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含历史体现价值引领 指引精神旨在育人功能

2018-10-09 07:40长孙永健
广东教育·高中 2018年7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高考作文命题

长孙永健

伴随着许多省份即将实施高考语文全面改革,201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重在关注时代发展特征,激发考生的写作思维,在思维品性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学会思考,用心灵感受书写民族发展的光荣历史。从作文命题的内容来看,“青年人的精神素养和责任担当”,“国家社会的发展历程回顾”成为了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关键概念。作为高考改革重要年份的2018年,承继了这一命题思想,以“大国情怀”,“青年担当”为主题,展现了祖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明确了青年的责任。详细解读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将会有利于帮助我们明确高考作文的发展动向,特别是教育部命制的三套全国卷以及引领全国高考的北京卷,势必会成为我们把握作文命题方向的重要窗口。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科共有八份试卷,九道作文试题,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了三份,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分省自主命制了五份。语文试卷作文题共有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分省自主命制。仔细研究新课改以来的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走向,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变化历程,2015年以前,可以视为新材料作文的时代,這样的作文命题考生很容易上手,大多都会有话可说;2015年全国Ⅰ卷回归传统,在作文命题中融入了应用文写作的因素,采用了书信写作这一形式,2016年后则出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横扫作文命题的趋势,可以视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时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关键在于启发考生思维,限制无病呻吟。2018年全国卷的3道作文题目,在“任务驱动作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变革,呈现出彰显大国精神,关注社会发展,注重考生思维的基本特征,重在引导考生用真实的人生体验来体会社会的发展进步。

一、2018年高考作文的表层解读

2017年以来的高考作文题目在命制上呈现出关照社会现实和考生内心感悟的基本特征,目的在于引导考生书写真实感受,抒发真实情感,用真实而富有启发意义的命题材料激发考生的内心情怀,进而帮助考生建构起具有崇高价值的人生信念,做一个拥有热爱祖国,关注自我,拥有情怀,善于思考的时代新青年,肩负起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责任。研读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在表层上呈现三大特点:

1. 热爱祖国,勇于担当。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重在引导考生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让青年一代充分体味到社会主义国家体制下所拥有的时代优越感。这样的作文命题材料能够有效引导考生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伟大责任,进而形成崇高的人生理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套作显然不可行,考生必须拥有真切的性情,用心灵体味祖国的发展,用真实的感悟去关照社会的发展,在热爱祖国这一基本情愫的指引下进行写作。只有这样,作文才会拥有真情实感,才会写得感人感动读者。

2. 启迪智慧,学会思考。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另一个特征是启发考生思维,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的考查方式能够有效引导考生发现问题,并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看待并分析问题,进而对所面对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种命题方式的指引下,考生会产生独立的思考方式,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待、解决问题,进而充分彰显时代青年的思考能力。

以2018年全国Ⅱ卷的作文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全国Ⅱ卷的作文题目打破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限制,并在其基础上将考生的写作引向了对思维水平的考查。作文题目在形式上回归到了传统的“新材料作文”,用“二战”期间对战机的防护这一典型事例的表述来阐释思维的重要性,写作方式较为宽泛,考生大多有话可说。“防护战机”这道作文题目的核心是引导考生充分理解思维的重要性,体会独立思考带给人生的重要作用,进而领悟到思维之趣。这种以故事材料构成作文命题的方式并不是新鲜事物,而是对历史上作文试题的延承。回顾曾经流行的“新材料作文”试题,大多能找到其原型,如2012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以船工给船主补船的故事来阐明“顺手做好事”,“知恩图报”等道理。站在一定的角度来看,2018年全国Ⅱ卷在命题形式和解决方法上和2012年的全国卷作文试题一脉相承。

仔细分析题目可知,材料中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英美军方,二是沃德,三是战机。站在英美军方的角度来看,之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这是一种惯性思维。而人只有针对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提出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该作文可以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破思维定势。站在沃德的角度来看,统计学家沃德在对飞机弹痕进行分析后得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并且能够“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坚守自我内心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沃德并没有说只关注“弹痕少的部分”,而是说“更应该注意”,实质上是一种全面思考的过程,只有对问题进行了全面思考,才能接近问题真相。站在战机的角度来看,战机仅是我们所面对的生活中的问题的一个,由此展开联想,我们可以把问题扩充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抓住细节部分,考虑忽略内容。现实生活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任何科学的发现或许只是偶然的瞬间灵感。而作为个体的人,往往都有“从众心理”,那么这个被忽略掉的不起眼的部分,往往会被人们一直忽视,进而和真相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总体而言,这道作文题目着重引导考生树立思辨意识,培养考生在非常规思维形态下,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产生自己对问题的独有认识。能够激发考生的写作思维,提供了相对宽泛的思考空间和思维方式。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拉开写作的层次,让不同写作水平的同学能够得到有效区分。

3. 关注时代,容含历史。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着重关注了时代特征,引导考生梳理社会进步的历程,在历史感悟中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树立起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如全国Ⅰ卷从2000年“世纪宝宝”的出生入手,指引考生回顾了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直到“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等关键历史事件。让考生在历史事件中真切感悟到祖国发展历程的艰辛,取得成就的伟大。接着将视角指向未来的2020年和2035年,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树立自信,拥有建设伟大祖国的激情。这种融历史、现实以及未来于一起的命题方式,让人拥有了宏大的视觉感受,产生了具有强大力量的思维震撼力。

二、2018年高考作文的深层启示

研究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命题特征,不仅要从宏观上进行把握,更应该深度分析,发现作文命题的基本特点,找寻规律,寻找相应的应对策略。仔细分析2018年的9道作文题目,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分析和思考。

第一,围绕核心素养,命题形式多元。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让考生能够依据自己的擅长进行写作,充分展现考生的写作素养。在该理念的指引下,充分挖掘出考生的写作才华。如2018年的北京卷作文,让考生在两道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两道作文题目一个为议论文,另一个为记叙文,考生选择的空间相对较大,有助于不同潜质的的考生进行正常发挥,充分展示高考试题以人为本的命题理念。从材料构成上来看,全国Ⅰ卷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全国Ⅱ卷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全国Ⅲ卷关注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北京卷关注考生的文学阅读和责任担当;江苏卷则将视角引向了考生的个体成长。命题材料大多呈现出核心素养下的个体养成,可谓百花齐放,内容丰厚。作文形式呈现出微写作、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多元形式共同出现的格局,让命题内容更加走向多元。

第二,关注青年成长,重视理想塑造。关注青年成长是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显著特征,目的在于引导考生了解社会发展历程,关注现实生活的发展,从而树立远大目标,承担起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伟大使命。如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视角设置材料,引导考生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全国Ⅲ卷让考生通过不同时期的三个口号,了解不同时间段祖国建设的不同使命;2018年北京卷则引导考生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思维理念,树立起正确的社会发展观;2018年天津卷引导考生树立远大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国之大器,承担起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浙江卷的命题思维在于让考生了解浙江大地,明确浙江精神,理解地域文明下的文化内涵,进而滋生出建设家乡的美好心愿。在作文命题中关注青年成长,一则展现了国家对青年人的美好期盼,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了国家教育逐步走向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精神内涵为发展方向的基本理念。

第三,讲述国家故事,激发爱国热情。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重在讲述国家故事,展现国家的发展历程,进而激发考生及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如全国Ⅰ卷以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为起点,通过汶川大地震这一重大事件让考生充分体会民族团结,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用北京承办奥运会彰显国家的强大以及祖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用“天宫一号”首次在太空授课讲述中国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用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和“精准扶贫”开始推动讲述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即共同发展,共同过上富裕、富强的生活,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优越性,激发考生的爱国热情;用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展现中国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考题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展望了未来。通过国家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对考生提出了希望,希望考生热爱祖国,勇于承担起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使命。这种命题思想有助于考生充分认识学习的目的,明确作为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第四,承接传统题型,考题走向回归。体现国家精神和民族愿望,关注社会生活的命题理念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章可循。回顾历史,有许多试题的命题形式和命题理念惊人相似。如1977年辽宁卷作文“谈青年时代”和“在沸腾的日子里”;1978年的高考作文,要求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这篇文章;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的命题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类关注现实社会,体现时代精神的命题观念可谓一脉相承,充分展现了高考作文试题具有引领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展现了国家对青年成长的关注。早在唐代古文运动时,白居易就指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明确表达了写作的根本目的,那就是关照社会现实,书写社会生活。因此,2018年高考是彰显青年精神,关注国家发展的命题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历史考题的回归。

第五,重视思维能力,容含哲理要素。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聪明程度的重要體现。树立全面思维,拥有对问题的根本观点和认识是教育的重要功能。2018年高考作文题充分关注了考生的思维能力,让考生拥有独立的见解,树立全面认识问题的基本核心理念。2018年全国Ⅱ卷通过“战机划痕”引导考生要有全面思维的意识,学会抓住重点,坚守内心,坚持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观点;2018年江苏卷通过花语,鸟语,以及人的语言,让考生明白语言的功能,对语言这一核心概念拥有充分的认识;2018年上海卷通过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这一充满哲理思辨的作文材料,来认识“被需要”这一特别的心态,从而阐释自己的观点。

同时,关注考生的想象能力,注重考生关注时代特征,促使考生真情写作也构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如2018年全国Ⅰ卷,将命题视角展现在了2020年和2035年,要求考生站在未来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种考题的命题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拥有想象能力,学会展望未来,树立崇高目标。

三、2019年高考作文的理性思考

通过以上对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剖析,让我们充分把握了命题人的基本理念,有效掌握了命题的基本思考,为2019年以及之后的高考语文作文指明了方向。再次审视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引发我们如下思考。

第一,关注核心素养,形成价值理念。作文试题在命制上充分观照中国发展,将命题视角引向了社会现实,旨在引导考生树立起文化本位思想。写好这类文章,要求考生既要有关注社会发展的眼光,又要有向阅读寻求积淀的学习方式。针对这一变化,作为未来的考生,要有读书读报的习惯,要树立起以“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的文化自信。全国卷Ⅰ卷、Ⅲ卷,以及北京卷的作文命题均以文化自信或提升思维为命题方向。因此在今后的作文中要拥有文化自信的信念,有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情怀,将小我融入到祖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以主人翁的态度来看待社会变革。因此201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将会继续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来进行。

第二、关照社会现实,拥有爱国情怀。考生要关照社会现实,思考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诸多变化。以爱国主义情怀来支撑自己的认识。始终站在祖国发展,民族未来,以及个体成长和责任承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始终拥有爱国理念,以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来勇于承担,不断丰富自我,让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青年。以大情怀,大勇气来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摒除对域外文化的盲目膜拜,始终构筑起以愛国主义情怀为支撑的民族自信理念。以崇高的人生理念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洪流。

第三、去除形式主义,提升作文素养。面对2018年作文题目的变化,特别是全国Ⅰ、Ⅱ卷作文命题形式的改变,我们要树立去除形式主义的作文备考思维,切忌在“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等概念上做文章,而是要树立全面备考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努力实现向思想立意要高分,向写作技巧要高分。作文题目的形式千变万化,同时也会创造出更多新颖的形式,但写作的素养是不会变化的,因此,2018年的高考命题将会进一步创新作文的命题形式,更加侧重考生写作素养的考查,在形式多元的思维下真正凸显考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加强阅读能力,思考现实人生。关照社会人生,思考现实社会是作文的不竭动力。作为高中生而言,已经基本具备了思考现实的能力,要学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念来思考社会,用社会核心价值观来评判社会。要学会在史学层面上认识人生,看待社会,要用“核心价值观”来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让自己不成为只会造文章,耍技巧的考生,而要成为用思想征服人,写内涵厚重文的有真实内蕴的考生。因此,作为2019年的考生,要充分关注新闻报道,关注报刊读物,特别是《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反映时代心声的报刊,学会用时代声音塑造自我灵魂,用时代的风尚内化自己的写作思维。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以为,随着作文命题思想内涵的加深,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激荡,考生在作文备考中只有树立阅读意识,积累意识,坚持写作训练,才能用高深的思想内涵去搏击高考作文,创造佳绩。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高考作文命题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你眼中的我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