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生态文明建设 力创宜居新庆阳

2018-09-29 05:46张中梅宋一诚李华峰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6期
关键词:建立长效机制探索

张中梅 宋一诚 李华峰

摘 要:通过庆阳市生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从准确定位、分区施策、加大投入和依法行政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建立有利于生态发展的长效机制,守住“绿水青山”,创建宜居新庆阳。

关键词:生态发展;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6-0001-02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发展全局,位于甘肃省最东部的庆阳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自然条件严酷,森林总量小、生态脆弱、环境承载能力低,这是制约庆阳市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富民兴市的最大“硬约束”。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生态问题,2013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利用宜林荒山、发展苗林产业,“再造一个子午岭”的战略决策。这是顺应自然规律、实现由黑色印象向绿色崛起转变的长远之策和适时之举,是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的重要内容和强力支撑。这一决策部署,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的战略部署是高度契合的,充分昭示了庆阳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这一决策部署,与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把甘肃省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战略举措是一脉相承的,为庆阳市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提供了重大机遇和政策支持;这一决策部署,与老区群众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的强烈期盼是完全一致的,为庆阳市创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崛起之路奏响了奋进号角和时代强音。全市历来将生态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体上看,庆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对全市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如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准确定位,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依据国家和省上对庆阳发展的功能定位和战略部署,立足市情实际,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崛起。一是打造革命老区精准脱贫攻坚示范区,突出“六个精准”,积极发展富民多元产业,探索走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二是打造国家能源战略重要接续区,突出油、煤、气资源优势,树立“绿色循环、高效低碳”发展理念,创新推动“两个千亿级产业链”建设。三是打造西北绿色农产品加工贸易区,把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主打地方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和水平。四是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围绕“红色南梁、岐黄故里、周祖圣地、民俗庆阳”四大文化品牌,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展示庆阳宜居、宜业、宜游新形象。五是打造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依据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实施苗木产业培育工程,确保每年造林100万亩,力争用7年时间再造一个子午岭;以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为重点,实施“固沟保塬”生态工程;围绕创建“绿色油区、生态矿区”的目标,针对全市7897个(处)石油井场、1.63万口石油井口、675座生产生活站所和5个大型煤矿扰动的99.8平方公里植被,采取地企合作、携手共建等措施,做到监督、检查、修复、治理、保护于一体,督促生产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水保方案要求的各项防治措施,依法履行水保生态治理责任,着力开展资源开发区生态治理。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固沟保塬”和“资源开发区生态治理”三大生态工程,建立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生态治理等机制制度,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进程,建成山清水秀、生态文明的新庆阳。六是建成全省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使庆阳市的环境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掘和综合利用,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产业基础优势得到巩固提升和加速释放,以及在区域经济中的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真正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 抓總牵头,分区施册,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成效

一是全面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二是强化生态红线管控水平。以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健康为出发点,通过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完善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区域联动机制,提升区域生态保障能力,在全市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体、山林等重要区域划定为生态红线区域,全面提升生态红线的管控和保护水平。三是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庆阳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安全屏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意见》提出,以“固沟保塬”和“再造一个子午岭”两大生态工程为总抓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加快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全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建设。以国有林区及全市宜林荒山为主战场,对北部丘陵沟壑区、中部及西南残塬沟壑区、东部子午岭林缘区进行分区施策,实行禁伐禁采、封山育林、封坡禁牧、退耕还林等综合管控措施。以保护塬面为核心任务,以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使塬水基本不下沟、沟头不前进、沟岸不扩张、塬面不缩小、沟道泥沙不出沟,实现“固沟保塬”的目标。

3 强基固本,开拓创新,积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一是改善生态生活基础保障,进一步完善城镇垃圾收运系统和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改造,积极推进野外生态监测站、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等建设。二是突出城市生态体系建设,加强循环经济体系、水资源保护体系、环境保护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绿色文化体系和能力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和项目,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和绿色企业等各类“绿色社会细胞”,加大城市主题公园、街头游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加快城市绿化步伐,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着力创造“天蓝、地绿、水碧、山青”的宜居环境。三是大力倡导绿色居住,大力推广新建绿色建筑,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四是鼓励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环保出行,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推行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的城市交通模式。五是倡导生态殡葬,合理规划殡葬用地,严格控制公墓占地规模和墓穴占地面积,积极鼓励不占地、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加强节地式骨灰存放设施建设。

4 依法行政,完善机制,实时为生态文明建设护航

坚持将制度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一是加强法规建设,立足庆阳实际情况,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抓紧制定和修订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实现生态环境的“刚性制度、铁腕执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建立健全多部门和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三是完善环境问责制度,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事故的责任主体,实行严格问责,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四是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这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庆阳市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决定生态建设要加快落实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政策,尤其要进一步制定和落实相应的生态补偿制度,从宏观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要着眼于约束生态环境消费,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制度,让生态环境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内部化、制度化、刚性化,以生态环境过度消费之费作为生态补偿之资,保障生态区群众和非生态区群众的平等发展权,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自觉自愿自利。

生態建设任重道远,庆阳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将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禀赋、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建立有利于生态发展的长效机制,最终走上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道路,为260万老区人民创建一个“天蓝、地绿、水碧、山青、宜居”的新庆阳。

猜你喜欢
建立长效机制探索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建立良好的公证质量保证体系措施研究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