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策略研究浅析

2018-09-29 09:32黄文锋
商情 2018年39期
关键词: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影响因素

黄文锋

[摘要]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在对外贸易的结构和总量上进行比较,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在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和出口商品结构上的不同,结合中国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提出适合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内陆地区 对外贸易 影响因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然而我国的外贸发展仍存在问题就是区域间外贸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外贸发展要明显好于内陆地区。这就导致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快速,而内陆城市则发展相对滞后。只有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全国经济发展。

一、中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的比较

中国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包含的城市众多,将选择沿海地区中的江苏与内陆地区中的河南作对比。比较他们在对完贸易进出口总量和贸易结构上的不同。

(一)总量比较

1.河南省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河南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又由于地处中原,科技技术和基础设施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虽然近几年来对外贸易发展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与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相比还相差甚远。下面列出了河南从2006-2012年的对外贸易进出口额。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河南省2006-2010年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的幅度还是比较小的。

2.江苏省对外贸易总体情况下表是江苏省2003-2012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量的表现。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很大,无论是出口总额还是进口总额的数值整体上都是很庞大的。

3.对比分析

河南省地处于我国内陆,较偏离沿海区域,这也造成了交通不便、人才与技术资源落后,再加上对外开放的较晚,故对外贸易发展一直落后于沿海地区。而江苏省处于我国沿海地区,临近河海,交通发达,对外开放的相对较早,所以对外贸易发展比较迅速。

(二)结构比较

本文只选择外贸易商品的进出口结构和对外贸易方式结构来进行研究比较,因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1.河南省对外贸易结构变化

目前河南省的出口结构相对单一,所需进口的汽车和金属加工机床类的工业制成品量还是比较大的。虽然近几年河南省出口的主要商品从传统上的初级产品逐渐转化为工业制成品,但是河南省的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较低。下面作出了河南省2011-2012年的主要进出口商品。

从表3与4中和河南省的主要进出口商品中可以得出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产平、集成电路和金属加工机床还需要大量进口,而出口产品中同比增长最快的是农产品和鞋类。

2.江苏省对外贸易结构变化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江苏省的工业制成品的上升速度很快,相比较而言农副产品的出口比重在下降。现在江苏省的主要进出口商品是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的进出口为辅。江苏省2007-2012年的进出口额如下表所示。

由表5可以得出江苏省的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量比初级产品的进出口量要大很多,这说明工业制成品在江苏省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

3.对比分析

从以上的河南与江苏相比较得出,我国沿海地区出口商品主要是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为辅,内陆地区在近几年把以前的出口初级产品为主逐渐的改为以工业制成品作为主要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

二、中国内陆地区对外贸易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技术性因素

技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加工贸易量的保障,而加工贸易能够推动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之所以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要远高于内陆地区就是因为拥有全国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外贸人才。而我国内陆地区对外贸易还处于发展阶段,虽然近几年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在总量上还远小于沿海地区。究其原因就是内陆地区缺乏一流的技术导致加工贸易量少,从而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在总量上也少。只有引进外国或是对外贸易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扩大加工贸易的生产和工业制成品的生产量,才能在出口商品的总量上赶上沿海地区。

(二)运输成本因素

中国内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导致交通运输不便。有些内陆地区甚至处于群山环绕之中。而我国沿海地区临近河海,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这也是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快速的原因之一。所以,内陆地区要想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首先要大力发展物流行业。物流业是一种战略新兴产业,是对外贸易发展的支柱。在我国,随着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物流产业越来越受到区域地区以及许多外贸公司的重视。所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行业发展的速度是否快,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的快慢。

三、发展策略

(一)优化贸易结构

首先,要使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得到优化,就要大力發展加工贸易。因为加工贸易比其他两种贸易更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加工贸易还可以提高内陆地区的技术水平,并且利用内陆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从而带动经济与就业共同发展。那么,内陆地区首先应做的就是搭建加工贸易发展平台。其次,对于员工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性化,这样跟能够留住员工并且能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工作。恰好内陆地区大部分都属于人口密集型城市,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发展加工贸易的有利条件。

(二)提高产品竞争力

对于内陆地区要想提高产品竞争力首要任务是应该提高生产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只有技术先进了产品在市场上才能卖得好,同时在购机市场上才能站住脚。技术上的创新不是要求内陆地区要摒弃以前的传统的生产技术,是要求在以前生产的基础之上改进生产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去迎合市场需求,同时还能够起到吸引外资的作用。

(三)引进外贸人才

为了引进外贸人才,内陆地区要做的是:首先,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投资规模,从而扩大外贸经营企业,给他们提供工作的机遇。其次,引进外贸技术性产品,如进购一些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产品,给他们提供工作的平台。最后,提高外贸人员的福利待遇,给他们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内陆地区大部分属于人口密集型地区,人力资源丰富,可以多开办培训机构培养外贸人才。

(四)扩大加工贸易规模

加工贸易是通过进口国外的原材料并且运输到国内再加工出口的生产方式。我国沿海地区就具有大规模的加工贸易生产链,对于加工贸易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95%以上。而内陆地区的加工贸易属于后起之秀,虽然加工贸易占出口产品总量的比重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就总量上而言与我国沿海地区相比还是望尘莫及。究其原因就是加工贸易的总量比较少,也就是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的量少,这也与内陆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导致交通和信息都比较闭塞。

猜你喜欢
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影响因素
中部内陆地区风电行业发展现状及信贷风险管控
内陆地区:创新链视角下的科技成果转化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