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溪河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2018-09-28 10:37胡冰洁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胡冰洁

摘要:餐条(Hemicculter Leuciclus (Basilewaky)),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餐属。餐条又有白条鱼、参鱼、餐子等之称,繁殖力强,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能容忍较污浊的水域,是初级淡水鱼,低海拔常见的鱼类,喜欢群居栖息于溪流、江河、湖泊及水库等水体的上层,餐条为小型经济鱼类。本调查研究在濑溪河水域进行鱼类资源专项调查,旨在了解濑溪河水域鱼类资源现状,本文将以餐条为例,详细阐述餐条各方面生态特性,为濑溪河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餐条;濑溪河;生态分析

1引言

濑溪河为沱江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大足区巴岩店,于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注入沱江。濑溪河丰富的水源和适宜的水温为一些小型经济鱼类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空间。餐条是濑溪河常见的鱼类之一,研究餐条的生态学特性有利于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也是开展水域资源保护和增殖、建立和实施多种类资源管理模式的基础。

餐条(Hemicculter Leuciclus (Basilewaky)),鯉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c),餐属(Hemiculter)。体细长,侧扁,头背部轮廓平直,几乎成一直线,腹部略凸,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鳞,头尖,略呈三角形,侧线在胸鳍基部的后上方向下弯折,有明显角度,具有光滑的硬刺。

2种群形态学性状的测定

3生长分析

3.1以鳞片为材料鉴定鱼类年龄

(1)取身体左右两侧、侧线上方的鳞片各5-10片,记录好头、尾、左、右方位。

(2)观察:

①用解剖镜、低倍显微镜或投影仪观察。

②放大倍数以能看清环片群排列情况为好,视野能包括整个鳞片,一般放大 15-20 倍。

③对所采下的 5-10 枚鳞片全部观察,逐一进行比较,然后确定鳞组。

④特别注意分辨第一个年轮和对副轮的鉴别,对有疑问的要反复观察,注意比较,避免错误。

(3)年轮数的记录和年龄记载: 一般0 + -- 1代表1龄, 1 + -- 2代表2龄,……依次类推。

3.2年轮测定结果

实验共测定了10条鱼,其中有8条1龄鱼,2条2龄鱼,详细数据和年龄与体长的关系曲线(表2)。

3.3生长状况

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 W=aLb,根据excel的统计运算,得出a=0.6853,b=0.2766。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一定范围内,随着体长的增大,体重也不断增加(表3)。

4鱼类的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的测定

(1)摄食强度

①食物充塞度: 0级、1级、2级、3级、4级、5级。

②鉴定肠胃中的食物种类:

软体动物、昆虫、桡足类、虾类、枝角类、高等植物、鱼类、原生动物、浮游植物、轮虫。

(2)食性的定量分析

①出现频率 = × 100%

②饱满(充塞)指数:K=100(Wf/Wb)

Wf:消化道内食物重 Wb:鱼去内脏体重

5鱼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力的测定

(1)繁殖力测定取样:按鱼体、卵巢和卵粒大小,取约1、5或10g样品。若卵巢各部的卵粒大小不一,则必须从卵粒各部取样。然后放在50-100mL广口瓶中,用5%甲醛溶液固定备用,贴上标签,注明鱼名、编号、卵巢重、取样重。

(2)性成熟系数=性腺重/去内脏体重×%

7总结

餐条是小型经济鱼类,繁殖周期短,繁殖时间在5到9月,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食性为杂食性,食物来源广,易于养殖。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掌握鱼类标本采集与保存的一般方法、依据形态学特征鉴别鱼类的原理和方法、用鳞片鉴定鱼类年龄的方法、研究鱼类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的方法、鱼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力研究的方法、所调查的水体中鱼类种群结构、年龄结构、生长状态等,掌握鱼类资源调查的一般方法,从而为濑溪河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谢从新. 鱼类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10.

[2]孟庆闻, 李婉端,周碧云. 鱼类学实验指导[M]. 1995,10.

[3]王臣. 红水河干流梯级运行后鱼类资源调查[J], 淡水渔业,2015.

[4]王生, 段辛斌, 陈文静, 等. 鄱阳湖湖口鱼类资源现状调查[J]. 201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