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2018-10-12 09:26尹传坤范为语曹学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

尹传坤 范为语 曹学东

摘要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实行轮作和间作套种、规范脱毒种苗繁育、采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实施休棚期土壤消毒技术以及增施微生物菌剂和复合微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等综合技术措施,使大棚草莓生产达到绿色、土壤健康、病虫兼治、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 大棚草莓;土传病虫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6.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111-01

沂南县砖埠镇是大棚草莓主产区,由于栽种时间长、重茬严重,有害微生物及土传病菌逐渐积累,草莓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加之施用未完全腐熟的粪便和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退化,营养失衡,有益菌群下降,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加重,造成草莓植株长势衰弱,最后死亡,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针对上述连作障碍,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1 加强农业防治

1.1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草莓品种对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抗性不同,其中妙香七号、甜查理、章姬、红顔等品种抗性较强,可以推广应用。

1.2 清洁田园

为了减少土传病菌越冬场所,可于前茬作物收获后,将果农随意丢弃的病株残体彻底清除,带离棚室销毁或深埋,以控制病害蔓延。

1.3 实行轮作,间作套种

实行草莓与大葱、大蒜、玉米轮作,然后将其秸秆压入土中,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在培肥土壤的同时,克服了病虫害滋生。与水稻轮作,更利于改变土壤微生物环境,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同时还可减轻次生盐渍化障碍[1]。此外,与韭菜、茼蒿间作,也能减轻土传病害的发展。

1.4 培育壮苗,选用脱毒种苗

培育无病优质的草莓苗是预防草莓土传病害的基础。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有4片以上叶片、根系发达的草莓植株作为生产圃母株。繁殖圃要选择前茬未种过草莓、烟草、马铃薯或番茄的地块,避免发生再植病害或共生病害。苗圃内及时喷药预防红蜘蛛、蚜虫、斜纹夜蛾、蓟马等,促进子苗生长,提高子苗质量。

1.5 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将秸秆转化为作物所需的热量、CO2、抗病孢子、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提高了植株抗病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1],缓解了土壤的酸化和次生盐渍化,有效降低了草莓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程度。

2 休棚期土壤消毒技术

2.1 棉隆土壤消毒技术

将上茬作物的秸秆清洁好,同时施入下茬作物所需的农家肥,将土壤整平,用98%棉隆颗粒剂30~45 g/m2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并与20~30 cm土层土壤混匀,浇透水,然后用薄膜覆盖棚内土壤,四周用土压严闷棚10~15 d,揭膜透气5~7 d,通风期间松土1~2次,后定植草莓。该方法可有效杀死土壤中各种线虫、病原菌、地下害虫及杂草种子,从而达到减轻病害的效果。

2.2 石灰氮(氰氨化钙)土壤消毒技术

石灰氮具有杀虫灭菌功能,同时对中和土壤中根系代谢物、调节土壤酸性、补充维生素具有独到的作用。清除作物残体,彻底清园后,于7—8月高温季节,施入麦秸、稻壳等15.0~22.5 t/hm2或有机肥15 t/hm2、兔肥粪15 t/hm2,均匀撒施地表,同时撒施石灰氮1 200~1 800 kg/hm2,与土壤充分混匀,并将土壤翻2~3次,起高垄,浇足水分,用薄膜覆盖地面,并盖严棚膜,密闭闷棚25~30 d,揭膜晾晒8~10 d后,整地定植草莓苗[1]。

2.3 太阳能物理高温闷棚技术

休棚期(7—8月)不撤棚膜,应用太阳能物理消毒,在棚室内撒施碎秸秆15 t/hm2、硅钙镁土壤调理剂1 200 kg/hm2,撒施旋耕均匀,起垄做畦,选择高温天气,在畦沟内灌透水,使土壤处于缺氧状态,有利于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2-3]。而后覆盖地膜和棚膜,密闭棚室高温消毒20 d,并使土壤温度达到40 ℃以上。该土壤消毒方法节能环保、简单实用,综合防病效果较好。

3 定植前后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3.1 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料和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

施复合微生物肥料2 400 kg/hm2+硅钙镁600 kg/hm2作底肥,既可持续性地抑制土传病害,又可调节植株健壮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果实膨果着色,改善果实品质,使草莓提早上市[2]。

3.2 应用微生物菌剂技术

施用微生物菌剂可较好地防治草莓土传病害。定植前通过施用微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木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进行浸根处理,定植后每株苗再灌菌液 150 mL,有益菌在土壤中可迅速繁殖,抑制有害菌的萌发,达到杀灭有害菌的目的,同时可提升植株根系对干旱、盐害、冻害等逆境环境的适应性。也可在草莓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施用微生物菌可湿性粉剂7.5~15.0 kg/hm2,间隔7~10 d灌根或冲施1次,兑水量60~120 kg/hm2,间隔20 d后再施用1次[4]。

3.3 生长期间补充有机活化营养制剂

在草莓生长期间,推广使用山西凯盛产的“根茂康”和“君临天下”等含有氨基酸、黄腐酸、寡糖素等多种高效、营养和改良功能的有机菌肥,对草莓土传病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种肥料的配合施用,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缓冲能力,多种有益菌体能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起到了阻止病原菌的萌发、分解病原菌的毒素、降解土壤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物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草莓的安全性,同时达到了提升草莓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丁文峰,胡乃意,王振华,等.大棚番茄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7):96-97.

[2] 曹學东,刘长新,杜为刚.大棚黄瓜土壤改良及土传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技服务,2017,34(7):60.

[3] 张端喜,范学臻.草莓连作障碍发生原因及克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126.

[4] 王华,张敏,卫勤,等.大棚草莓土壤消毒防病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7(1):125-126.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
浅谈有机蔬菜种植中绿色防控措施的应用
富裕县减少除草剂和农药用量取得成效和主要做法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浅谈大白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
日光温室彩椒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江西省茶园病虫害防治思路
普洱市思茅区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