,或刻画人物形象,还有营造出种种气氛,该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的西藏民族乐曲,实在是难能可贵!在教学中,如果能逐层深入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那么他们不仅能更好的理解影片,也能提高音乐欣赏水平,而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格桑雪儿琼斯
琼斯太太的魔法
糟糕鱼
The Analysis from Literary Terms in How to Get the Poor off Conscience
An Analysis of Professions for Women1 A combat for women
Mrs.Dalloway:Exploration of life and death
亚瑟的礼物
亚瑟的礼物
你离成功很近
格桑加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