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比较

2018-10-09 02:44舒宝君雷淑红朱佳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康柏西雷珠湿性

舒宝君,雷淑红,陈 瑜,朱佳丽

(陕西省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眼科中心,陕西 商洛,72600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代谢功能减退有关,是视网膜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会造成患者视功能减退,严重者将导致失明[1]。AMD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与光线的损伤、营养的缺乏、年龄性老化或遗传因素等相关[2]。研究[3]显示,人种也是AMD的一个危险因素,白种人的发病率远高于黄种人和黑种人。根据临床表现可将AMD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虽然湿性AMD的比例仅占10%左右,但临床中90%的视力丧失病例为湿性AMD[4]。调查[5]显示,湿性AMD在中国4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5%,其中在75~85岁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30%。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常见的有雷珠单抗、贝伐单抗和康柏西普等[6]。本研究比较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AMD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并确诊的湿性AMD患者80例,共80只眼,均为单眼,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60~79岁。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光学断层扫描确诊为湿性AMD,近3个月未使用过眼部治疗药物,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剔除标准: 合并其他眼病患者,既往眼科手术史者,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不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A组采用雷珠单抗治疗,男22例,女18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42±2.29)岁,病程5~104月,平均病程(52.37±2.54)月。B组采用康柏西普治疗,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6.93±2.67)岁,病程6~106月,平均病程(53.07±2.68)月。2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2组均行玻璃体腔注药手术。碘伏冲洗结膜囊,采用爱卡因表面麻醉,用开睑器开睑,采用1.0 mL注射器角膜缘3.5 mm处睫状体平坦部垂直穿刺入玻璃体腔内,A组注射0.1 mL雷珠单抗(商品名: 诺适得,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40003),B组注射0.1 mL康柏西普(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30012),拔针后行抗感染处理。2组患者每月治疗1次,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评价指标

2组患者在治疗后1、3个月复查。① 采用早期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视力表评估患者的裸眼视力水平,以所测得的字母数作为计量资料。②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定量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③ 采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观察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渗漏情况。渗透消失: 新生血管不渗漏;渗漏减少: 渗漏面积减少超过50%以上;渗漏持续: 渗漏面积减少低于50%;渗漏增加: 渗漏面积扩大;复发: 患者渗漏处消失后又重新渗漏。CNV渗漏总改善率=(消失+减少)/总例数×100%。④ 观察2组患者眼部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视力水平比较

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2组视力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B组视力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视力水平比较

与A组比较,*P<0.05。

2.2 2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

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2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 μm

与A组比较,*P<0.05。

2.3 2组治疗后CNV渗漏情况比较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检查,不适宜频繁检查,故注射后1个月无CNV渗漏情况数据。治疗3个月后,2组CNV渗漏总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CNV渗漏改善情况比较[n(%)]

2.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2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A组不良反应3例,包括高眼压2例,结膜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B组不良反应2例,包括高眼压1例,结膜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未对本研究产生影响。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研究[5]显示,AMD已成为高龄人群中仅次于糖尿病的第2位致盲病,而中国的AMD老年患者数超过400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AMD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老化、环境影响、遗传因素、后极部视网膜慢性光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营养缺陷等相关,其中衰老和退变是引发AMD的重要因素[7]。湿性AMD主要为玻璃膜损伤,引起CNV渗漏,导致黄斑区视网膜或色素上皮有浆液或出血,最终形成机化疤痕[8]。VEGF是湿性AMD中CNV渗漏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因此目前主要采用抗VEGF药物来进行治疗。

雷珠单抗在2006年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湿性AMD,是第2代的重组鼠抗VEGF单克隆抗体,可同时作用于多个VEGF亚型及其降解产物,抑制新生血管生成[9]。康柏西普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全人源化氨基酸序列重组融合蛋白,与VEGF亲和力高,可有效抑制受VEGF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迁移和血管新生等[10]。本研究分别采用雷珠单抗(A组)和康柏西普(B组)治疗湿性AMD。治疗1个月后,B组视力显著优于A组(P<0.05);A组治疗1个月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368.79±40.42) μm,B组为(350.02±40.23) μm,B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视力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AMD的前期疗效好,但是后期疗效和雷珠单抗基本相当,与文献报道[11]相吻合。其原因可能为康柏西普是一种融合蛋白,而雷珠单抗作为单克隆抗体结合的受体较为单一。

牛静宜等[12]指出,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都可以结合VEGF-A受体,而康柏西普还可以结合VEGF-B、VEGF-C等受体。本研究中,2组CNV渗漏治疗改善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有研究[13-14]指出,康柏西普因其结构特殊,半衰期相对于雷珠单抗较长,因而在眼内作用更为稳定,药效时间较长。关于药物安全性分析,2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B组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的安全性相当。叶瑞珍等[15]提出,康柏西普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而雷珠单抗为进口药物,价格接近康柏西普的2倍,在两种药物治疗等效性和安全性一致的情况下,康柏西普对于国内患者的性价比更高。

综上所述,康柏西普治疗湿性AMD的前期效果优于雷珠单抗,对视力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改善较好。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两种药物后期疗效相同,且安全性相近。

猜你喜欢
康柏西雷珠湿性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的伤口评估及湿性换药护理探析
护理干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