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民营企业信贷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2018-10-10 11:28任祥张志勇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9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成因

任祥 张志勇

摘 要:近年来,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力军,其经营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对民营经济有着重要影响,而银行贷款作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随着十九大报告提出普惠金融的发展战略,各银行将更加侧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因此加强对中小型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对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信贷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9.055

1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相关概念

一般而言,民营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的统称,是从企业性质的口径对企业群体的划分,其主要包括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群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营经济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末,全国民营企业数量达到2700万家以上,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对新增就业贡献占比超过90%,目前民营经济财政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民营企业作为最具活力、潜力、创新动力的市场经济参与者,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中小型企业是从企业规模的口径对企业给予分类。中小企业是指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在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方面符合中小企业标准的企业。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企业数量的绝大多数,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小型民营企业即在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方面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商业银行信贷的重要客户群体,其稳定、健康的发展是商业银行信贷安全性的重要保证。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着经营管理不规范等相关问题,容易产生信贷风险,因此对中小型民營企业的信贷风险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中小型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

2.1 信贷风险的含义

所谓风险,即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及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即商业银行所投放的信贷资产出现损失(不良)的可能性。根据贷款五级分类的划分,不良贷款包括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及损失类贷款。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2.2 中小型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分析

2.2.1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某些参与者拥有其他参与者无法拥有的信息。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之一。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往往在信息披露方面并不规范,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渠道,而商业银行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少,造成债权人并不能完全掌握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动态。由信息不对称而引发出银行信贷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银行信贷的逆向选择风险是指需要贷款的企业往往更能接受银行提出的信贷条件,而真正优质的企业往往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定价等方面与银行讨价还价,导致银行更容易与需要贷款的企业发生信贷关系,从而导致优质企业的市场份额较低。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往往无法准确辨别企业真实情况,造成银行信贷投放存在着目标客户与实际之间的扭曲,增加了信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已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主观的违规使用贷款,突破贷款的约束条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商业银行往往无法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造成信贷风险隐患。比如对于参与民间借贷的企业,虽然银行用信条件对民间借贷事项进行了约束和限制,经营者也知晓相关限制,但仍参与民间借贷,由于一些常规方式并不能发觉相关线索,导致银行并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参与民间借贷的情况,银行便会面临着较大的信贷风险。

2.2.2 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

中小型民营企业往往其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不完整,股东会、监事会等制度不健全,相关负责人往往由亲属或朋友担任,制约监督机制不能充分实现,存在一股独大或一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公司的经营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实际控制人行为习惯及偏好的控制。在事实上,中小型民营企业多为个人控制企业,因此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职业素养和思想品质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实际控制人的从业履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等因素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轨迹。如果实际控制人的职业履历并不丰富,相关业务技能也不熟悉,那么实际控制人对企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可能存在偏差。实际控制人的绝对权力也导致高管层对公司发展战略的把握能力不强,公司决策和战略抉择缺乏充分论证,所做决策并非公司的最优发展策略,因此导致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偿债能力弱化,形成信贷风险。比如,如果企业的经营决策机制不健全,受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行为影响较大,如果实际控制人错误的估计了主营业务的发展趋势,盲目投资建厂扩大产能,而市场销售较预期存在较大差异时,上述投资易加重企业负担,导致企业偿债能力弱化,形成信贷风险。

2.2.3 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合规性不强

中小型民营企业多为个人控制型企业,自身经营行为的约束性不高,容易产生合规性问题。一方面是银行信贷材料的真实性问题。企业为了能够获得银行贷款,恶意的制造银行流水,造成企业资金流较多、经营周转顺畅的假象;所提供的财务报表真实性存在疑问,为了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着重突出主要财务指标的优质性,并且财务负责人的专业水平不高,对企业经营发展和投融资运作并不熟悉,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设立缺失;为了能够获得银行贷款,所提供的贷款用途证明材料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等诸多情况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业务发展方面,有些项目的证件尚不齐全就盲目开工,上下游企业业务合作手续不规范、随意性强,业务涉及的领域与国家宏观发展导向不一致,业务发展主要靠拼关系、讲人情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服务。上述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小型民营企业之中,这无形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2.2.4 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备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由于规模较小,综合实力不高,面对上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不强,普遍存在赊销的情况,而企业的应收应付款管理水平不高,应收账款账龄与企业经营周转需求不匹配,易形成资金流紧张的风险状况;同时对上游客户的议价能力不强,容易因上游环节价格上升而承担价格风险;中小型民营企业对突发的风险事项缺乏应对措施,特别是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缺乏有效的抗风险经验和手段;与关联企业之间资金占用金额较大、相互担保不规范等情况较多,易造成较大的风险隐患。

2.2.5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系列问题

首先,银行信贷调查流于形式,对实质性风险把控不到位。

贷前和贷中调查作为信贷投放前的必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信贷人员往往没有深入挖掘客户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资信状况,对于主营业务、重大投资、股权结构、民间借贷、政策风险等各个环节缺乏实质上的调查,对客户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情况,缺乏有效的展开,没有做好信贷投放的规定动作。同时在业务材料的收集过程中,容易忽视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问题,简单的罗列、撰写授信材料,没有仔细审视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造成信贷材料失真。与此同时,对于信贷人员而言,普遍对贷后跟踪走访的重视程度不高。贷后跟踪走访作为对信贷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及企业偿债能力的跟踪,对于信贷资金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信贷人员对整个信贷流程还停留在放款即结束的认识,对贷后跟踪走访重要性的缺乏充分认识,贷后调查不及时、不规范,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其次,重市场而轻风险。

当前银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为了完成任务指标、抢占市场份额,在信贷审批环节、信贷投放环节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对于一些民营企业而言,过度授信的情况比较严重。出于抢占市场的目的,各家银行纷纷对一些重点企业给与信贷支持,致使授信总额超过了企业的合理的信贷需求量,易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

第三,信贷风险缓释措施不足。

一般而言,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银行信贷业务多采取保证和抵押等手段。对于保证而言,由于民营企业交叉互保等情况非常严重,隐性担保难以被发现,虽然信贷落实条件中落实了保证关系,但由于民营企业担保圈相对复杂,一损俱损等情况比较普遍,导致贷款不良后,保证人也丧失担保能力,致使保证措施形同虚设,风险缓释措施的有效性不足。

3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加强信用体系的构建。一方面是完善信用信息渠道,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负面信息查询系统、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国裁判文书网等专业网站的建设,让债权人有多种渠道获取客户信用信息,对企业的基本资质和信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另一方面是加强信用理念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增强企业主在个人行为和企业经营方面的外部约束,提升自律能力、诚信意识以及合规意识。

其次,进一步完善授信审批等环节。一方面,加强对大数据的运用,通过对各行业、各类企业不良贷款的摸排统计,对高危行业及企业,主动调减额度甚至退出,动态调整、完善企业的准入标准,着力侧重经营情况良好,市场前景明朗,企业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对于风险系数较大的企业要实施风险前置的策略,在授信环节予以否决;同时,要进一步理清关联关系,合理确定集团授信总量,防止出现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的情况;合理设定用信条件,以该条件框定企业的经营成效,防止贷款条件形同虚设,加大用信风险。最后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密切监控宏观政策的变化及企业相关风险事项,要及时提示、有效传导到客户经理,必要时及时冻结授信额度,密切監测风险事项。

再次,切实做好信贷业务的“三查”,确保业务的合规性与安全性。一方面要确保贷前调查的有效性,对企业提供的材料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保基础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明确主营业务及行业,同时通过实地走访、查询水电费缴纳情况、纳税情况、上下游客户访谈、银行流水等多手段对企业的基本信息及变动情况(比如股权结构,对外投资等)、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了解和判断,摸清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对企业主营业务的了解和把握,判断客户准入及授信策略。另一方面,对于单笔信贷业务的办理,银行要尽可能掌握业务背景和借款用途,确保信贷业务投放合规,确保业务申请及风险缓释措施真实有效。最后对于贷后调查,信贷人员要定期走访客户、实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密切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向及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密切关注企业在他行授信情况及营业收入、库存商品等核心会计科目的变动情况,关注信贷资金使用流向,是否涉及短贷长用、用途违规等事项,切实做到信贷全流程跟踪和管理,定期进行信用查询,了解企业的信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揭露并进行早期预警。

最后,重点关注企业的对外投资和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和对外担保作为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密切关注企业的对外投资情况,企业是否存在着超额投资,盲目扩张的情况,以及要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跨行业跟风投资,特别是是否涉足房地产行业等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另一方面要格外重视对外担保。主要是大股东的个人担保及企业的对外担保,理清企业对外担保的数量和金额,了解被担保企业的基本情况,同时对于交叉互保、关联担保的情况更要认真清理,梳理出完整的担保圈。对于高风险投资及担保的情况,商业银行要及时调减授信额度,调整信贷产品和期限,并通过追加用信条件等方式提升风险缓释措施的等级,保证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提升银行信贷资产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晓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困境[J].金融与经济,2006,30-33.

[2]孟宁.HX银行济南地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4.

[3]陈良俊.论福建民营企业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J].福建金融,2016,26-29.

[4]曾林彤,严桦.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J].浙江金融,2014,19-24.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成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煤矿井下测量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