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启蒙Part3 职业篇 健康的职业观,定义美好生活

2018-10-11 08:32郭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博士school教研总监
父母必读 2018年10期
关键词:成人职业儿童

郭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博士,T-school 教研总监)

拥有健康的职业观,是财商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口袋里的“财富”是通过辛苦工作交换得来的,作为家长,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如何和孩子解释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这都会影响孩子对于自己以后职业选择的判断和他们对于未来工作的态度。

有些妈妈因为产假结束不得不回去工作时,我们会经常听到她们的愧疚,她们对不在宝宝身边的担忧。那么,这种内疚感,是否合理呢?妈妈对宝宝之外生活的向往必然和宝宝的健康成长矛盾吗?

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上班时,对哭得梨花带雨的孩子道别:“妈妈上班工作挣钱给你买玩具!”这种说法是否恰当?

这些问题其实既与家长的职业观有关,也与儿童观相关联。如果想要给宝宝们传达一种健康的职业观,我们需要认真审视这两种互相影响的价值观。

你的职业观健康吗?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挣钱

如果认真思考,其实每个人的工作都不仅仅是为了挣钱 —— 虽然有的时候经济的压力太大或者工作本身太枯燥、环境太恶劣,以至于我们自己(我们 “懒惰的大脑”—参见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归因的时候,会简单地说“我是为了挣钱”。人类从诞生开始就与劳动紧密相关,是劳动帮助我们创造工具,而工具又帮助人类进一步的演化。劳动与人类每一步发展与进步都密不可分,到今天仍然如此。现代社会的工作是人类劳动的一种—这种劳动需要与家庭之外的其他人合作,并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因此,这种劳动的另外一大意义就是满足成人社会交往的需要。不论多么独立的个体都无法否认,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参见戴维·布鲁克斯《社会动物》),因此,无论男女,我们都有一种与其他成人交往的需求。而现代社会的“工作”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

所以,回到上面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妈妈去上班的时候,并不仅仅是为了“上班挣钱给宝宝买玩具”;妈妈感到“需要回去工作”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社会人”的需求。因此,在我们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上班”这个问题时,也不要仅仅停留在“挣钱养家”“买玩具”上,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工作能给父母带来的其他社会意义,比如个人价值、社会责任、交往的需要等等,这也能减少孩子的内疚感。因为许多孩子会将爸爸妈妈上班辛苦,归因到“要给自己买奶粉、买玩具”上。

那为什么,妈妈,甚至爸爸,会为回到职场感到强烈的内疚呢?这就涉及我前面提到的“儿童观”了。

不矫枉过正,不被“迷思”绑架

在物质充裕、教育发达,但是社会变化快速,人际关系更加松散的现代社会,有两种“迷思”影响了今天很多父母的儿童观。第一,我们不得不借各种心理学的“术”去进行自我管理,以获得暂时的“平衡”。因此,今天的父母尤其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倾向认为这种心理健康是靠家庭来获取的,至少在早期,尤其重视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二,在成人面对外在社会感到难以获得信任或温暖的时候,我们把感情的需求转化到对儿童“浪漫化”,我们愿意相信儿童对成人的强烈依赖,并认为所有天生的,没有被成人社会影响的婴幼儿都是近乎完美的。因此,这种完美需要被父母,尤其是妈妈守护,而对除了父母之外的其他照顾者充满了 怀疑。

在这两种迷思下,很多其实并不被科学所证实的心理学概念非常流行,并且深深影响了我们的儿童观:比如依恋理论的滥用,比如过度养育的概念。其实,人类从出生的第一天就是社会的,心理健康从来都不仅仅能依赖于家庭内部的力量来实现的,而且没有所谓不被成人社会影响的婴幼儿。我们从感情,到语言、性别的构建,都是从一出生,甚至出生之前就被打上了当下社会的烙印。儿童对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并不低于(甚至在某个年龄段高于)成人(参见朱迪斯·哈里斯《教养的迷思》)。在这里提到这些迷思,是希望帮助今天的父母与当下的流行观念拉开一些距离,以利于观察到我们的儿童观受到特定时代的影响,以及这种儿童观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职业观的。

如果父母能看到儿童与成人一样具有社会交往的需求,儿童从一开始也被各种各样社会关系影响的时候,妈妈们也许能更加从容地接纳其他成人的照料,也能更加接纳自己去工作的需求,而且更加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远远超过挣钱的意义:母亲的工作当然带来了经济贡献;但母亲的工作更是为孩子做出了榜样——出门,与外面社会的交往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对家庭之外的社会做出贡献,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对工作拥有如此积极态度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对孩子的正面影响远远大于妈妈们所担心的分离焦虑。

如何向孩子渗透健康的职业观?

在父母自己有了健康的职业观,可以不内疚、自信地迈出家门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渗透给孩子健康的职业观呢?

1 “我热爱我的工作”

我们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热爱,对自己所做事情价值的认可,会非常直接地感染到孩子。如果父母总是抱怨“工作太辛苦”“工作没有价值”“同事关系不好”“老板总是剥削人”等等。孩子会在无形中吸收到这些负面的暗示,认为工作是一件不快乐的事情。或者如果父母整日懒散、工作态度不积极,这也会让孩子有样学样!所以,请父母尽量少在孩子面前抱怨有关工作的负面情绪,多和孩子聊聊自己工作上一些有趣的事儿和人,让孩子从小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份向往。

当然,对于产后刚恢复工作的妈妈来说,非常需要同事以及工作环境的理解和支持。你身边如果有一位刚刚上班的妈妈,请发自内心地认可她的贡献,请从现在做起,你在帮助一位伟大的妈妈,你也在帮助更多的孩子建立健康的职业观以拥抱积极的未来!

2 “让孩子了解我在做什么”

带着孩子,我们非常容易沉浸在当下,不论是当下的幸福还是焦虑。但是,孩子既是当下的,更是未来的。所以,在感到焦虑的时候,父母要多想象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未来。比如,我会想到我的孩子们会为有一位优异成绩毕业的博士妈妈而自豪;我的孩子们会为一位创立新兴学校的妈妈而获得更好的成长。这些信念,我也会不断在合适的情境下与孩子沟通,让我的孩子知道我在做什么,并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也为妈妈“小骄傲”一下。比如,我在大学给学生做讲座时,没人看老大,我就带着5岁的他来到自己的大学,跟着学生们一起“听讲”。当然,我的学术内容,小小的他一点都不懂。但是,他非常惊讶于“妈妈的学校楼好大啊”“妈妈,你真的能给那么多叔叔阿姨讲课啊”这些“言传身教”的效果,也超出了我自己的预期。让本来还很内疚的我,非常欣慰和高兴。

3 与孩子不断畅想未来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带着孩子观察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职业角色,比如超市里的收银员、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大马路上的交警、餐厅的服务员等,这些有着不同种类工作的叔叔阿姨们是怎么工作的呢?他们需要掌握哪些本领才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呢?这些都可以随时随地和孩子一起探讨,可以问问孩子:“你有什么梦想呢?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孩子的回答一定是五花八门,很多时候也一定会让你意想不到,但是这都没有关系,一定记得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梦想,也不要将你对孩子的职业期许强加给孩子。

比如有的孩子想当售票员(理由是喜欢坐车),那父母就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一起制作车票,让孩子扮演“售票员“,家长“上车”买“票”,最后要收“车”下班了,请售票员整理清算一下一共赚了多少钱。这就是一个很简单、有趣的职业体验游戏,其中也涵盖了财商启蒙的内容。

幸福生活的定义因人而异,但它一定少不了满足基本需求的物质条件、积极乐观的心态。如果父母拥有了健康的职业观,那么他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价值,同时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积极创造精神价值,并从这两类价值中获取成就感与快乐,并将这种快乐感染给孩子,无形中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积极的职业观。

猜你喜欢
成人职业儿童
养大成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成人不自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