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师历史课程的开放教学

2018-09-28 00:12张宏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开放性素质教学法

张宏

【摘 要】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合格新师资,幼师历史课程应从实施开放教学入手,即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实行全面开放,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幼师生的综合素质,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健词】开放;观念;内容;方法;手段

一、开放的教学观念

关于开放性教学,许多学者、教师和专家等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有的研究者认为开放性教学是指教学不拘泥于课堂的空间的开放,历史教学应走出封闭的教室,走进博物院、历史遗址、图书馆等地参观调查访问,也可以在网上互动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有的认为开放性教学是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同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也有人认为开放性教学是一种与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相对立的新的教学模式。综合以上说法,所谓开放性教学是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自主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说开放性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它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历史开放性教学的特点

基于以上的认识,历史开放性教学应该界定为:在历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出发,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激活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去实践,形成正确态度、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历史开放性教学的特点主要有:

(一)教学资源不拘泥于教材、教辅,而是通过教师的开发和学生的搜集,教学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特点,以满足知识经济形势下学生的多样、多变的需求。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和谐的、民主的教学环境,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促进学生的自由成长,同时达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三)教学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在开放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和评价方式都应该是多角度的,要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不断激励学生向前发展。

三、开放的教学内容

掌握广博而深厚的文化知识是幼师生必备的素质。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传授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历史知识。因此,不能拘泥于教材所给的知识容量,机械地囿于历史学科的内部结构,简单地学习有限的内容,而应敢于更新和拓展教学内容,适当地补充新观点新材料和某些实用的知识,通过教学内容的开放达到多容量的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边缘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任何一门学科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但长期以来,受传统学科教学的惯性驱动,各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分野严格。不要说理科和文科,即便本是“一家”的语文、政治、历史,也常常是“各走各的路”、“各唱各的调”,这就造成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低下,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要走出单行道的死胡同,必须在强化历史基本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以学生原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知识为生长点,通过和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提高教学信息量,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就历史课而言,应充分考虑历史与文学的联系、历史与地理的沟通、历史与政治的衔接甚至历史与自然科学的互补。例如,在学习《红军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时,先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红军四次反“围剿”的基本知识,再出示毛泽东同志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和《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等诗词,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感悟其中的豪迈气概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一节课下来,学生有了身心的愉悦和获取知识的满足感。这种教学内容的开放非常有利于學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开放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最终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挥,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从目前一些历史课堂教学情况看,多数老师仍然注重言传口授,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聆听,也即人们常说的“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缺乏生机、僵化死板的教学方法使课堂难以形成双向交流的闭合回路,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难以激起教师讲课的热情,其结果是效率低下,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素质。我们认为,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实行开放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沉寂低效的局面。

开放的历史课堂教学,遵循现代教育观念,以培养幼师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导,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和个性特长的发挥,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堂与社会之间的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活泼的氛围,让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学导式教学法、思维训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反馈教学法、创造想象教学法等等。由于历史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内容、重点、难点等各不相同,因而每一次历史课堂教学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由于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开放性的,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目标。

教学方法的开放还体现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传统的“学会”变成“会学”,即教师要领会教材意图,挖掘教材内涵,把握教材实质,合理组织教材,设计“指导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以良好的教法,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学法,引导他们掌握自己学习的全过程。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法上因人而异,具体指导,使全体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开放性教学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同时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选择。开放性教学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开放教学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开放教学形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灌输式”课堂向“探究式”课堂的转变;开放教学环境,有助于构建民主、和谐、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形成平等、互相尊重、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开放学习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洪斌.刍议师范历史课程的开放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1):129-130

[2]蒋筱薇. 中学历史开放性教学探索与实践[D].河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开放性素质教学法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寻求开放性道路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