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

2018-09-29 09:36牟琳包蕾
经营者 2018年14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岗位

牟琳 包蕾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化,导致毕业生市场供给数量急剧增加,而市场需求并未明显增加,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总计1000多万个,但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00万,其中大学毕业生达到600万到700万之间。由于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少,竞争日趋激烈。“一毕业,就失业”“一位难求”“本科生一操场、硕士生一礼堂、博士生一走廊”……这些流行语从侧面反映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求职应聘情况也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激烈。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还是出现了困难。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和机关单位机构的精简,使传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吸收能力下降,大量接收毕业生存在一定困难。有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太高,不切实际,只想到“大城市、好岗位和高薪水”的工作岗位就业,没有意识到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已经开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在大众化的就业市场上寻找“精英”待遇,难免处处碰壁。

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形成以学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其在毕业生资源的信息统计发布、供需信息的收集交流和政策咨询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从毕业生数量来看:总量持续攀升

近些年,由于高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阶段。自2003年高校扩招后,第一届本科毕业生212万人,2009年达到611万人,而2015年是一个更难的就业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5年达到749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就业指导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二、从市场需求来看:社会总体就业形势趋紧

200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2008—2009年均仍维持在900万左右,社会有效需求没有增加的趋势。同时,高校毕业生却已超过新增就业岗位半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有限。随着大学生总量不断增加,大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大学生就业基本趋于市场化,价格机制在就业市场上的调节作用也越来越大。

第二,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就业供过于求的市场背景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标准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挑选名校和高学历的毕业生,而且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视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表现;不仅要求毕业生专业学习成绩好,而且要求思想道德素质高、身心健康、外向友善、诚实守信、勤奋踏实、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复合型、开拓型及具有创新意识的毕业生备受青睐;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拥有一定的资格证书,也是用人单位选聘时看重的条件之一。

第三,毕业生的就业方式改变。据有关部门统计,近3年来曾经不受大学生青睐的外企、民营甚至个体企业,国家、地方项目等方式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这说明当前高校毕业生已经开始理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层次逐步下降,从社会精英转向普通劳动者。

三、从毕业生就业分布来看: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第一,学历层次矛盾。学历层次之间的需求不平衡。近年来,用人单位对高学历、高层次毕业生的人才争夺大战日趋激烈,有不少企业在招聘时打出了“欢迎研究生,考虑本科生,不招专科生”的旗号,本科学历成为了就业顺利与否的“生死线”。[2]

第二,各专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总的来说,目前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需求总量是理工科大于文科;社会与地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以及审计学等热门专业的需求總量较大,而一些传统专业,如美术学、法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学科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第三,地区结构矛盾。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毕业生就业的地域范围也呈现出“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与偏远地区及经济欠发展地区需求相对不足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中心城市对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对大学毕业生一直有较强的吸引力。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加,但总体上仍然低于东部沿海及发达地区的需求。

第四,各院校之间的需求不平衡。综合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处于相对稳定和相对理想的状态。总的看来,教育部直属高校、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较高,地方高校、非综合性大学、专业性大学就业情况次之,而地方院校的就业率较差。

第五,用人单位需求不平衡。以往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多的主要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学校。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解决毕业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一直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大户”。近年来,随着国企转轨改制、减员增效,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渐趋旺盛,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作者单位为大连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赤兵.大学生就业指导[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6.

[2] 魏淑清.探析我国高校扩招与毕业生的需求走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6):144.

通讯作者:包蕾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岗位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