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为因素控制角度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探讨

2018-10-08 11:04高翔
商情 2018年43期
关键词:人为因素交通安全安全管理

【摘要】交通安全管理,具有车型复杂、人员分散、作业风险高、司机年龄机构跨度大、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环境、设备,以及人的状况等。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驾驶员在驾车行驶中,其心理是否正常、判断是否正确、操作是否得当、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能否安全行车;车辆管理监督者在实施管理监督过程中,其监管责任、预防措施、教育培训、制度落实、全过程监控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车辆能否安全运行。有效地控制人为因素,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人为因素 交通安全 安全管理

1充分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行为是由心理控制的,是心理活动结果的外在表现。交通事故,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事故占96%,尤其是因违章肇事的占67%以上,通过充分分析认为人为因素其主要表现如下幾种:一是盲目自信、思想麻痹。部分驾驶人员和特别是有经验的驾驶人员,仅凭自己的经验和自信心,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他们往往在安全制度面前无所谓,在领导面前不在乎,把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当成耳旁风,把安全监督视为找麻烦,鸡蛋里挑骨头,自以为凭自己的经验、技能,绝对安全,思想麻痹,违章肇事。二是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受家庭、工作环境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驾驶人员产生烦躁情绪,神志不安,思想分散,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或者高度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导致不安全行为。三是技术生疏,遇险惊慌。部分驾驶人员由于驾驶技术不熟练,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被打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四是骄傲自大,争强好胜。自己工作能力较强、或者不强,但自信心过强,总认为自己工龄长、驾龄长,虽然有时也感觉到自己力不从心,但为了在众人面前不失面子,争强好胜,图虚荣,不计后果,违章蛮干、违规驾驶。五是盲目从众,逆反心理。部分驾驶人员看见别人行车违章没事,自己不违觉得亏,自己也跟着违章,或者对执行交通安全规章制度存有逆反心理,安全监督人员检查时遵章而行,事后照样违章。六是侥幸心理。这是许多违章驾驶人员存在的一种主要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不遵守交通规则,缺乏安全意识,多数表现为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例如:行车道转弯处按规定决不允许超车,但存有侥幸心理的人偏不按规定执行,明知故犯,这是典型的习惯性违章。七是惰性心理。部分驾驶人员工作图省事,能凑合就凑合,宁愿冒点险,也不愿按操作程去办事,即就是发现车辆有毛病,也让它带病继续工作。八是无所谓心理。通常表现为遵章或违章对自己无所谓,心不在焉,满不在乎,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对交通安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根本就没有交通安全这根弦。因此,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频频违章,有这种心理的人常常是事故的多发者。九是工作枯操,产生厌倦心理。部分驾驶人员由于单调繁重的重复工作,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和厌倦行为,感到生活乏味,容易引发事故。十是环境干扰,判断失误。在行车过程中,由于天气、气温、地形、路面、时间、灯光照明等因素超出人们感觉功能的限度时,会干扰人的思维判断,导致人的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而引发交通事故。

2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对策

交通安全事关员工的生命与健康,事关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是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的保障。交通安全管理要注重教育培训、制度落实、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切实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2.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交通安全素质

抓教育——全面提高交通安全素质。在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始终把搞好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放在首位,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对员工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主要目的是培育员工的道德意识、服务意识、遵章守纪意识和安全意识。首先,把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员工系统学习有关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学习HSE管理知识,特别是有关交通安全方面对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使员工的思想道德观念得到不断提高。其次,在驾驶员队伍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本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邀请劳模、标兵等做职业道德建设报告会,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在员工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抓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建设规范。一是建立安全教育建设目标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对安全教育建设做出安排部署,提出目标,考核办法,并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形成从上到下层层抓,层层建立安全教育建设目标保障体系;二是健全责任体系,规定各车管单位党政一把手是交通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驾驶员文明行为准则》,实行“领导包片、部门包点”的承包责任制,将交通安全教育的目标、责任、考核、奖惩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三是强化激励机制,实行奖惩制度,风险抵押金制度等,加大奖惩力度,使员工利益与安全教育建设紧密联系。

2.2落实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和现状,认为交通安全管理的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强化意识,营造氛围,抓好落实,持之以恒。强化意识。通过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三个层次的安全责任,坚持常抓不懈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安全知识学习,在全体员工心目中灌输安全第一的思想,让全员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树立起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领导层、管理层开展深入基层现场观看、观摩等活动,便于发现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高培养安全意识的针对性;抓好落实。在安全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抓具体的人、具体的工作、具体的环节来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规避作业风险,从而达到消除隐患,预防事故的目的。执行行车速度监控,GPS实行周抽检、月普查、严考核、重奖罚,收车归场检验,注重落实,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长途车、节假日、特殊天气审批,杜绝公车私用、酒后开车、无证开车,保障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扎扎实实的工作,必须以HSE管理标准为工作原则,提高建立和执行HSE标准体系的自觉性,使先进的交通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和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心目中,落实到交通安全管理的每个具体环节中,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作者简介:高翔(1974—),男,山东桓台人,大学本科,安全主任监督。

猜你喜欢
人为因素交通安全安全管理
乡镇道路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路线平纵组合设计
民航空中管制中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