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

2018-10-10 09:23邓建明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喜鹊调节内心

邓建明

2016年秋季学期以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细心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发现,一年级下册教材中选入了几篇别致的新课文:《一个接一个》《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夜色》……这些课文无疑丰富了教材选文的内容,同时也给了我们语文教学一个最善意、最及时的提醒——教学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

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人生在世,喜怒哀惧,负面情绪在所难免。童年并非总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代名词,童年的生活并不都是积极的、快乐的,除了喜和乐之外,孩子也还面临着诸多的哀愁、孤独甚至恐惧等负面情绪。《树和喜鹊》就讲述了一个有关孤独的童话故事:当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时,树很孤独,喜鹊也很孤独;当树有了邻居、喜鵲也有了邻居时,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树和喜鹊》告诉孩子们:人是群居动物,独处的人是孤独寂寞的,只有在群体中,人才能找到快乐。《夜色》真实描述了一个胆小孩子的内心,“我”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一看到窗外心就乱跳。胆怯、不自信、缺乏安全感是小孩子最真实的内心体验,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自然而然克服一些胆怯,但曾经的胆怯必然会在孩子的内心留下或深或浅的阴影。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回避,而是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孩子胆怯不自信等问题。

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调整心态。绝对化是心理健康的大敌,良好的情绪体验来源于自身积极主动的调节。《一个接一个》就体现了学生对学习生活基本规则的积极适应。月夜时正玩得高兴,可该回家睡觉了;正做着好梦,可该起床上学了;正在操场上嬉戏着,可上课铃声响了……这就是生物规律和集体生活对作息时间的要求。也许孩子们暂时有些不适应,有备受约束之感,但却必须服从并养成习惯,这就需要自身改变看法进行自我调节。课文中的“我”在面对各种“不情愿”时,总是从积极的方面调节自己的心态:虽然想再多玩一会儿,但回家睡着了也可以做各式各样的梦;虽然不想起床去上学,但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呀;虽然玩着跳房子不想去上课,但是上课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怎么都快乐》更是生动地描写了对人际环境的积极适应。“一个人玩,很好!”“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四个人玩、五个人玩,很好!”“许多人玩,更好!”其意蕴是:我们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环境,特别是独处的环境,这时我们不能逃离只能适应,而且还要尽可能找到并享受独处的乐趣。“独自一个,静悄悄的,正好用纸折船,折马……踢毽子,搭积木,当然还有看书,画画,听音乐……”

要为学生的情绪调节提供更专业的指导与帮助。学生负面情绪的调节要靠学生自己,要靠成人讲一些道理,更要靠师长提供一些更专业、更具有实质意义的帮助与指导。这一点,在《月夜》中体现得较为充分。一个孩子胆子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没有责骂,没有批评,而是采取了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更为专业的措施。妈妈采取的是榜样激励的方法,她“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收效甚微,“我”仍然一看到窗外心就乱跳。在这种情况下,爸爸摒弃了说教的方法,直接拉着孩子晚上出去散步,虽然有一点点武断,但他采用的情境体验的方法却更加专业、更加有效,从此打消了孩子的恐惧感,让孩子看到夜里的“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再黑再黑的夜晚,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不是要把语文课和其他的一些课都上成心理健康课,而是要求我们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真正把每一个学生当成具体的而不是概念的、主动发展的而不是被动灌输的鲜活的儿童。为此,必须认真反思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所津津乐道的、自以为战无不胜的种种教育教学模式、策略、方法与技术,严格考量这些东西是不是真正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是不是真正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就是要营造更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够专注思考、真情流露和得体表达,而不是变成被各种时尚理念、条条框框和技术手段刻板操作的玩偶。毕竟,心智成熟、内心强大的儿童才是家庭、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

猜你喜欢
喜鹊调节内心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花喜鹊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喜鹊搬救兵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平均税率、标准税率与收入分布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
一块生锈的铁
调节日光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