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地区木洞山歌《薅秧歌》艺术特征研究

2018-10-09 00:47肖雨重庆文理学院重庆402160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秧歌劳作山歌

肖雨(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木洞山歌是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山歌歌种,木洞位于重庆东面,长江南岸,是重庆市巴南区的一个镇。上个世纪初期到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人们凡在春播的插秧时节和金秋水稻的收割季节,即可听见那此起彼伏的一首首高亢、粗犷、清脆、婉转、悠扬的巴渝山歌。薅秧季节唱的“薅秧歌”是其中较为流行的,它具有很明显的巴渝特色和浓郁淳朴的乡土气息,艺术性非常突出,每首歌都耐人寻昧,如:《大田薅秧行对行》、《什么红来红满天》、《山歌越唱约好听》、《太阳出来照高墙》、《头上戴的什么花》等。

本文通过对木洞山歌--《薅秧歌》的艺术特征研究,不但可以对它进行深入的了解学习,而且还能拓展薅秧歌的艺术特征体现与传唱学习的价值意义。

一、薅秧歌的起源

薅秧,(hāo yāng )是指我国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农民们在插了秧苗过后的一段时间内要对田间进行一次除杂草的劳作,薅秧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秧苗长得更好。由于重庆的地形较为复杂,丘陵山地较多,所以人们通常身体直立用脚踩进行薅秧,或弯腰用手拔、这样的劳动非常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农民们边薅秧边唠家常或者打情骂俏,这种边劳作边薅秧的歌曲叫做“薅秧歌”,薅秧歌具有旋律优美动听、起伏舒展、节奏规整等特点。

二、薅秧歌的物质材料(即旋律、调式、节奏节拍)的研究

(一)薅秧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起伏舒展自由,同时语言朴素简练,与地方方言紧密结合。以《青菜萝卜菜》为例(片段1),就能发现薅秧歌的舒展自由性,旋律走向比较平缓,多以三度音呈现的特点。

片段1:

(二)薅秧歌大多旋律优美,在调式调性的结构方面,大多采用中国传统民歌五声音阶的徵调式和羽调式,多为五声音阶do,re,mi,so,la构成,很少使用半音和变音,非常富有中国地方性色彩民族调式。调式的结尾出现尾转式调式,就是指在歌曲即将结束的时候,调式突然进行转变,这种调式的转变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听觉感受。

(三)薅秧歌的节拍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由性节拍和规整性节拍。自由类节拍其节奏紧密配合劳动强度,劳动强度越大,节奏越紧凑急速;劳动强度越小,节奏就相对松弛、舒展。规整类节拍运用得较多,重点突出节拍的方整性,这也是木洞山歌的一大特点,另外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也运用的较多,重点呈现出一种简单的韵律感,便于劳动人民传唱。

三、薅秧歌歌词特征研究

歌词是一首歌曲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木洞山歌的歌词是木洞人民口头文学的变现形式,语言朴素,言简意赅,当地的村民善于用口头方言来传唱薅秧歌,也能更好的传达情感,展现薅秧歌的艺术特色。

薅秧歌的歌词涉及面多而广,有众人一起劳作时充满激情向上的对歌,以《大田薅秧行对行》为例(片段3),(歌词:大田啰,薅秧呃嘿,和哟哟黄,嗬嘞,哟哟,行对行)充分显示出众人在一起团结积极向上的气氛。

薅秧歌常在歌曲中加自由随意呼喊性的衬字和衬词。这些衬字衬词唱起来与歌词浑然一体,使歌词变得更加优美流畅,使旋律变得更加优美动听。有“啊--”、“哎--”、“呀--”、“嘛--”、“呢--”、“啰--”、“嘞--”、“哟嗬--”、“哟喂--”、“依哟--”、“哦嗬--”等。

片段3:

四、薅秧歌的演唱形式研究

薅秧歌一般由两句、四句的七言歌词组成一个完整的曲调,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音乐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薅秧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演唱形式也多种多样。

1.薅秧歌最常见的演唱形式是在田间薅秧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排成一排,从田间的一头薅到另一头,一边扯䠋子一边唱歌,他们整齐的歌声伴随着劳作,特别热闹,那高昂的薅秧歌声让一草一木都陶醉不已。

2.薅秧歌在歌唱过程中由一人领唱,多人合唱,一人领唱在前方带头劳作,后面的人紧跟着劳作,边唱边和,他们分工合作,相当自由,在音乐中提高劳作的积极性。

3.两人对唱的形式也是薅秧歌较为常见的表演形式,这里的对唱又分为男男对唱、女女对唱、男女对唱。男人之间的对唱一般都是相互鼓励,非常具有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女人之间的对唱相比男人来说少了他们的阳刚之气,她们对的歌相对都比较娇羞,比较内敛,凸显了女性独特的嗓音魅力和无私与奉献的精神;男女之间对唱的歌大多是情歌,这类歌曲多反映男女之间的感情从而来表达一种寄托,一种向往,也是一种调侃和嬉戏,这类歌曲的代表作品有:《两个秧鸡在歇凉》、《秧子林林倒好耍》、《情妹爱的勤劳人》、《鱼儿爱的秧田水》、《薅秧棒儿不认黄》等。

五、薅秧歌的传承意义

木洞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薅秧歌的田间劳作形式已经慢慢的在消失,而与薅秧息息相关的薅秧歌也慢慢的在走向灭亡。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许多土生土长的文化已经逐步在消失。

薅秧歌已经成为木洞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精神财富,之所以能够传承到科技发达的今天,必然有它传承至今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薅秧歌的演唱是劳动人民在艰苦劳动中乐观、豁达、健康、祥和的心态与表现,是今天木洞人民在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上的保护和实际运用,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乡村人民在劳动中对美好心灵以及喜怒哀乐的释放,也体现了木洞人民内心的一种民族精神力量,唯有民族传统才是永恒不久的。我们有义务将它们传承下来,更有义务去传唱、分析、研究学习。

六、结语

通过对木洞山歌《薅秧歌》艺术特征的分析与研究,能使更多人了解地方性民歌的特点,使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深入去学习民歌的精神。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生活,更给人们学习提供借鉴。对当代大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基础,同时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学习机会,为打造特色音乐文化提供良好的研究对象。

猜你喜欢
秧歌劳作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山歌
富平村里唱秧歌
春暖劳作花相伴
昌黎地秧歌
苗山歌
苗山歌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
把咱的秧歌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