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商州区雪松长足大蚜的发生与防治

2018-10-12 09:26林军雷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林军 雷伟

摘要 雪松是主要园林绿化树种之一,近几年受到雪松长足大蚜的严重危害,直接影响绿化美化效果。本文对雪松长足大蚜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等4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该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雪松长足大蚜;发生规律;危害症状;防治方法;陕西商洛;商州区

中图分类号 S7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112-02

雪松(Cedrus deodara G.Don)为松科雪松属常绿乔木,树体高大,干形通直,树姿优美,近地面处大枝平展,长年不枯,树冠繁茂雄伟,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雪松为温带速生树种,在长江中下游等地普遍栽培,常孤植于草坪中央、广场中心、主要建筑物两旁、园门入口等处,或者列植于道路两旁,极为壮观。冬季,洁白积雪与翠绿色枝叶交相辉映,形成许多银色宝塔状景观,更为引人入胜。

2016年6月,商洛市商州城区雪松枝叶出现大量黏液,其下地被物及地面也有黑色黏液。商洛市林木病虫防治检疫站组织专家鉴定是由雪松长足大蚜危害造成。当时,该虫已进入危害盛期,蚜虫数量多,分泌大量黑色胶状蜜露,污染了雪松下层枝叶、地被植物和地面。

1 形态特征

雪松长足大蚜(Cinara cedri Mimeur)为外来物种,分为无翅孤雌蚜、有翅雌蚜和有翅雄蚜3种虫态。无翅孤雌蚜体长2.9~3.7 mm,体梨形,深铜褐色,腹部具漆黑色小斑点,体表被淡褐色纤毛和白色蜡粉,头顶中央两侧各有一纵沟;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一斜置凹陷,呈“八”字形;中胸腹面前缘中央具一个突起,钝齿形;腹管较短。有翅雌蚜与无翅孤雌蚜相近,具有2对翅。有翅雄蚜体长2.2~3.0 mm,头胸部黑色,复眼红色,触角灰褐色,基2节及端部黑褐色;腹部灰褐或灰绿色,足黑褐色或灰褐色;喙长,可达腹末[1-2]。卵长1.05~1.25 mm、宽0.47~0.52 mm,初产时为黄棕色,后变为漆黑色。若蚜体长1.2 mm,触角5节,比成蚜少1节[1]。

2 发生规律

国外记录雪松长足大蚜可寄生所有雪松[1],我国北京市、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等北方地区均有发生[2]。雪松长足大蚜1年繁殖数代,孤雌世代与两性世代交替发生,往往世代重叠,虫口密度较大时,若蚜至成蚜均有,有翅蚜与无翅蚜共存,多聚集在直径2.5~40.0 mm的雪松枝条和针叶上,刺吸树液危害。经观察,该虫春、秋2季危害,春季更甚,于4月下旬开始危害,传播速度极快。从5月中旬起有翅雄蚜、有翅雌蚜和无翅雌蚜混合发生,5月中旬至6月是危害盛期。7—9月雨季到来后,蚜虫数量逐渐减少,10—11月进入第2次危害盛期,11月中下旬有翅雄蚜、有翅雌蚜和无翅雌蚜产生,性蚜多在枝梢的针叶上产卵,2~8粒卵排列成行,极少在枝条上产卵。进人冬季后,树体上未发现有该蚜虫体,其以卵越冬。

3 危害症状

以若虫和成虫为害雪松一至二年生嫩梢或幼树干部,吸食树液。主要以蚜虫分泌大量蜜露,污染雪松下层枝叶及树冠下的地被植物和地面。当蜜露较多时,松针上沾染大量粉尘、花絮和煤粉,可造成枝叶霉污、新梢干枯,松针尖端失绿发红发干,针叶上有黄红色斑,有些植株枝梢顶端发红、枝条下垂,枯针、落针明显,严重影响雪松的生长和绿化景观。尤其在危害盛期,树下广场、人行道、园路和座凳等受蜜露污染,有较强的“粘拽”感,清除困难[3]。严重发生时,松针上蜜露明显,呈油滴状,在远处可见明显亮点。

4 防治方法

根据雪松长足大蚜的生物特性和发生规律,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虫害发生分初发、盛发、末发3个时期,其初发期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是化学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因此,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找准虫情暴发重点地块,从而为防治提供有效依据。

4.1 预测预报

根据雪松长足大蚜发生规律,超前安排、提早部署,确定专人开展监测预报,做到虫害早发现、早防治,以免其扩展蔓延。

4.2 抚育管理

通过修枝、灌水、施肥、松土、除草等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性。剪除重叠枝、交叉枝、枯枝和徒长枝,提高树冠通风透光性。生长期随时对过长枝进行短截,对侧枝上的直立枝摘心,促使萌发更多的短枝和簇生针叶。加强肥水管理,出现春旱少雨时,结合施肥在萌芽前后灌水,以后可松土、保墒,不旱不浇。6月施肥1次,8月施硫酸亚铁1次。生长期间,每20 d松土锄草1次[2]。易积水和地下水位过高的生长地要及时排涝防渍。

4.3 物理防治

刮除蚜虫或者剪除受害枝条,冬季摘除带卵针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虫源。

4.4 生物防治

加强对瓢虫、草蛉、食蚜蝇及蚜小蜂等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在天敌极少且不足以控制蚜虫密度时,可适时喷施化学药剂防治。要选用对天敌安全或低毒的药剂,避开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期施药。人工饲养瓢虫、草蛉等天敌,适时释放[4],或在4月下旬蚜虫危害初期在雪松树干悬挂天敌卵卡。

4.5 化学防治

4.5.1 树冠喷药。于危害盛期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者25%吡虫啉2 400倍液)、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000倍液等树冠喷雾。配制药液时,加入经温水完全溶解的2‰洗衣粉,能使药液均匀地黏附在松针上减少流失,还能在害虫体表形成一层不透气的薄膜使其窒息死亡[3]。防治时,不同药剂交替轮换使用,喷药间隔期10~15 d,连续喷洒2~3次。施药时,做到喷药均匀、全面,不漏喷、不留死角。

4.5.2 树干注药。使用充电式电钻在树干下部4个方向分别交错打孔,孔径1 cm,孔向下倾斜45°,孔深5~8 cm。孔打好后,用普通医用注射器按照树干胸径0.6 mL/cm剂量,吸取20%吡虫啉可溶液剂或10%噻虫啉悬浮剂,注入树干,并用黄泥封口,防止药剂挥发和流失[5]。20 d后在原孔处进行第2次注药。

5 结语

加强抚育增强树势是减少病虫害的关键措施。若树冠通风透光、营养充分,则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随之降低。雪松长足大蚜的防治,做好树体养护是根本,虫害发生时,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要齐头并进[2]。药物防治时,要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对环境污染少的化学药剂及方法,最好采用树干钻孔注药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且省药、省工,不污染空气、不伤害天敌。

6 参考文献

[1] 虞国跃,王合.中国新记录种:雪松长足大蚜Cinara cedri Mimeur[J].环境昆虫学报,2014,36(2):260-264.

[2] 黄宝生,吴丹,孙丽峥,等.雪松长足大蚜的危害與防治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17,37(2):45-47.

[3] 张新芳.雪松长足大蚜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6(2):118.

[4] 徐珍萍.太原市森林公园松大蚜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山西林业科技,2008(2):27-28.

[5] 宋小双,邓勋,遇文靖,等.树干注药技术防治红松球果害虫的无公害农药筛选[J].中国森林病虫,2012,31(6):28-31.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分析果树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方法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