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特色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趋势探析

2018-10-08 03:33陈奥娜曲淑华郭成根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组委会马拉松

陈奥娜 曲淑华 郭成根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表1 国内五大特色马拉松赛事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以“马拉松”、“赛道选择”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阅各大马拉松赛事官网,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向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调查,听取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2. 国内马拉松赛事相关概述

2.1 国内马拉松赛数目猛增,举办规模扩大。

从2011年开始,国内马拉松赛举办的场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到2016年更是达到了328场,是2011年举办场数的近15倍。同时,国内马拉松赛规模也随之在扩大,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也会影响到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往往一场赛事的举办要整个城市为之服务。

表2 2011-2016年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

2.2 国内马拉松赛参赛人数增加,普及度提高。

2016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参赛的人数近乎279万,是2011年的近6.8倍。参赛人数的增加,进一步说明人们开始更多地树立健康的观念,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已成为现代社会下人们的共识。马拉松运动也不再只是竞技体育中职业运动员才能参加,马拉松赛事将我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完美结合,普及度也在不断提高。

3. 国内特色马拉松赛事的发展

3.1 赛道选择

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在赛道选择上突出地理位置的特色,整个比赛的线路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夏季平均温度在19.8℃,这样即使是在酷暑难耐的夏季举行马拉松赛事也依旧凉爽。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起点设置在凤凰山凤凰大道与青峰路交叉口,沿途经过六盘水市花山风景区、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等。

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创立源自于高僧鉴真为了发扬中国的文化,无惧路途的艰难险阻,六次前往日本,他的坚定不移与马拉松持之以恒的精神相一致。赛道选择以“唐宋元明清,从古跑到今”为理念来设计,突出传统文化特征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

图1 国内马拉松赛事参赛人数

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重庆站)赛道选择为重庆市巴滨路沿线,参加比赛的同时可以领略到长江沿线的山水风光。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赛道选择途经厦门最美丽的自然风光,环岛路、鼓浪屿等,又有市区里的赛道,向人们展现了现代化、国际化的厦门。

北京马拉松将起点设在北京城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天安门,沿途经过长安街、学院路、中关村等经济、文化、科技的核心区域[1],终点位于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庆典广场。

3.2 赛事组织

赛事组织是指为实现赛事活动的目标,而对赛事的筹备、举行、结束三个阶段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资源进行最为有效的合理配置。有着多年赛事举办的经历,国内五大特色马拉松赛在赛事组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赛事筹备阶段,首先成立赛事组委会,再确定赛事规程、比赛线路、编制秩序册、制作报名指南、裁判人员招募与分工、住宿交通、参赛人员保险、医疗及后勤服务等等。国内五大特色马拉松赛在赛事组委会的统一安排下,赛事筹备工作均完成较好。

赛事举行阶段,是整个赛事最为核心的阶段。为确保赛事有条不紊的进行,赛事起跑仪式、赛事录像、成绩计时、赛事安保等工作需要严格的把关。国内五大特色马拉松赛将赛事举办阶段的工作完成的井井有条。

赛事结束阶段,主要是成绩公布、颁奖仪式等工作,国内五大特色马拉松赛颁奖仪式举办隆重,每一个参赛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自己的比赛成绩。

3.3 宣传营销

2016年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以“清凉马拉松,幸福六盘水”为主题,为了让本地跑友有更好的状态参加比赛及宣传马拉松赛,组委会举办了马拉松赛官方训练营、主题曲征集活动、纪念奖牌(含丝绸带)设计征集活动、“我的六马我的梦”征文活动等。

2017年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由中央电视台直播与航拍,赛事组委会策划了马拉松赛主题晚会、嘉年华活动、摄影大赛、征文活动等。举办期间,多家电视媒体进行直播解说,各大网络及报刊媒体也进行了跟踪报道。通过高效的宣传工作,完美的将扬州的城市形象展现出来。

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重庆站)组委会在赛事开场阶段安排了乐队表演等热身活动;在场外活动中,组委会赛事赞助商合作设置了多个活动中心,并派送小礼品,参赛人员和观赛人员都能通过这些特色的活动加深对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的印象;在赛事结束后,主办方还举办了“赛事美照”活动。赛事最具亮点的是设有欢乐英雄奖、欢乐家庭奖项和欢乐团队奖项,丰富了奖项内容,激发了参赛者的斗志。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宣传营销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富有成效的,cctv-4的《海峡两岸》和《中国新闻》节目播放了广告宣传片[2],另外,大量的海外媒体也积极对赛事进行传播报道。为了纪念厦门国际马拉松成立15周年,赛事组委会独家限量发行了厦门国际马拉松15周年官方纪念奖牌珍藏版套装、保温杯、运动毛巾、腰包、手机臂带等,这些物品激发了体育迷们参与赛事的积极性,又能树立品牌和知名度。

北京马拉松赛媒体宣传平台众多,宣传工作受到大力支持。组委会通过开通官方网站、新闻发布会、户外移动媒体、形象代言人、出版杂志书籍报刊和其他媒体工具全面的报道赛事。北京马拉松组委会组织了亲子跑、代言人征集活动、“益呼百应”行动等丰富多彩的赛事配套活动。

3.4 文化展示

为了使2016年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更具看点,展现当地多姿多彩的传统特色文化。组委会将在路线的起点、终点以及折返点和主要交叉路口建立11个文化展示演出点,文化展示演出项目内容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有传统民俗文化表演又有现代化时尚演出,充分展现多样化的城市形象。演出队伍是由当地各艺术团队组成,有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彝族铃铛舞,有210人的民族大联欢,有苗族芦笙舞等15个项目。

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自2006年举办开始,始终坚持“精神引领,文化立赛,凸现历史,融入城市”的办赛理念,制定“名城、名人、名赛”的办赛方针[3]。在赛事的命名上,是全国第一个以历史名人和城市复合命名的马拉松赛事,并始终以文化为宣传重心。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也是国内较少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赛事。

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重庆站)吸引了众多专业的和非专业的选手参加。而在非专业选手中,手拿水稻、西瓜、萝卜、竹子的选手们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些选手们手中持有的道具是重庆赫赫有名的东温泉“清和四宝”。此次欢乐跑赛(重庆站)在巴南举行,当地最具特色的温泉小镇是东温泉镇,该地大力提倡提高全镇人民的对运动健身的认识。此次,东温泉镇组织了以该镇政府干部为主的80余人的“东温泉跑跑团”来参赛。此番亮相,展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清和四宝”,体现了当地的特色文化。

厦门国际马拉松以举办大型赛事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厦门旅游,进一步建设和宣传城市文化品牌,数据表明,由旅游相关部门接待的海外参赛者接近千余人,他们来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英国、荷兰、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同时,组委会充分利用城市地缘的优势,努力将赛事打造成为海峡两岸体育文化沟通交流的大集会。

北京马拉松能为城市的文化事业增加新的活力。2011年,首届北京马拉松博览会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奥体育馆举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北京马拉松博览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展示体系和规模,最大程度的为参展商搭建平台,形成了与40000名参赛者及跑步爱好者的互动。展会通过多种方式,让参展商近距离接触目标市场,有的放矢,也让人们体验到跑步运动中“穿、用、吃、听、玩”之最前沿、最前卫的产品魅力。

4. 结果与分析

4.1 结果

国内五大特色马拉松赛的赛道选择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再结合自身独特优势进行设置,努力争取赛道设计的独一无二;赛事组织架构合理,组织工作完善,赛事组委会有实力打造出一个国际化高水平的马拉松赛;媒体宣传方式多样,宣传力度及效果明显,赛事影响范围广,参赛者波及海内外;除了组织马拉松赛事之外,均有相关配套的文化活动,且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4.2 分析

4.2.1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打造独特的赛事魅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需要创新,我们的体育赛事更需要创新。马拉松赛事应结合自身特点,利用自身资源,因地制宜的组织开发各种各样的赛事活动。另外,赛事组委会应培养创新能力,加强赛事举办的独特性和品牌性。

4.2.2 完善赛事运行体系,增加商业性价值

马拉松赛事成功与否和其的运行体系密切相关。有关行政部门应提高对马拉松赛事的重视程度,制定出合理规范的马拉松赛事的审批、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为赛事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赛事的资金不足往往是赛事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增加赛事的资金,拓宽赛事资金来源途径,最好的方法是让赛事与市场接轨,与国际国内的大型赛事合作,提高赛事的影响力和增强赛事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赛事之中,提高赛事的商业价值。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具有较强的商业价值,赛事的举办模式是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增强赛事商业化程度,以此来解决赛事运作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4.2.3 重视媒体宣传作用,加大宣传力度

多种多样的宣传途径使得媒体宣传范围变的愈加广泛,达到的效果愈加变好。马拉松赛事应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赛事进行广告宣传、实时跟进、赛事航拍直播等,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赛事,参与赛事,让赛事成为人们文化、娱乐、家庭交流、朋友聚会的一次大集会。

4.2.4 大力组织开发赛事文化活动,建设赛事配套场馆

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都需要根植于当地的传统文化,体现当地的地域性特征。在继承赛事文化的基础上还需大力发扬赛事文化,开展赛事文化活动,建设赛事配套设施来促使赛事不断发展。赛事组委会应组织开发赛事文化活动,政府应不断增加在针对赛事场馆方面的投入力度,应建设更多的高水平的训练基地、体育俱乐部、社区健身设施以及各式各样的体育场馆。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组委会马拉松
“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十载初心坚守
冰上马拉松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文化价值及生成机制分析
禧玛诺全新一代XTR M9100 为山地越野赛、长距离耐力赛和马拉松赛车手而生
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医疗保障的做法
一起来跑马拉松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