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探析

2018-09-28 00:12杨涛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道路绿化城市景观发展趋势

杨涛

【摘 要】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内外道路绿化研究现状的分析,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和方向做了论述,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提供可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道路绿化;城市景观;发展趋势

城市的更新,道路空间环境的趋同和漠视,城市地域景观特色正在逐渐丧失,这是大部分城市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研究,可以加快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建设步伐,改善城市景观形象,提升城市地位。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发展历程

国外关于道路绿化的研究和实践都出现的比较早,世界上最古老的行道树出现在公元前10世纪印度加尔各答至阿富汗之间的道路上,道路中央和两旁各种植了3排行道树,称之为“大树路”。公元8世纪末美索不达米亚的宫殿道路两旁规则对称栽种了意大利丝柏和松树,至此掀开了欧洲国家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历史篇章。

文艺复兴时期后,道路绿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欧洲部分国家还颁布了关于种植行道树的法律。1625年英国开创了都市性散步道栽植的新概念,在公用的散步道两侧种植4-6排的二球悬铃木,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林荫步道[1]。18世纪后半叶,奥匈帝国在国道上种植苹果、樱桃、西洋梨等果树,并把这种果树的道路种植形式写入法律法规,至今匈牙利、德国、捷克等国家仍延续这种特色。

19世纪欧洲各国将中世纪的城堡古城墙拆除,建成环形的园林景观大道,形成了宽阔的林荫路游憩空间。法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多道法令,对行道树的树种的选择、種植模式、养护管理措施等做了明确的规定,是当时欧洲各国对于道路绿化中颁布的最先进法令[2]。在后半叶美国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通过将街道绿地与公园绿地系统连接的方式。

20世纪末的前苏联,通过实践在道路景观建设、规划理论和法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规定了林荫道的最低规模和应该具备的功能,并修建街头小游园与林荫道和防护林带构成城市的绿色走廊。在植物的配置、景观建筑小品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方面都有了较高的水平。

(二)国外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理论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道路绿地景观进行专项研究的较少,多基于城市道路景观的层面,从不同视角对道路景观进行研究,也推动了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进步。

凯文·林奇的《城市印象》从心理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对城市景观进行研究,并认为城市意象的主导元素就是道路空间。提出了最理想化的道路景观所具备的特征:便利的通行性,明显的识别性,景观整体的连续性,明显的起点和终点,清晰的道路节点,层次分明的道路空间序列等特点。

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从人的行为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提出了“城市街道伦理”的论点和“街道眼”的观点。主张保持小尺度的街区景观,保留街道上的各种小店铺,提高人们交往互动机会的空间环境。

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通过对人在不同情境下的社会活动与公共空间中的合理尺度关系,对道路步行空间中的社会活动情境,如:驻足休憩、交谈、聆听观看等活动需要的宜人场所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

芦原义信在《街道美学》中从人的户外活动角度出发,基于美学和心理学来阐述街道空间构成关系和街道美学的问题。提出了空间加减法、积极与消极空间等概念,对街道的构成、空间形式感与人的感受等方面加以量化分析研究。

土木学会的《道路景观设计》结合大量的案例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调研方法和设计步骤,及城市道路景观各构成要素的具体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是一本较为系统全面的道路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著作。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国内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发展历程

我国关于行道树栽植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周王城洛阳的街道两侧种植行桑梓,来往客商和市民可在树荫下纳凉休憩。秦时,行道树出现了大规模的种植,修筑了蔚为壮观驰道,两侧树以青松。西汉时期道路绿化的树种也变得多了起来,榆树、柳树、槐树是当时道路绿化的主要树种,尤其是槐树当时备受人们的崇敬和喜爱。

到了唐朝开元盛世时期,制定了“路树制度”,并设立了专门的绿化树管理机构,道路绿化出现了乔灌搭配的景观形式。北宋时期,道路两旁水沟边种满了果树,并在沟中种植莲花。历史上的道路绿化造景多是为掌权的贵胄服务的,行道树规模化的种植都是出现在御道和官道两旁,虽有美学考虑,但还是缺乏科学理论的认识。

解放后,我国政府相继提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等号召,使得城市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理念有了新的发展,由原先元素单一的城市道路绿化功能逐渐发展为涵盖多要素、多形式、多功能、多用途的符合元素。先进的栽培技术科学研究,也极大的丰富了城市道路植物景观造景的形式与手段。

目前,随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大力推进,使得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道路绿地景观已从简单的补空式栽树,发展成为兼具功能、生态、美学的多方位的综合造景模式。

(二)国内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理论研究现状

在国内,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系统、全面研究的权威专业著作还很少。学术期刊多集中在行道树树种的调查分析、道路景观综合评价体系、道路景观格局分析、道路景观提质改造、植物文化、基于视觉特性、道路景观生态性、道路绿地系统等方面的研究[3]。

王浩在其编著的《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系统性、序列性、整体性三个方面对城市道路绿地进行了研究。许冲勇等编著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分析》对城市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种植设计方法和理念进行了探索。邱巧玲、张玉竹、李昀编著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方法、模式和各类型道路绿化设计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

三、存在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缺失

规划设计中多是以车为本,重点放在了如何保证车辆快速通过。从而造成了交通环境的冷漠,忽略了道路交通活动参与的主体—人的感受。同时,整个景观规划设计从设计到实施都是由设计师和政府部门主导完成的,缺少公众参与,民众的真实需求得不到诉求。

(二)道路景观特色的缺乏

道路绿化建设盲目的复制粘贴,没有创新,形成千城一面的景观现象,城市缺乏可识别性。对城市自身历史文化元素未能深层发掘,没有赋予城市道路景观更深层次的意义,使得城市的文化底蕴特色丧失,缺乏生机活力。

(三)缺乏系统性的整体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普遍缺乏规划区内整体统一的上位规划,各条道路单独的建设绿化,绿化仅作简单的堆砌和拼凑[4];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导致景观特色和主题不突出;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在整体风貌上显得琐碎凌乱,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法规和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许多城市由于相关部门对于道路绿化重视度不高,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足够的养护资金,都给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经常存在各类广告标示牌随意侵占道路绿地,造成道路绿化景观杂乱;部分商铺为了私利随意损毁苗木等,都对城市道路景观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五)绿化中植物应用缺乏特色

植物应用种类单一,多采用填空式的绿化。造成季相变化不明显,无法实现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城市的道路景观单调、雷同,缺乏特色。忽略了乡土植物的开发应用,盲目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新兴品种,偶遇极端天气,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四、发展趋势

(一)加强道路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设

运用系统论来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景观系统,树立“大绿地”的观念,加强城市道路绿地整体性设计,形成结构优化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成为城市绿色廊道景观。突出景观设计的整体连续性及地域特色性。

(二)基于不同视角的城市道路景观

结合相关各学科知识,在其交叉点上展开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对不同场所特征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模式探究,以及通过用路者的视觉特性,对视觉空间大小、色彩及尺度、心理因素等方面研究,营造出安全舒适的城市动态道路景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水平。

(三)道路景观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

由于道路景观评价涉及因素较多,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错综复杂。基于不同城市道路的不同景观场所提出相应的城市道路景观度量标准、评价模式和设计参数,对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建议[5]。

(四)制度法规的健全完善

加强法制道德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升全民素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管理制度,提高各相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的重视度,确保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和养护管理落到实处。

(五)道路景观的生态建设

生态可持续发展概念逐渐得到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共识,应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实现城市的永续发展。我国对城市道路景观中生态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如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城市雨水循环系统与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相结合来处理城市的雨水排放。

五、结语

城市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应以多学科的交叉理论为依据,以植物为主体,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制高点,遵循人本原则,创造髙质量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充分发挥其绿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生态平衡的本质需求为出发点,最终创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优美舒适的现代文明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宁绮珍.广州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吴忠礼.欧洲的行道树[J].浙江林业, 2004(4):36-37.

[3]張海霞.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4]江祺暘.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导报,2013,19(19):109.

[5]安东辉.沧州市城市道路景观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道路绿化城市景观发展趋势
上海市奉贤区道路行道树现状分析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郑州市法桐行道树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