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分析

2018-09-28 00:12孙微微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孙微微

【摘 要】在新媒體下,无论是日常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新媒体不仅虚拟,而且现实,致使人们无法有效控制,新媒体在为人们生活带来相关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意识形态安全存在威胁。本文首先介绍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当前面临的安全问题,最后探究改进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主流意识形态彰显着国家最高利益与最大价值取向,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实际发挥。新媒体背景下,因去中心化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的出现,促使现下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一定的威胁,表现出一系列问题。为此,本文关于主流意识形态相关安全问题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意义

(一)意识形态安全可保证政治安全

近些年,网络新媒体高度发展,国内外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手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网络政治参与以及信息传播的作用,使得我国政治安全遭遇全新的挑战。依托国家安全形势进行判断发现,学界与相关领导人都非常关注政治安全这一内容。同时,习总书记还明确指出,国家安全依托于政治安全。而政治安全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并存在众多的影响因素,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意识形态安全。它主要基于一个国家占据着主导位置的思想观念于政治意识来说,它代表着上述思想观念与价值体系可有效应对各种社会思潮所发出的挑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新媒体下,存在多种信息传播渠道,不同形态内部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只有推进马克思理论的现代化,方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指导地位,维护政治安全。

(二)意识形态安全可增加政治合法性

现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要关头。常规条件下,有效的政治改革指引政治发展,同时,可提供相关制度保障,然而,随着政治改革而涌现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冲突等问题也对变革活动的政治秩序产生了干扰。在政治改革所引发的社会危机中,最为危险的便是合法性危机。而政治合法性的前提依赖于形态合法性与程序合法性。换而言之,政治合法性的可靠度直接由民众对上述前提条件的认知。在经济新常态下,外加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行,我国所采用的治理方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更加强调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建设,且意识形态安全在深化政治合法性壁垒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安全问题

(一)不良文化冲击

新媒体下,各个网民更加注重意愿表达,并面临着多元化选择。基于这一背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不良冲击有所加重,而这威胁着整体的形态安全。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资源优势,以政治和经济等不同层面为切入点制造热点事件,展开形态渗透,这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威胁。例如,普世价值于上世纪末传入中国,将自由和平等等看成跨国和跨级别的普世价值,并指出我国只有传承这种价值方有前途。殊不知这一价值不管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是错误的。

(二)网络言论影响深远

网络言论会对民众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会朝着政治事件转化。当进行公共讨论时,某些意见领袖基于利益作用,其参与度大大提升,他们拥有话语权,影响着受众,可让网民喜欢,接受他们的所有观点,并奋不顾身地参与到意识形态争论活动中。如果煽风点火,一般会形成舆论风暴,致使意识形态争论顺着他们牵引的方向不断发展。通过传播技巧将普通事件放大,将敏感事件变为政治事件,最终变成街头闹剧。此种炒作手段,加大了网络争论转变为社会政治事件的几率。例如,打砸日系车和维权律师控制网民等。

(三)渗透形式隐蔽

敌对分子既会进行直接攻击,也会使用游击迂回手段。意识形态渗透具有隐蔽性,有些还挂着科学和普世的招牌大肆宣扬。对于话题内容,大多是对中国近代史和英雄人物进行不客观评价,胡乱剖析社会道德状况。对于渗透方式,不仅会应用理性探讨,而且也会进行恶意谩骂。

三、改进对策

(一)明确社会核心价值的主导地位

各种文化思想经由网络传播产生了火花,帮助我国文化吸收了其它文化的精华,与此同时,也对社会主义文化产生挑战。而社会核心价值彰显着我国意识本质,一定要培育与传承社会核心价值观,其培育与传承应保证知行合一,确定认知,只有从内心深处得到认知,方能积极践行。深化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学习,经由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正能量,坚守正确的导向,指引人们主动加入到社会文明进步的行列。此外,深化核心价值观也应从小抓起,做好青少年的培育,我们可借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不同层面,经由多方引导,搭建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等相互统一的平台。

(二)创建王牌军队伍

新媒体是意识形态论争的主要战场,既应具备扎实的阵地,也应提供有勇有谋的队伍。在新媒体下,对于王牌军队伍建设,应做好下述内容:其一,专业性。人才引进应保证专业,全面吸引各个层次的人才。队伍管理也应专业,尽可能构建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将单个专业力量有效融合到整支队伍中。其二,纯洁性。王牌军整体的思想政治观应保持纯洁,因为这支队伍决定着主流意识形态命脉。整支队伍一定要保持优良的政治观,规避不良思想的深入。此外,也应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严格的监测,有效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将阻碍国家意识形态发展的思想及时摒除。其三,立体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三)完善法律体系

完善法律体系,严厉打击不良行为。我国本是法治国家,然而,相关的法律体系却并不完善,这使得不法分子存在可乘之机。基于这一问题,需要从下述两个层面着手:其一,国家应大力推进法律建设,使其更加细化和具体化,并通过新媒体实施全方位宣传,加大法律的认知度。其二,以法明责。确立相关责任人,如果因舆情监控失职而引发重大事故,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法律处罚。只有从法律层面双管齐下,方可进一步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四、结语

综上可知,新媒体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应紧追时代的脚步,依照文化与社会的实际发展状态合理调整。而我们应不断加大主流意识形态安全自身的说服力,不仅要符合社会的基本规律,而且应吸收精华。只有这样,方可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与社会发展中保持清醒与灵活,逐步实现意识安全形态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泉水.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昌大学,2016.

[2]黄鑫.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

[3]鲁冬杰.网络文化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4]马海燕.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挑战与应对[D].中国人民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