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会有“核”野心吗?

2018-10-11 05:51刘迪
新民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岸信智囊修宪

刘迪

对安倍来说,他最想做的,无疑是修改宪法。他的目的,是想修改宪法第9条,让日本成为“普通国家”。

9月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获胜,这是2012年以来他连续第三次担任该党总裁。如果不出意外,他的首相任期将再延续3年。那么为什么安倍能够维持一个长期政权?今后他还要做哪些“大事”?

在战后日本史中,仅有少数首相能维持长期政权,多数首相多则数年,少则几十天即被赶下台去。那么,安倍有何德何能,能够维持一个长期政权呢?一个政治家,要维持一个政权,需要哪些外部条件以及个人素质?此前,很多报道指出安倍与保守势力的关系,认为安倍的保守主义意识形态与本世纪以来日本社会保守主义势力加强有关。这种观点无疑有其道理。在经济停滞的年代,日本社会保守势力增强,他们要求社会稳定,要求安心。对此,安倍提出的“瑞穗资本主义”,让这部分人十分受用。

日本是一个学历社会,但这个社会又不唯学历。在政治人才选择上,日本还存在“家系”要素。从学历看,安倍出身无法与那些出自名门大学的政治家PK。但他在演讲时,在书中时常提起他的外祖父岸信介,这仍能唤起部分共鸣。

日本民众,其实并不喜欢那种非常强势,不善于沟通的政治家。许多近距离接触过安倍的人都有一个印象,这个人身段很低,非常友好。他在日本这样一个人情社会里,很有人缘。他的这种特点,让他赢得很多哥们,以至2006年他第一次政权组阁,有人说安倍内阁是“朋友内阁”。

安倍自知才学不足,所以他特意聘请很多高人,例如他的“安倍经济学”,主要智慧来自浜田宏一,此人是著名经济学家,曾在东京大学及耶鲁大学执教。他的很多智囊,都是某方面专家,如任国家安全保障局长的谷内正太郎,非常低调,沟通能力极强且忠诚,深得安倍信任。可以说,安倍政权的维系,这些智囊功不可没。

另外,安倍从不因自己的意识形态而固执己见。回想6年前,他的智囊曾策划一个“中国包围网”战略。但不久,他发现这个战略大而无当,他自己反倒在中国周边疲于奔命,于是放弃,不再提起。

如没有好的经济表现,不论安倍人缘多好,他也不会稳坐首相交椅至今。近年,安倍的政敌揭露不少安倍政治丑闻,但安倍仍然岿然不动,还在于日本经济表现。迄今为止数年,安倍一直在拼经济,结果是GDP增长,妇女就业、老人就业、外国人就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及访日游客消费等各种数字都有向好表现。

今后3年,安倍还要做哪些“大事”?对安倍来说,他最想做的,無疑是修改宪法。他的目的,是想修改宪法第9条,让日本成为“普通国家”。目前,日本围绕修宪国民意见分裂。执政党联合中的公明党对修宪也有不同意见。如果安倍强行修宪,可能导致国民舆论分裂。但是,安倍修宪可能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今后,随时间推移老一代人逐渐离去,那时再修改核心部分。

安倍曾提出要让日本摆脱“战后秩序”。但是摆脱这个秩序前景如何?在可预见未来,世上仍无人可取代美国统治全球。但美国的衰弱,将导致全球秩序从一极向多极转变,在这个“乱世”,安倍及其后继者.或许会有机会。

近年不断有日本舆论议论拥核的可能性。据日本媒体报道,早在上世纪60年代,关于核武开发日本政府有人曾秘密咨询德国政府。1983年,岸信介在其著述《岸信介回顾录——保守合同与安保改定》中也曾写道:“核能开发,目的是为了增加未来日本核武装这种选择。”

日本已在“超高龄社会”道路上不断发展。2018年9月,日本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0%以上,“少子化”日益深刻。研制核武以及拥核,在现行日本法治下并无可能。但另一方面,在这样一个人口减少的社会,如何有效、低成本维系安保,已成为最重要经济政治课题。那么,在未来某一天,突破“无核三原则”是否会成为日本政策选择之一?

猜你喜欢
岸信智囊修宪
安倍侄子竞选晒家谱引众嘲
岸信夫有意退出政坛
安倍胞弟入阁守护家族政治荣耀
普京:修宪不会导致寡头政治
黄守宏:总理的“首席智囊”
安倍重用弟弟强化“安倍外交”
我们误判了中国——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
对匈牙利第四次修宪的一点思考
近期中
关于《智囊》和《智囊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