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药剂防治温室辣椒白粉病药效试验

2018-10-12 09:26咸文荣马永强李秋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农药

咸文荣 马永强 李秋荣

摘要 引进12种农药在温室辣椒白粉病发病初期喷雾防治,以验证其防效。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辣椒白粉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500 g/L异菌脲可湿性粉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50 g/L嘧菌酯悬乳剂、42.2%唑醚·氟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达82%以上。建议在温室辣椒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以上6种药剂进行防治,间隔7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生产中各药剂交替使用。

关键词 辣椒白粉病;病情指数;农药;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6.4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103-01

Effect of 12 Pesticides Against Greenhouse Pepper Powdery Mildew

XIAN Wen-rong 1,2,3 MA Yong-qiang 1,2,3 LI Qiu-rong 1,2,3

(1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Qinghai 810016; 2 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Crop Pest in Xining,Ministry of Agriculture; 3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Qinghai Province)

Abstract 12 pesticides were introduced to control pepper powdery mildew in greenhouse in the early phas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s of 29% pyrropyrimidine SC,500 g/L isomorphic urea WP,430 g/L levopentazol SC,250 g/L levopidazolam EC,250 g/L levopidazole SE and 42.2% azoleether fluoramide SC were better,which reached more than 82%.It suggested that these pesticides should be chose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isease,control once every 7 days for 3 consecutive times. Each pesticide should be used alternately in production.

Key words pepper powdery mildew;disease index;pesticide;control effect

辣椒白粉病(Leveillula taurica Lev.Arn)屬半知菌亚门粉孢属辣椒拟粉孢菌,病菌以分生孢子从辣椒叶背气孔或直接突破叶片角质层侵入,发病后分生孢子梗从叶背气孔伸出,顶部长出分生孢子,形成密生白粉,菌丝体迅速破坏叶肉内叶绿体等亚细胞器,阻碍植株光合作用[1-3]。目前。该病在所有辣椒种植区都有发生[4],且随着温室辣椒的连年种植,病情逐年加重,较难防治[5]。造成大量叶片功能提前衰竭,变黄、脱落,严重时植株叶片提前脱落,之后植株再发新叶,导致后期果实生长停滞,椒果细小弯曲成畸形,产量损失10%~30%。辣椒白粉病对目前生产上的常用药剂已产生抗药性,为此,引进12种药剂防治温室辣椒白粉病,以期筛选出高效的药剂品种,在辣椒生产中大面积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海东市循化县查汗都斯乡(海之东基地)日光温室中,海拔1 894 m,土壤为栗钙土,水浇地。辣椒品种为乐都长辣椒,宽行行距为0.8 m,窄行行距为0.4 m,株距为0.4 m,2017年5月17日定植。

1.2 供施药剂

400 g/L氟硅唑乳油(杜邦福星,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绿妃,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瑞镇,先正作物有限公司)、500 g/L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美国富美实有限公司)、80%三氟乙嘧乳油(浙江科隆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凯泽,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翠贝,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300 g/L醚菌·啶酰菌悬乳剂(翠泽,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拜耳作物科学公司)、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250 g/L嘧菌酯(阿米西达,先正作物有限公司)、42.2%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健达,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所用药剂及用量不同共设13个处理,分别为400 g/L氟硅唑乳油180 mL/hm2(A)、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750 mL/hm2(B)、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 080 g/hm2(C)、500 g/L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 350 g/hm2(D)、80%三氟乙嘧乳油675 mL/hm2(E)、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600 g/hm2(F)、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70 g/hm2(G)、300 g/L醚菌·啶酰菌悬乳剂900 mL/hm2(H)、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70 mL/hm2(I)、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 600 mL/hm2(J)、250 g/L嘧菌酯悬乳剂450 mL/hm2(K)、42.2%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50 mL/hm2(L),以喷清水作空白对照(CK)。4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4 m2(10.0 m×2.4 m)。

1.4 施药方法

试验采用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农牌HD 400背负式喷雾器喷雾防治,药液施用量675 L/hm2,对照小区喷施等量清水。试验期间共喷药3次,施药时间分别为8月17 日、24日、31日。

1.5 调查方法

共调查2次,分别为第3次施药前(8月31日)、第3次藥后7 d(9月7日)。每小区随机取4点,每点调查2株,共调查8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以每片叶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40%以上[5]。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辣椒白粉病发病初期喷药防治,间隔7 d防治1次,3次药后7 d调查,各处理的防效在69.50%~84.89%之间。其中,处理B、D、I、J、K、L防效较好,均在82%以上,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A、C、E、F、G、H防效均低于8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种药剂中,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500 g/L异菌脲可湿性粉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50 g/L嘧菌酯悬乳剂、42.2%唑醚·氟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达82%以上;400 g/L氟硅唑乳油、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00 g/L醚菌·啶酰菌悬乳剂、80%三氟乙嘧乳油防治效果较差,平均防效均低于80%。因此,可于辣椒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750 mL/hm2、500 g/L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350 mL/hm2、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70 mL/hm2、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600 mL/hm2、250 g/L嘧菌酯悬乳剂450 mL/hm2、42.2%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50 mL/hm2,兑水675 L/hm2喷雾防治,连续喷防3次,间隔期7 d。以上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4 参考文献

[1] 王春明,洪流,郑果,等.5种杀菌剂对温室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09(2):33.

[2] 张裘.防治辣椒白粉病药效试验[J].热带农业科学,1999(3):16-18.

[3] 代明春,徐庆明.贵州省平坝县辣椒主要病害及防治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4,32(4):51-53.

[4] 李玉聚,柴阿丽,赵彦杰,等.辣椒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蔬菜,2009(7):19-23.

[5]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 17980 24-200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农药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几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乙螨唑对温室草莓红蜘蛛的防治试验
2016年第三批农药企业延续核准名单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
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农药行业HSE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