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研究

2018-10-08 11:04张卓群
商情 2018年43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大学生

【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精英,能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关系着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命运。针对当代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从文化修养和文化传承两方面帮助和引导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关键词】大学生 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与西方资本主义存在相当落差,这是客观现实。处于认知成熟阶段的大学生还未养成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辩证思维,很容易从眼前既定的客观结果给出如此简单的结论。而本质上却忽视了从动态的发展的历史视角去正视近代以来中国为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而失去的历史发展机遇。在近代以来由向西方学到崇洋媚洋心态的发展惯性作用下,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崇洋媚洋的社会文化氛围。习近平同志就曾指出“‘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在社会崇洋媚洋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扭曲,表现在行为选择上,他们“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科研和各类公益活动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功利化的目标在支配,就要成为外国人。大学生在文化上亦或说文化的最高层次——价值观上是“缺钙”的,崇洋媚洋的文化氛围骨子里反映的是难以自拔的文化自卑。因此,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文化修养方面的文化自觉

首先,大学生的文化积累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个体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不断汲取人类文明的养分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文化延续发展永不断裂的纽带。在主观上,大学生要有自我文化积累的意识,这种意识需要不带有功利主义的学习观念和动机,不是就业、高薪等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而是一种对于自身发展需要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结合,特别是人文文化的积累特别重要。文化积累应带给大学生博爱的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的确可以扩大我们的事业,也可以解决具体的问题,满足我们对高科技的需要,但与此同时,也潜藏着种种危险,会使我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失去理智,忽视科学的人文价值,如果医生眼里只有科学技术追求,那对于病人是多么可怕的事。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时,应重视对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从而使自己成为全面發展、和谐发展的人。在客观上,大学需要在学科、课程的设置、文化活动、考核评价等校园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大学生进行文化积累创造条件和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体验文化、接受文化从而积累和传承文化。

其次,大学生对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必然要通过文化积累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性才能够完成,内在的品性修为也是极为重要的。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自身品性的修养作为担当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主动学习知识,积累文化,更要关注自身内在品性修为。当今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差、情感脆弱、缺乏诚信等都显示大学生的内在修为不够。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就表示他对自己人生的理解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是怎么样的,这些内在的修养和文化取向会直接影响着他们具体的外在行为。我国的大学历来重视人文教育,重视学生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社会公共关怀的统一。只有大学生主动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也就能让自己对周围的环境构成积极的文化影响从而提升整个社会文化水平。

二、大学生文化传承方面的文化自觉

大学生的文化传承体现了大学生文化行为的自主性,也是大学生作为个体存在所必然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大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主观自觉认识自己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是人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必然的文化自觉。而且这种传承不是原封不动的简单传递,而是大学生作为一种主体力量在文化中凸显的文化反省和文化创造,是大学生作为文化承载者所发挥的自主能动性。因此,大学生文化自觉行为是大学生作为文化建设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主动担当文化传承使命的具体行为。大学生应自觉主动担负起文化甄别与选择的历史重任,从根源上避免文化选择的随意性,绝不盲目地进行任何文化行为;自主地使用和支配文化,自我控制和创造文化。这种文化自觉是大学生对大学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自觉,因为大学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文化的传承使命主要靠大学生来担当。大学生文化自觉行为既表现为对文化优秀成果的自信和传承,也表现为对文化发展不足的反思和创新,两方面是相互交融同时进行的,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自觉是对民族文化发展自觉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的文化传承的最积极生动的方式是在文化自信中批判,在文化批判中反思,在文化反思中创造。任何文化都有其优劣,大学自身文化和民族文化也一样,精华和糟粕并存,大学生应主动学习,使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自信而自觉地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优秀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需要和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必然需要大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之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实质上,文化传承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大学生本身的开拓创新精神,在文化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造。“五四”运动时期,我国的大学就在引领社会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理所当然成为最富激情和活力的积极力量,批判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用自觉的行动实现大学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超越。

大学生中华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挖掘的过程。对目前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积极寻找培养大学生中华文化自信的方式方法,不断探究如何从大学生的角度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培养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思想政治的研究增添新意。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在人生的道路上站的更高、走的更远,就必须要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向——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坚定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积极参加文化活动,自觉提高文化自信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注:本课题是2018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DSZ—2018—080。

作者简介:张卓群,女,沈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文化自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