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2018-09-29 08:29朱美仙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

朱美仙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选择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有45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45例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SF-36量表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心率(74±15)次/分钟、左心室射血分数(41±11)%、脑尿钠肽(121±25)pg/L、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6±14)mm,对照组(84±12)次/分钟、左心室射血分数(35±11)%、脑尿钠肽(161±52)pg/L、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4±21)mm,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SF-36量表为基础进行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试验组各项指标较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时,对其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其护理效果,改善患者新功能指标,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慢性心力衰竭;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2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表现为心绞痛,由于慢性心脏病等造成心肌收缩功能力的下降,在对其类型进行分析发现,通常分成全心力衰竭、右心力衰竭以及左心力衰竭,如果患者没有进行及时治疗,会直接威胁其生命安全[1]。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其护理工作的展开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其临床疗效。因此,本文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选择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有4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为22-75岁,其平均年龄48.5岁。试验组患者45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为23-77岁,其平均年龄50岁。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精神疾病等,在知情下自愿参与,同时签署同意书。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中,其主要是以常规护理为主,即患者入院以后由医生对其病情进行評估,以便于科学制定饮食计划与休息方案,使其呈现舒适、安静病房环境。在对液体药物输注速度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指标,予以氧气辅助患者呼吸,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等[2]。而试验组则是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进行护理,即按照患者病情进行护理方案的明确,并对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进行确定,以便于根据护理内容进行,路径表可以向患者进行发放,使其正确掌握护理内容,具体方法包括:第一,入院当天应向患者进行病房环境和主治医生等讲解,同时进行病情与心理的科学评估,以便于顺利完成相关检查,告知其检查方法和目的等。第二,入院24小时后,需要对患者理解能力进行评估,选择相应技巧语言展开知识宣教,如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等。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负面情绪予以疏导,如轻音乐的播放,或者绿色植物合理应用等,均可以改善护患间的关系[3]。第三,告知患者药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展开运动指导与饮食指导,如慢走等,保证活动强度的适宜。第四,在患者出院前,需要告知患者尿量和血压等测量方法,对于错误处需要进行及时纠正,并对饮酒和吸烟危害性进行特别注意,以便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第五,在患者出院当天,护理人员应该写在患者进行出院手续的办理,此过程需要进行注意事项的讲解,并进行定期复诊,如果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治疗。

1.3 观察标准 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后,对患者进行心功能指标的测量时,其主要是以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脑尿钠肽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主,同时对患者进行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评估,具体包括:生理职能、精神健康与躯体功能、情感职能,各维度为百分制,其分数升高表明患者生活状态越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对于心功能指标和SF-36量表,主要选择表示,两组进行t的检验,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试验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脑尿钠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数据均比对照组理想,且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以SF-36量表为基础进行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试验组各项指标较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常规护理是以并且评估和休息时间的确定等为主,以便于患者养成正确生活习惯,防止出现不良事件,但是,因为整个护理过程不具有流程性,所以,常规护理可能会造成护理内容的忽略。与此同时,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相对较差,需要对其与心理疏导,以便于患者维持良好心态,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而对于临床护理路径来讲,因其预见性与计划性较强,将患者病情和诊断结果等作为重要依据,能够科学制定其护理方案,严格按照其路径表进行相应护理,使整个护理流程更加规范性。所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过程,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合理应用,可以避免出现医患纠纷等,坚持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5]。

结合本次研究数据,对患者进行心功能指标对比时,试验组心率(74±15)次/分钟、左心室射血分数(41±11)%、脑尿钠肽(121±25)pg/L、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6±14)mm,各项指标较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罗海英,崔明武.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2):1507-1509.

齐丽娜.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面罩无创通气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5):620-621.

左希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8):227-228.

莫绍琴,王晓容,张箭.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4):82-84.

李红霞.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8):226-227.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