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与优化

2018-09-28 00:12田福淮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优化

田福淮

【摘 要】立足新时期社会发展,能源管理问题备受瞩目。纵观能源管理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要求较高,实效较低,成为制约能源管理高效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以GB/T23331-2012为出发点,结合工业企业发展实际,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重点指出了能源绩效指标考核以及能源管理绩效指标考核在技术节能以及管理节能中的价值,建议企业要以信息流为基础,积极构建能源管理组织新架构,加快能源管理成果资产化进程,在根本上适应新形势下能源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优化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能源问题十分紧迫,能源管理工作备受挑战。作为工业企业,在能源消耗中占据较大比重,要重视强化能源管理,深入挖掘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潜力,切实提升资源利用率,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一、结合行业发展全面分析工业企业能源管理面临的困境

目前,能源管理工作得到社会普遍关注,工业企业积极参与与应对,很多管理措施得到大范围的应用,但是,在一些方面仍存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针对能源管理,国家制定了相关标准与要求,同时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对于高能耗工业企业而言,压力仍十分大。在理论上讲,能源管理主要集中在设备节能改造、节能技术推广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同时,明确了能源管理在组织实施、改进等领域的要求,但是,缺少对企业能源管理价值的引导,尚未结合企业实际,构建针对性的能源管理体系,尤其在中小企业中效果不明显。

二、以GB/T23331-2012为依托,全面掌握能源管理相关概念

(一)GB/T23331-2012有关能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立足GB/T23331-2012,能源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对PDCA循环进行优化,借助策划、实施、检查以及改进来不断进行优化与完善,最终实现能源绩效目标。能源绩效的改变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消耗以及可测结果息息相关。能源管理体系代表了一个集合,囊括能源管理目标、方针、相关程序等要素。

(二)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能源管理体系发挥指导性作用

对于能源管理体系而言,涵盖了技术节能与管理节能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讲,技术节能重视实物的考核,其主要途径是通过提升设备、工艺流程各种能源流的利用效率来实现的。管理节能是对各种行为的考核,具体手段包括节能减排观念的增强、能源管理制度的优化以及相关考核制度的落实等,是工业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的途径与手段。

(三)能源绩效强调过程量,能源管理重视结果考察,能源绩效是能源管理的主要方向

对于能源绩效而言,其是能源体系需要考察的过程量,需要重视对消耗能源的设备、工艺等进行管理,强化能源使用的优化,切实提升能源效率,达到改善绩效的目的。另外,能源绩效是结果量,是衡量能源目标完成情况的指标。能源绩效需要以可量化的数据为基础获取结果,而能源管理一般借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成熟度进行分析,明确能源管理体系中是否存在问题。也就是说,只能对结果量进行考察,无法对过程量进行分析。

三、重视以信息流为引导,探讨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组织架构

(一)信息流是能源管理体系核心,强化对管理体系组织架构以及信息流畅性的考察

立足能源管理体系,信息流发挥重要作用。能源管理的根本就是以信息流为指导,实现与物质流、能源流的协调效应。只有依托信息流的引导,才能切实提升各种能量的利用效率,扩大收益,降低能源成本。能源管理需要從两个方面考察对象,一方面,重视判定能源管理组织基础的完善性,另外一方面,考察信息传递的通畅性。具体讲,对于能源管理组织,需要囊括整个工业企业各个层次的人员,从最高管理者到一线员工,不同级别的人员协调合作,共同完成能源绩效与能源管理绩效目标。对于不同主体职责,需要以制度与文件形式进行明确。

(二)能源管理体制组织架构详解

首先是工业企业最高管理者,需要认可能源管理体系,同时,承担相应管理职责,增强整个体系的有效性。其次,管理者代表,一般具有相应领域的技术与能力。因此,能源管理不是孤立的部门,与相关财务、技术以及人力资源部门关系紧密,需要彼此之间的密切配合。再次,专业化的能源管理部门代表管理层进行能源管理工作的执行与落实,强化方针政策的执行,同时,又要时刻关注节能减排领域的法律法规,以便更好服务于企业内部能源管理工作的开展。第四,对于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离不开科学的计量体系统与计量装置,对产品质量提升十分有效,同时,也是强化能源检测的重要工具。具体讲,计量涉及多个层次。一级计量是以整个企业为核算技术。二级计算出发点为车间,三级计量是班小组以及核心能耗设备。借助合理与完善的三级计量装置,能够实现对整个生产现场用能情况的动态掌握,实时进行监控,为能源管理的有效性创造条件,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强化能源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数据本身,需要以合理方式传递给用能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构建能源管理措施,保证落到实处,增强针对性与可靠性。第五,能源管理系统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个层次是对各个级别单位的计量指标体系进行完善,保证数据采集的及时性与全面性。第二个层次是保证各个现场工控体系与能源管理系统的联网状态,满足数据传递要求,强化数据类型的契合性。第三个层次是能源管理体系构建,强化综合数据的汇总以及分析。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发展较快,很多企业都结合自身特征,构建相应能源管理系统,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能源管理系统构建成本较高,涉及数据收集传递以及处理;管理系统尚未得到科学的使用,尤其缺乏对核心数据阙值的合理设置,系统预警作用无法发挥;数据预警处理存在滞后性,及时性不高,很多节能机会被浪费;能源管理观念不强,缺乏对管理价值的理解与掌握。对于能源管理系统,更多的以管理为出发点,以管理效率的提升为目的,忽视能耗数据与预算成本的融合,无法进行有效量化,尤其忽视节约能源对成本降低的意义。第六是指能源评审。作为企业,在组织层面讲,需要设置内审员,对企业用能情况进行审核,以便更好发现改进的潜力与机会。另外,需要与外部评审保持联系,以便获取最新信息,更好适应行业与国家环保指标。第七,重视能源管理的不断优化与晚上,一旦发现节能机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有效性与持续性。信息传递顺利与否与组织完善度息息相关,也就是说,组织结构的完善性是影响能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另外,要关注能源管理措施的执行与落实情况,重视组织结构的精简。除此之外,组织责任度也不容忽视,强化外界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增强信息敏感度,保证执行的有效性与信息收集的不间断性。

四、结束语

基于新的发展时期,能源管理重视以绿色低碳为目标,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以及共享观念,将低碳作为企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基于这种背景,工业企业要适应新环境,构建主动性节能减排模式,加快达标型思维向效益型思维的转变,构建完善的核算制度,在根本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代鑫波.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低碳化路径与政策保障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2]许正烨.基于ESA的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优化对策
合同能源管理在TDM交换设备退网中的应用
合同能源管理在重庆配网节能中的实践应用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