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与叛逆视角下《狼图腾》英译研究

2018-09-28 00:12舒念念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忠实狼图腾葛浩文

舒念念

【摘 要】《狼图腾》自出版以来销量始终居高不下,小说中对狼性精神的探索以及引发的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思考均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这其中葛浩文的翻译功不可没,葛浩文一方面忠实地保留了关键信息和蒙古文化特色,传达了原作的深层含义,另一方面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将译作可读性和读者接受程度考虑在内,在文本结构顺序,语言层次和文化负荷上均实现了创造性的叛逆,对原作的影响力和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葛浩文的创造性叛逆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也为文学翻译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本文将结合《狼图腾》葛浩文译本中的忠实与叛逆两方面,着重从文本层面,语言层面,文化层面探究该译本中创造性叛逆的实践,旨在通过分析获得更多启示。

【关键词】《狼图腾》;葛浩文;创造性叛逆;忠实

一、引言

《狼图腾》作者姜戎,是2004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讲述来自北京的知青陈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内蒙古高原插队时的经历,该书通过陈阵的视角描写了游牧人民既与草原狼围猎斗争,又把草原狼视作图腾崇拜,向狼群学习战略战术,军事才能的生活画面。在当地毕力格老人的带领指导和自己亲自抚养一只小狼的经历下,陈阵对草原狼的生活习性有了深入观察,并由此引发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发展及冲突的反思,探讨游牧民族狼性性格和农耕民族羊性性格的形成原因。该书以崭新的视角刻画了颠覆传统的全新草原狼形象。是“世界上唯一一部迄今为止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自出版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占据畅销书榜前三十名持续十年之久,《狼图腾》经葛浩文翻译并于20008年在英语国家发行后,曾创下过中国翻译小说中销量最高的记录。该书在海外市场的大获成功译者葛浩文的功劳密不可分。

二、创造性叛逆与葛氏对忠实与叛逆之见解

创造性叛逆的概念最早由法国文论家埃斯卡皮在《文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他指出,翻译的叛逆性在于翻译让作品置于与原语言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翻译的创造性在于翻译让原作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延长了原作的生命[[]]后来谢天振教授将创造性叛逆的引入国内,强调了创造性叛逆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里的重要性。

葛浩文对于忠实与叛逆自有其见解,他一方面倡导对于原文的尊重与忠实,在《狼图腾》英文版首发仪式上葛浩文把作家比作鱼,译者是虾,认为虾是配角。他提出译者必须尊重原著,“他们最大的导师就是文本。为了最大限度上不偏离作者意图,葛浩文对翻译中遇到的疑问都会尽力与作者沟通,在《狼图腾》中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毕力格”,为了最大可能保留对蒙古人名的忠实,它曾多次咨询专业人士,最开始译为Bilige,但他认为这不是蒙古人的风格,最后找了一位内蒙古大学的英语研究生,反复敲定译为了Bilgee。

三、《狼图腾》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

正如勒菲弗尔所言,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当文本从源语言进入目的语系统,会受到譯入语系统主流文化习惯影响,而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读者接受程度及读者期待,市场化导向都不可避免成为译者考虑的因素。而通过对文本结构顺序调整,删译省译,改写等创造性叛逆的策略,可以更好传达原文中心思想亦能更好为目的语读者接受。

(一)文本结构层面

1.篇章里的删译省译

(1)汉:匈奴单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国人皆以为神。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将以与天。

乃于国北无人之地筑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请天自迎之……复一年,乃有一老狼昼夜守台嗥呼,因采穿台下为空穴,经时不去。其小女曰,吾父处我于此,欲以与天,而今狼来,或是神物,天使之然。将下就之。

其姐大惊曰,此是畜生,无乃辱父母也。妹不从,下为狼妻,而产子。后遂滋繁成国。故其人好引声长歌,又似狼嚎。

——《魏书·蠕蠕匈奴徒何高车列传》

(姜戎,2004:12)

英:...

作者姜戎为了说明狼与蒙古族的关系,在每章的开头援引中国古籍和传说,葛浩文在翻译时将每篇的开头省去不译,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文言文连本土读者也觉得生涩难懂,外国读者理解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如若在最开始便引用晦涩难解的语言,会让外国读者丧失对小说的兴趣,另一方面是由于该内容与文章情节关联不大,删减译后并不会对文章造成影响,故此种叛逆是基于谨慎考虑的创造性叛逆。

2.文本顺序调整

汉:两年前陈阵从北京到达这个边境牧场插队的时候,额仑草原已是一片白雪皑皑

英:Two years earlier, in late November,he had arrived in the border region pasture as a production team member from Beijing; snow covered the land as far as the eye could see. The Olonbulag is located southwest of the Great Xingan mountain range, directly north of Beijing; it shares a border with Outer Mongolia. Historically, it was the southern passage between Manchuria and the Mongolian steppes, and, as such,the site of battles between a host of peoples and nomadic tribes, as well as a territory in which the potential struggles for dominance by nomads and farmers was even present.

(姜戎,2004:4)

文章第一章便在此句提到额仑草原,但在第二章才对额仑草原进行全面的介绍“地处大兴安岭南边的西部,北京正北。”等,英语读者由于缺乏相关背景会不明所以,所以葛浩文把第二章对饿仑草原的介绍翻译提前加到了第一章,促进目的语读者理解小说。

此外,在小说的末尾有附加的近45页《理性探掘》,是作者对于文章以及游牧文明的议论,但在西方人的眼里,作品一旦诞生便是客观存在,作者的解读只是对作品的阐释,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是作者强加的“直抒胸臆”,因此作者对译作进行彻底简化,只保留了陈阵杨克旅游的部分,与故事情节相关,仅用四页就完成,这种文本调整也是对作品的创造性叛逆。

(二)文化层面

翻译不仅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化,更涉及文化层面的交流,《狼图腾》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内蒙古民族文化特征,因此在翻译时如何更好地译出文化元素是译者需要考虑的因素,葛浩文在翻译时从删译,改译等方面实现了创造性叛逆。

(1)汉:狼咬了人,你还想放了它,你真比东郭还东郭!没那么便宜的事儿!

英:You are talking about setting free a dog that already bitten someone?How dense can you be?It wont work,not now.

(姜戎,2004:404)

“東郭”是明朝马中锡所著短篇小说《中山狼传》中的一个人物,出于善意救了被猎人射猎的中山狼,最后差点被狼咬死,这里将杨克比作东郭先生,来暗指他的决定很愚蠢,但由于外国读者没有关于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因此葛浩文避免了直译,而是将其转化成两个问句,用了How dense can you be ?不仅译出了话的内涵,同时将嘲讽不满的语气也表现出来了。

(2)汉:人马与侧面的狼群越来越近,陈阵深知自己绝对不能露出丝毫的怯懦,必须像唱空城计的诸葛孔明那样,摆出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身后跟随铁骑万千的样子。

英:And he knew how important it was not to show fear that...

(姜戎,2004:58)

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十分著名的一个计策,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外国读者对这个故事并不熟悉,与第一个例子类似,葛浩文没有翻译,而是省译,这是因为诸葛亮的空城计在这里只是为了激励陈阵不要胆怯,但并没有推动情节的发展,所以可以创造性地叛逆,即删译。

四、《狼图腾》译本中的“忠实”

无论是东方严复的信达雅还是西方的泰特勒三原则,忠实始终是译者放在首位的原则和标准,葛浩文在《狼图腾》的翻译过程中也对这忠实一标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进行了遵守,在该译本中忠实主要体现在对语意的深层忠实和对蒙汉专有名词的保留上。

(一)对语意的深层忠实

正如语言中语意有表层语意和深层语意之分,忠实也有表层与深层之分,表层忠实只局限于对语言形式的模仿和再现,看似对原文忠实,其实忽略了内在含义和原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深层忠实则不然,它以译者对原作的深层准确理解为基础,不完全追求原文语言形式的等值, 而将准确传达原文语意作为第一要务。表层忠实与深层忠实的区别其实是译者对原作不求甚解和深层理解的区别,葛浩文在翻译《狼图腾》时在很多处文章的处理上遵循和实现了对语意的深层忠实。

汉:他缓过神来才慢慢说: “你讲的正好是几千年来东亚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相互关系的缩影。游牧民变为农耕民,然后再掉头杀回草原,杀地两败俱伤。

英:It took him a while to calm down. “What youve told us is a microcosm of what had happened between nomads and farmers in East Asia over thousands of years.The nomads become farmers ,then turn around and destroy the grassland,inflicting damage on both nomads and farmers in the process.

(姜戎,2004:454)

结合前文来看,杨克的所见是民工射杀天鹅,污染水源,所感是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担忧和对这种行为的愤慨,在杨克和陈阵看来,以包顺贵为首的农耕民对无异于在 “杀害”草原,而这种杀害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说地杀人的杀害,而是指破坏草原的生态环境,“杀地两败俱伤”也是指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后,也会最终破坏自己的农耕文明,因此葛浩文并没有直接用“kill”去翻译,而是分别用“destroy”和 “inflict damage”表达。体现了译者对原文的把握和对深层语意的忠实。

(二)对蒙汉文化的忠实保留

《狼图腾》的背景由于是在额仑草原上而且涉及对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种种思考,因此书中包含了许多蒙汉文化的专有名词和内蒙古独特的民族特色,葛浩文在进行创造性叛逆的同时始终不忘文化传播的使命,忠实地保留下书中的民族文化特色。

汉:他脑中灵光一亮,那位伟大的文盲军事家成吉思汗,以及犬戎,匈奴,鲜卑,突厥,蒙古一直到女真族,那么一大批文盲半文盲的军事统帅和将领,竟把出过世界兵圣孙子,世界兵典《孙子兵法》的华夏泱泱大国,打地山河破碎,乾坤颠倒,改朝换代。

英:Now he understood how the great,unlettered military genius Genghis Khan,as well as the illiterate or semi-literate military leaders of people such as the Quanrong ,the Huns,the Tungus,the Turks and the Mongols,and the Jurchens ,were able to bring the Chinese(whose great military sage had produced his universally acclaimed treatise The Art of War )to their knees,to run roughshod over their territory and to interrupt their dynastic cycles.

(姜戎,2004:233)

这段文化特色信息的词语特别多,“犬戎,匈奴,鲜卑,突厥,蒙古”并未被简化为“several different minorities”,“孙子”和“孙子兵法”也全部译出,做到了对蒙汉文化的忠实保留。

五、结语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是译者在“忠实”与“背叛”之间权衡的结果,既能最大限度忠实于原作,又能最大限度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期待。可以说,创造性地叛逆是为了达到语意的深层忠实。在中国国力日渐强盛、中国文学作品日渐繁荣的今天,如何扩大推广自身影响力,已经成了所有中国人面临的共同课题,葛浩文将忠实与操控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既有助于源语文化的介绍与呈现即输出,又有助于译语社会对源语文化的接受和吸收即输入,这种策略着实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M].王美华,于沛,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2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3]Goldblatt H. Wolf Totem[M]. New York: The Penguin Press, 2008.

[4]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1):24.

[5]葛浩文,1980,《漫谈中国新文学》。香港:香港世界出版社。

[6]文军.葛浩文翻译观探究[J].外语研究,2007(6).

[7]谢天振.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外国语,1992(1):30.

[8]谭载喜.西万翻律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图书馆,2004.

猜你喜欢
忠实狼图腾葛浩文
省译策略指导下的葛浩文《狼图腾》英译本研究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信息保真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
我看电影《狼图腾》
从认知隐喻角度解读葛浩文的“隐”与“不隐”——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看《狼图腾》5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