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科研院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8-09-28 00:12田雷杜放辉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

田雷 杜放辉

【摘 要】针对军工科研院所在军民深度融合中面临的多层面问题,提出军工科研院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就是指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统一思想认识,健全管理体制机制,统筹内外优势资源,构建合理人才队伍等建议。预期可逐步解决制约军工科研院所军民深度融合中面临的多层面问题,有效促进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实现军民协同创新发展。

【关键词】军工科研院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路线图;战略筹划;协同创新;联动培养

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国家着眼长远与全局的整体谋划,是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支撑国家由大到强的必然选择,是赢得国际科技和军事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途径。

目前,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正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的过渡阶段,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部分领域成效已逐步显现。军工科研院所作为国家军民融合发展体系的核心主体之一,积极发挥国防军工科研单位的优势力量,在北斗、航空、兵器等领域,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已初步取得实质性进展[1]。但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体制机制、思想认知、人才培养等方面。针对军工科研院所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多层面问题,本文提出了军工科研院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军工科研院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现状

近年来,军工科研院所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措并举,切实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并在民用卫星、北斗商业应用、原子能核技术应用、舰船技术民用制造、商用飞机等领域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基本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格局 [2]。但军工科研院所作为承担国防科研技术研制任务的主体,还大多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思想观念认识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层面的问题,难以有效发挥发挥技术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

二、军工科研院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规划

军工科研院所应紧密结合国家有关军民深度融合的方针政策,成立军民融合领导小组,系统规划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开展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的研究工作,制定发展路线图,明确军民深度融合的方向、目标、原则、模式、路径以及重大战略问题。同步制定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详细工作计划,树立体系制度建设理念,加强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一方面紧抓核心技术,重点投入,保持核心竞争力,巩固传统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或联合外部优势资源,退出无竞争优势、无发展前景的领域,逐步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形成军、民发展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格局。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军工科研院所还存在的本位主义观念和固定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发展。特别是视野不开阔,受行业壁垒的影响,军品研制任务走的相对固定的管理路子,军民技术双向流动缺乏相应的机制,各自自成体系独立运行。军品作为军工科研院所的立根之本已深入人心,军民深度融合的战略意义远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大多单位依旧将优势的政策、资金、资源向军品倾斜,缺乏驱动军民深度融合的动力。

应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加大军民深度融合市场开发和项目实施的考核力度,确立军民深度融合是实现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的必由之路,统一思想,改变重视军品轻视民的普遍思想,提高对军民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集中优势资源,向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倾斜,促进相互协同推进、相互支撑。

(三)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缺乏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的激励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缺乏调动科研人员参与军民融合业务的积极性,无法引导科研人员自发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技术转化的外在激励和内在动力不足,政策制度体系不完善。通过以下措施健全管理机制体制:

一是尽快建立军民融合专职管理机构,明确界定相关职责范围,同时理顺军品与民品管理机构的关系。二是尽快推动形成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三是制定军民融合项目策划、市场攻关、过程管理、考核评价、奖惩激励等一系列制度体系,明确考核目标、程序、方法和指标,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积极调动和激发员工参与军民深度融合的积极性。

(四)统筹内外优势资源

目前大多军工科研院所长期依靠军方的计划订单和国家投入,在缺乏竞争压力的情况下,相对封闭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理念相对滞后,市场敏感度偏弱,内外部资源整合利用能力还待提升,产业化快速发展的筹划能力还需加强。另外,由于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不准、不及时,也在影响着军民技术融合。随着军、民品界限的日益模糊,军、民重复项目投入,造成资源浪费,也丧失协同发展的机会。

应牢牢抓住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机遇期,提升统筹内外部资源的能力,选取典型需求,走市场化运作,结合自身优势,借助军方、地方政府、外部资本、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等资源,形成合力,快速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化快速发展。

(五)构建合理人才队伍 [3]

当前军工科研院所现有的科技管理人才大多具备丰富管理军品科研任务的能力,相对缺乏军民融合新兴产业的创新型管理理念;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相对充足,具备研制军品任务的能力与经验,但思维模式相对固定,缺乏对军民融合新兴领域的投入度与专注力,新兴技术领域人才相对缺乏,企业缺少活力。

面对新的战略发展形势的要求,必須解放思想,通过采取给予多种激励、军民品管理人才互动、优秀人才特别培养等多种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管理机构进行联动培养机制,优化人才结构,构建合理的研发和管理团队。人才融合才是更深层次的军民融合,解决好人才匮乏问题,为切实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夯实基础。

三、预期效果分析

首先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规划,明确未来短、中、长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梳理清楚发展脉络,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中目的不明确,方向不清晰的现状;其次通过统一单位内部大力发展军民深度融合的思想,可以扭转本位主义和固定思维的传统观念,提高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刻认识;第三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奖惩机制,加速提升内在动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第四通过统筹单位内外优势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形成有效合力,将有效改善目前与市场脱轨的局面;第五通过多举措吸纳培养军民两用管理、技术、市场人才,构建合力人才队伍,将解决目前军民融合人才匮乏的现状。综合以上举措的有效实施,预期可逐步解决军工科研院所在军民深度融合中面临的多层面问题,促进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实现军民协同创新发展。

四、结论

本文提出了军工科研院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就是指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统一思想认识,健全管理体制机制,统筹内外优势资源,构建合理人才队伍等建议。预期效果分析表明:通过建议实施可逐步解决制约军工科研院所军民深度融合中面临的多层面问题,有效促进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实现军民协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笑.关于"十三五"时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初步思考[J].中国军转民,2016(2).

[2] 薛天乐,许胜华.新常态下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道路思考[J].管理观察,2016,(7):48-51.

[3] 余娜.关于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J].时代农机,2015,(7):92.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
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专业建设新机制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