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一词是怎么来的

2018-10-11 08:20阿树
南都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娘娘腔字面日语

阿树

在古汉字里,“娘”取少女之意的意思,跟作为母亲的“娘”还不是一回事。现在形容一个人很娘,还是回到了这个字最古老的意思,指男生阴柔,有女孩子气。

炮,很明显是一种武器,它最常出现的场合,是军事术语中。不过在《金瓶梅》中,这个炮字还引申成男性生殖器。

所以“娘炮”一词,最字面的意思就是,原本长有大炮的男生,卻生得女气。

显然这是个网络流行词,字面意思较为粗俗,主流词典一般也不会收录。许多网络百科词典说它来自台湾,出自一部2007年开播的台湾偶像剧《我要变成硬柿子》,剧中女主角骂男主角“娘炮”,是说他生性软弱,怕事如女人一样。

“娘炮”产自台湾是没错,但不是这部电视剧的“功劳”,而是早期网民们的“结晶”。

没人能说清娘炮最早诞生于何时,早在2004年,台湾雅虎奇摩就有人开帖问“何为娘炮”,最早一批跟帖者还在吐槽台湾人尽发明些没有意义的词,解释的人也一知半解。不过,与娘炮等义的“很娘”,“娘娘腔”等短语词汇,当时的网友倒用得很娴熟。其中,最多的一类提问,便是对被骂为“娘炮”的恐惧。

2011年,台湾的立法机关通过《性别平等教育法》,骂人“娘炮”,被明确规定为性霸凌,严重的可能会受到退学处分。此外,骂死gay,娘娘腔,男人婆,也都可能触犯这项法律。

也是在2011年,大陆人民才开始用“娘炮”这个词。这年春晚,一位魔术表演师出场时,被腾讯微博的网友说太娘炮。从此这个词流行开来。

与“娘炮”类似词汇,在其他语言中也存在,英语“sissy”,取自“sister”,形容很娘娘腔的男孩子,懦弱胆小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台湾的网络流行语中,“娘炮”还没那么普及开来的时候,sissy被网友们简作cc,也有很多人在用。

日语里面,“女らしい”也指一个男生行为举止很像女人。很多人认为娘炮取自日语,因为这里的“娘”是女孩之意,现在这层来自古汉字的意思,更多是保留在日语中。其实不然,现代汉语的娘,依然存留着女孩之意。如“姑娘”,宁波方言中把女孩子叫做“小娘”,便是承自古汉字。

总之,无论“娘炮”,还是sissy,女らしい,类似的表述,在许多文化中都能找到。这个词背后隐含的文化心态是,男人不能表现得太过女气,女人也不可以和男人比较。

可见,性别规训,全世界都有,性别歧视,也是全球可见。只不过,有一些地方正在成为历史,有一些地方没有。

猜你喜欢
娘娘腔字面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金缕衣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别误会这些英语
别误会这些英语
娘娘腔
潮人
澳财长骂对手“娘娘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